泉子村的春天

2017-05-10 12:53周艳
中国扶贫 2017年9期
关键词:泉子村支书村民

周艳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海拔700多米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泉子村,呈现的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男女老少甩开膀子、撸起袖子,搬砖的、砌墙的、运沙的……分工明确又合作愉快,大家奋力修建着位于村头的停车场。

“俺们书记虽然是个女人,可不一般呐,俺儿子成家,2个女儿嫁人,老伴去世,现在家里就剩俺一个,吴书记经常来看俺。俺们现在是吃得好、住得好,还有钱花。”74岁的李元凤大娘拉着记者的手说个不停。她口中的“吴书记”,便是泉子村村支书吴圣霞。

接力

一头短发、瘦瘦小小、步履匆匆、语速很快、干练的吴圣霞见到记者,便提议进村,边转边了解。

沿着村庄主路前行,古色古香的石板路连缀着错落有致的石板房,村里113户人家依山而居。泉子村东临雁门寨、西临油篓寨、北有蟠龙山,上百年历史的石板房、16口泉眼和漫山遍野的果树林是村里最大的优势。而在以前,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却守着“金山”受着穷,靠天吃饭,270口人可耕土地只有242亩,且多为山旱田、瘠薄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村内留下的多为老、弱、病、残。

2013年,刚接任村支书的吴圣霞面对这个“摊子”正束手无策,一些朋友过来看望她。大家伙儿相约去爬山,越往上爬,视野越开阔,到山顶的时候,吴圣霞豁然开朗:老天给了泉子村这么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咋就没利用起来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兴奋的她马上下山,和村民提出发展旅游的想法,却遭遇村民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几百年都是靠种田,发展啥旅游?”“俺村离镇政府20多公里,离博山区100多公里,谁能来看啊?”……反对声不绝于耳。毕竟,村里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要想让他们固化的思想一下子转变,很难。可倔强的吴圣霞不愿放弃,她拿出自己的30万元,继续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这30万元作为本钱发展旅游,如果赚了,收益归村集体;如果赔了,就当是为村里趟条路子,不让村里出一分钱。”这一次,村民全部被感动了。

30万元,是吴圣霞这么多年全部的积蓄。在此以前,她在池上镇经营农特产品加工,丈夫老周任泉子村村支书。2010年,老周被查出尿毒症,2013年4月,建设美好村庄的宏图未达成,斯人已去。时年47岁的吴圣霞处在了深深的悲痛中,想起丈夫生前诉说的修盘山路、通自来水等心愿,继而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尽管村民充分信任她的能力,一遍遍地去恳请她接任村支书,吴圣霞还是没敢答应,原因很简单:她一直在镇上做生意,待在村里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两三年,村支书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义务,自己根本担不起这个重任。

直到在丈夫的葬礼上,看着全村村民夺眶而出的眼泪,感受着丈夫工作的意义,在感动与震撼中吴圣霞再也无力拒绝。想起回村后,家家户户轮番拉着她去吃饭,想起“老周不在了,你要想开点啊”的劝慰,想起村里破败的房屋,想起村民的穷困日子,她下了决心:拼尽全力完成老周的遗愿。2013年6月4日,吴圣霞全票当选泉子村村支书。

上任后,吴圣霞一颗心全扑在了村务上。面对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状,她利用经商多年的关系拉赞助,又多次去区直部门“化缘”,“求”来资金20多万元,将过去只能过三轮车的狭窄村道扩宽至3.5m,新修了村民活动广场,翻建了村委会办公室。

巨变

发展旅游业伊始,村“两委”班子想把石板房全部换成两层仿古别墅,在咨询了专家意见后,大家果断放弃并认识到了自身优势:在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拆掉古风古韵的古村落建筑是暴殄天物,保留石板房、打造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乡村、体验不雷同的乡愁才是应该做的。于是,吴圣霞带领泉子村用30万元,将十处闲置房改厨改厕建成了第一批民宿。

从2014年7月开张到10月结束的整个旅游期,泉子村赚了3万元!没见过这么多现金的村民,双手发抖着数完了这些钱。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突破了村集体经济为零的历史,也让村民对吴圣霞有了充分的信任和新的认识。

配套的“杏林人家”农家乐也在当年7月开业,最多时游客一天可达2000余人,吴圣霞和村民高兴坏了。“吃的素材简单,都是村民自家的,原生态,全羊宴呐、豆腐宴呐,游客吃完后反响很好,现在村里的鸡和鸡蛋都不够卖的,往往来吃过的都会再买一些带回去。这样不仅俺们村,周边村也受益了,公鸡的收购价格是25元/斤,鸡蛋15元/斤,还不愁销。”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思想提出以来,国家对扶贫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多,精准扶贫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个贫困角落,照进了泉子村。

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2014年,经过和博山区民政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商量,村里将修盘山路列上了日程,可钱是个大难题,修建8公里需要的不是個小数目。经过协调,区民政局从区烟草公司争取到生态富民路项目和80万元资金,先行修了3公里。那个冬天,全村自发投工投劳,路经过谁家果园,大伙不要一分钱补偿,“俺们就盼把旅游搞起来,村子发展起来了,个人的利益便有保障了。”这一次,被感动的是吴圣霞。

不仅如此,农家乐吸收了村里7名妇女就业,这一“好事”却引发了小小的“幸福烦恼”,其他妇女不乐意了,“为什么没轮到俺去?”吴圣霞觉得很欣慰,大家都有了干活的动力,想着去工作,这才是应该有的精神面貌啊!“急啥呢?村上发展好了,大家都有份!你们可以先摊煎饼啊,卖杏啊,自己能做啥做点啥,游客都进到俺们村了,还愁没有市场?不是国家该养活咱们,咱们自己也得想办法脱贫。”叽叽喳喳的妇女跟她打趣起来,“叫你一说,哪里都是钱。”在吴圣霞看来,还真是这样。

2015年,泉子村民宿由35张床位扩展到70张,旅游业收入更是增长到了12万元。吴圣霞并不满足于挣这点钱,眼见村里有山公鸡、杏、蜂蜜、煎饼等丰富的农特产品,只靠每年几个月的旅游期和山外来客进行销售,渠道未免单一,有“野心”的她便琢磨着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电商平台。瞌睡遇上了热枕头,区上50万元的扶贫资金让她欣喜不已,“国家的政策好、力度大,一下就给了这么多,必须好好利用。”

希望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泉子村的住宿、停车,尤其是洗澡等矛盾越来越突出。虽然守着16眼清泉,可村民吃水依然不方便,泉水不能直接喝,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一到冬天下雪结冰,村民就得气喘吁吁到山底挑水吃。吴圣霞坐不住了,有困难就要解决!她去区里找“组织”——区妇联。经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得到的回答是“这个村子条件太差,地势高,距离远,没法建项目。”一计不成,吴圣霞又开始软磨硬泡,“全村村民这么下去,身体会受不住的,死水也能变成活水的,要不试试?”终于,妇联被打动,积极帮助协调此事,区水务局送来水泵,帮助重新修建了自来水管道;争取到价值36万元的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了一系列净水设施,安装了一整套净水设备。施工中,在未说明有务工费的情况下,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仅用27天就完成了整个工程。从此,村民吃上了纯净放心的清泉水。后来,村里按照每人每天80-100元的标准补发了工钱。

我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眼见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吴圣霞争取资金也变得容易了些。这个一刻不停歇的女人,这个为村务殚精竭虑的女人,又争取来20多万元,在村北打了一眼机井,在村后小山顶砌了水池,安装管道2000多米,在田间地头接上水龙头,让村里的农田得以旱涝保收,且后山的150亩菜地灌溉起来也方便。

想到农村老人洗澡不便,吴圣霞又拉来投资8万元,在村广场后边建设了一座可同时容纳16人的浴池,对6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一个个举动,让村民的心里暖暖的,“吴书记对俺们可好了,去年俺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每人领到了350元钱,村里还给发了大米、油、面等。”“村里安裝了29盏路灯,到晚上也能亮堂堂的。”“吴书记真是能人,村里变化可大了,俺们没看错人!”

“村里的盘山路、石板路、自来水工程、停车场,每块砖、每块石头,都包含着村民的血汗,大家投工投劳,既能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又能增加收入,大家真正有了主人翁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漫步村道,吴圣霞丝毫不认为自己做了“大事”。见到路中间一个被遗弃的塑料袋,她弯下腰,娴熟、自然地拾了起来,放入路边的垃圾桶。是啊,对村庄怀有如此感情的吴圣霞,泉子村的事业怎能不发展?有如此身体力行的村支书,泉子村的村风怎能不文明?有如此强有力的党支部,泉子村村民怎能不团结?

正在修建的老年活动中心,再次展现了吴圣霞的魄力。修建之前,村委班子意见并不统一,有成员担心资金不足,被吴圣霞一番话说得茅塞顿开:“光等着有钱了再建,啥时候有钱啊?坐等是等不来钱的,就得多跑项目多去争取。” 在她的奔波下,民政局支持了6万,项目开建。

一路走来,吴圣霞不知疲倦、斗志昂扬,脑海中所思所想全都是村庄规划,“村里的盘山路是车道,计划还有一条步道,看,就是这条路,共有513级台阶,去年冬天开始修的,快完工了。”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杏林里,一条投资30多万元的石阶道直通山顶,一棵杏树长在石阶正中央,整条山道取“青云直上”“‘杏运当头”之意。这一匠心独运,出自吴圣霞的苦苦思索。

采访期间,记者听到吴圣霞不时接到电话,“吴书记,有个30人的团,周六过来,我们想先预订些房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吴圣霞累并快乐着。正在修建的位于半山腰的“新型客房”,透出她广阔的视野和充足的干劲:“这几间房是针对不同的需求定制的,除了能一窥山中景色全貌的那面和屋顶用透明玻璃,其他全部用木头。”

3月下旬的泉子村依然略感寒冷,漫山的杏花,即将迎风绽放。在这位坚毅的女支书的带领下,泉子村的春天已经提早到来,村民脸上的笑容,绽放得比以往更为灿烂。

点评:爱,是巨大的能量。吴圣霞,原本没想到自己会像丈夫那样,可以为乡亲们当好一个家,但对丈夫的爱、对乡亲的爱,让她瘦弱的肩膀勇挑重担,最终,她以自己的辛劳换来了一个村庄的和谐。脱贫攻坚,能量巨大,潜力无限。

猜你喜欢
泉子村支书村民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支书
庆幸
苏巴什故城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毅然决然地去成为自己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