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7-05-10 12:21巩强
未来英才 2017年4期
关键词:欣赏赏识教育小学教育

巩强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新理念早已被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用。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正确的运用赏识教育,积极挖掘、引导、激励小学生,能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教育;赏识教育;欣赏;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小学生心灵脆弱、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掌声,在其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来自教师或父母的肯定。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赏识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外,更高级的需求就是被尊重,希望得到他人欣赏和社会认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关心、赞赏等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去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动力,发掘学习潜力,促使他们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小学教育中赏识教育应用所面临的误区

1、赏识教育不是排斥、否定批评教育和挫折教育。赏识教育是针对现行教育中“抱怨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以信任、理解、尊重、激励、提醒为思维方式的教育模式。赏识自然是要从对给予学生良好的言行及期望中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批评,若学生在犯了错误或言行不当时,也要勇于批评,指出错误,绝不能为了“赏识”而误解了赏识教育的真谛。然而,在处理问题时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包括对学生纠错能力的信任和勇于承担自己过错应负责任的信任,尊重并理解学生,在期待中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正确的批评不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当然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在困难和失败中培养学生的韧性,坚毅的品质,才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生活,不断走向成功。

2、不能把赏识单纯理解为表扬,要真正把握其精髓。赏识不只是表扬。实际教学中表扬是用的最多的方式,也最不易把握操作。赏识是一种理念,一种心态,包括了爱、信任、尊重、理解、宽容、鼓励等,而表扬只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是一种基于语言(肢体动作)来传达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具体的教育评价方式。因此,赏识与表扬是不同的概念,其内涵比表扬更丰富,方式也具有多样性。

3、赏识教育不是“万能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赏识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但也不是万能教育。现如今有许多人将孩子的叛逆和学业不良归过于对其进行的赏识行为。这是一种牵强的理由。造成孩子成长差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样“一棍子打死”或乱推卸责任都是不应该的,具体问题要找症结具体分析,况且赏识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教学模式,形式因操作需要而定。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它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轻松舒展的环境,是一个开启智慧充满创造力的过程。赏识教育正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了课堂教学的美学韵味,春风细雨,不着痕迹。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正确实施方法

1、赏识要做到具体化、准确到位。具体化是指要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充分的肯定。曾有一位老师这样表扬自己的学生,无论学生回答完问题,还是做了好事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你最棒!太棒了!”、“你很可爱,我很喜欢你!”,表面看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赏识和肯定,其实这种赏识带有笼统性和低廉性。因此,赏识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力。教师在赏识学生时一定要使他们明白自己的闪光点在什么地方,要有针对性。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文章的评语很重要,要有艺术性,不但要指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还要敢于找出美中不足,因为小学生在明辨是非方面还不能够客观认识,对他们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会闭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消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可见赏识不应是泛滥的洪水,而应是鲜活的溪流,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2、赏识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赏识要抓住恰当的时机,也就是要有及时性。时机往往是事物发展连接和转化的关节点,抓住了时机也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症结。因此,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必须注重时效观,把握“火候”。学生在回答完问题或学习上有了进步,教师最好在当时当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如果时过境迁,脱离了当时的环境氛围,赏识的作用则会大大降低。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3、赏识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与聪明才智基本相同,但最终的成就却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赏识的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在对待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时,可以采用外在的褒奖和适当提出一些新要求的方法使他们的快乐成长;在针对性格内向、安静的小学生时要多给他们发言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通过关注、肯定和赞赏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成长;在对待优等生时,教师的赏识一定不能带有偏爱还要注意“度”的原则,要时刻提醒他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对待学业不良的学生时,教师要给予关注,并努力找寻其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发光发亮;而对待留守儿童时,赏识力度要大,用激励和关爱来弥补他们内心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独,而且赏识要持之以恒、连绵不断;对于被溺爱的儿童,则要采用严格、谨慎,甚至是打压的方式来加以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不足和短板,生活处处有挫折,培养他们的耐挫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起步塑造。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善于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学生身上哪怕是微弱的閃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赏。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 韩博.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4(1);14-14.

[2] 李苏仁,陶红亮.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金梅.小学教育赏识教育之我见[N].中国教育报,2012.12.10.

猜你喜欢
欣赏赏识教育小学教育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