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港囧》中的艺术虚假

2017-05-10 18:50孙筱梅
南风 2017年13期

孙筱梅

从《人在囧途》开始,到《泰囧》再到去年九月份上映的《港囧》,“囧”字系列电影似乎已经成为了徐峥的一个代名词,这一系列电影虽然票房一部比一部好,但口碑却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最明显的“囧”象之一就是艺术虚假。本文结合低碳艺术原理,对《港囧》中的艺术虚假加以分析。

[关键词]艺术虚假;自由情感;低碳美学

任何艺术品的生产都伴随着特定的意义,这个特定的意义就是展现美,而美的本质就是“自由情感”。《港囧》这部电影,在剧情设置上首先背弃了“电影各因素之间要符合因果联系”的原则,其情节的设置天马行空,完全脱离了生活逻辑;其次剧情也没有做到扣人心弦、跌宕起伏。大多情节完全是为了增加笑料而出现,完全违背了社会真实、生活逻辑。

“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如果想要观众能够沉浸于电影之中,那么其情节就应该是符合社会生活的逻辑、因果逻辑还有真实的人性逻辑。但是《港囧》在剧情的设置上,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在电影中,徐来的“才貌双全”吸引了管理系同学蔡菠的注意,在课堂上,蔡菠就直言对徐来说:“你裤子拉链坏了,我看到你红内裤了。”周围的同学听了不禁嘲笑他们的对话。这个场景就是导演在故意制造出引人发笑的情节,试想一个女生会直言对自己喜欢的男生说这个吗?如果真的是那种特别大大咧咧的女生,即使会这么说的话,也不会是在课堂上这种大庭广众之下吧?更加令观众感觉很离谱的就是在徐来与杨伊的恋爱过程中,他们尝试接吻6次都没能成功。这在现如今的年轻男女身上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他却在一次滑冰中,一不小心、轻而易举的就与蔡菠亲到一起。这样的情节设置并不会让观众认为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而是会明显的感觉到是导演的有意而为之。这样的虚假情节为的就是吊观众胃口、刺激观众的生理感官,完全脱离了“社会真实、生活真实,属于典型的内容虚假,是一种“高碳艺术”的表现。

冲突是电影情节发展的基础,而蔡拉拉的出现仅仅是为电影增加所谓的笑料而已。蔡拉拉梦想成为一名纪录片的导演,因此他始終拿着他的小摄影机对着他姐夫的脑袋,而且从他这个人物的衣着打扮还有言语行动上,给观众的是一种“智障儿童”的错觉。影片中,拉拉一再强调他的纪录片之梦。但是他既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也没有任何人的辅助,最后竟然获得了“第三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真的是令观众瞠目结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导演穷尽一生佳作无数也有可能与这个奖项无缘,而蔡拉拉竟然这么轻易地拿到这个奖项,实在是没有任何的说服力。这一系列人物和情节的设置完全没有真实性可言,也不符合生活真实,可以说达到了一种艺术低俗化的现象。

《港囧》中故事的开始与发展阶段,所有的情节因素既没有做到有因果联系,也没有做到令观众观看之后感觉就是身边的生活,因为不接近生活所以不可能会让观众产生任何的自由情感。就连影片结尾,这一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可以说导演将“内容虚假”一路进行到底。影片的最后是发生在一个摩天大楼上,蔡菠被放在一个大大的吊起来的玻璃板上面,稍有不慎就会因为玻璃板的倾斜而掉下去。就在这样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在这样生死未卜的时刻,他们三个还在这个玻璃板上纠结到底爱谁这样的问题,未免也太不拿生命当回事了。就连最后他们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去竟然也毫发未伤,还特别浪漫的把救生气垫当作了梵高的那幅画作。我们说“研判低碳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是看这部作品对人性表现与再现的真实性与成功性,而不是看这个艺术文本所展现的主人公的人性善恶及其激起的自由情感强度。”虽然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是珍惜眼前人回归家庭,也挺符合现代我们所追求的观点。但是上如上文所说,高碳与低碳之分并不是由主人公的善恶来划分,而是看这部电影有没有真实的再现或者表现人类的生活,再现或表现的内容是不是符合我们的生活逻辑。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实际的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着某些很出人意料的事件,甚至一些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即便如此,就整个人类社会的总体来观察,这样的事件的出现只能算得上偶然事件,而相对一些符合社会逻辑、生活真实、人性真实的事件才是普遍常态。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美学观点,诗之所以不同于历史就在于其所描述的是普遍的人和事物,而历史则是描述偶然发生的事件。因此从这层意义上看,诗更接近哲学,因为它揭示的是普遍的、一般的规律。他明确地建议,进入诗或艺术框架中的人和事物应该是那些普遍的而非偶然的东西,这样的艺术才真实可信。从这一逻辑出发,《港囧》中的故事情节,那些不符合常规的事件不正是亚里士多德所批评的那种具有偶然意味的事件吗?这恰恰是让我们感觉其虽靓丽却不真实的根本原因。

《港囧》这部电影中情节的虚假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这种艺术作品“很容易就激发受众的沉浸型自由情感,而导致审美主体精神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港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高碳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2014(04).

[2] 马立新.低碳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