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7-05-10 23:34宋玉梅
南北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行为习惯小学生

宋玉梅

【摘 要】行为习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以及人生的态度。在现如今的小学生教育理念中,不仅仅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获益匪浅。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31

在当今社会,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教育时,其第一步便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小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很好的判断意识,并且自制力较差容易被错误的行为习惯所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是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点阶段。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落实每一个环节,以确保行为习惯的顺利養成。

一、明确认知,规范行为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前应当提高小学生认知能力,只有明确其认知,才能更好地规范其行为。教师在提高学生认知时,可以从班级的集体规则入手,从而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教师在班级制定相同的班规,按时到校;教师安排的作业认真完成、禁止抄袭或不完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见到教师主动问好等。明确学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或者使他们明白不能怎么做。学生在通过教师所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要求后,均能够有效的约束自己,避免发生错误的事情。该结果证明,通过制定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对错,在遵守的过程中规范其行为,提高认知。这样不仅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在学生不经意间使其明白了事情的对错以及行为的规范。

二、奖惩分明,严格要求

教师在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培养,注意使用的方式,正确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接受教育,然而方式错误,便会适得其反。小学生已经明白对错,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奖惩分明,利用评比来增加学生的改变力量。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其他人,均在潜移默化间学习优秀人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

例如,一位学生上课从未迟到,每次都是按时到校,并且作业按时完成,积极帮助他人。该班级教师在课堂中对其进行了表扬。该事件过后,班级里氛围较以前相比明显改善,不按时到校,作业不完成者明显减少。教师在平时的要求中不光要对行为规范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样对于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严格要求所有学生,例如:上下楼梯必须靠右,不能疯闹;早读必须认真进行,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进行监督,保证早读质量;见到教师必须问好,对同学使用礼貌用语等。奖惩分明,严格要求能够使小学生清楚地知道,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令小学生行为更加规范。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非常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前,首先,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好,在日常的生活以及课堂中注意自身的行为是否给学生带去正面的影响。教师平时在于同学进行沟通时,注意与学生的语气,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受教师的影响,日后与他人的交往中,也会注意自身的语气。再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避免一些过激的词语,并且在课堂上避免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以防学生在日后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出现情绪激动,而与同学产生矛盾。

通过部分小学的实施后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行为规范较好的学校,其学生的行为同样较为规范,相反,教师行为并不规范的学校,其学生的行为规范明显差于教师行为规范的学校。因此得出,教师的行为规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教师必须在生活中以及课堂上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四、家校合作促成习惯养成

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单单靠学校的养成,同时家庭教育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第一场所。因此,家庭中的行为规范教育同样重要,学校与家庭应当共同合作,更好存成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一)定时开家长会

学校定时开家长会,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且更加有利于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创造良好的基础。家长会的召开能够有利于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加有力的管理。不少家长因工作繁忙,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对学生进行过多管教,且学生也会多多少少与家长产生缝隙,因此,家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能够充分得知自家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近期的情况。同时,家长会的召开也能够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家长会开展期间,应当充分强调家长在日常生活对学生造成的行为影响,告知家长在生活中应当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以带给学生更好的行为模范。

(二)科学引导学生养成习惯

在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将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详细讲解给家长听,以便于家长更好的理解与配合实施。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教师以及家长的赞扬。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点,以加大学生对自身行为规范的积极性。

学校与家庭可以共同建立一个评价机制,采取互相评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教师以及家长进行行为的评价,同时教师及家长也可对学生评价,学生之间同样可以进行相互评价,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看哪位家长、教师或者学生得到最高评价。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养成规范行为的积极性,并且具有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通过明确认知、奖惩分明、言传身教以及家校合作的方式充分规范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且在规范过程中不仅仅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变,同时,也使家长及教师的行为的到规范。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够使小学生的行为得到最好规范,并且持续保持。因此,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过程中不单单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学生以及家长同样需要做出相同努力,以保证规范措施顺利进行。同时,在规范小学生的行为过程中,将出现一系列不可预知的问题,这便需要具体实施教师进行发现以及改善。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行为习惯小学生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育微论坛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要多做些培养教育工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