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上的蹴鞠盛宴
——钱选《蹴鞠图》赏析

2017-05-10 03:49□易
老年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开国宋太祖蹴鞠

□易 明

古画上的蹴鞠盛宴
——钱选《蹴鞠图》赏析

□易 明

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川翁,别号清老人、川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与赵孟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其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他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并体现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蹴鞠图》元·钱选 28.6cm×56.4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蹴鞠图》又名《宋太祖蹴鞠图》,原画据传为南宋苏汉臣所作。钱选所作的《蹴鞠图》,图中的六人团团围在一起,右边一人正在踢球,其余五人瞠目凝视,六人视线全部集中在球上。作者将画面人物聚精会神的表情,表现得栩栩如生。海外私人收藏一件文征明《蹴鞠图》轴,构图与钱选之作一模一样。其上有题跋,跋文中对画里的人物俱有说明,他们是:右边身材矮胖、头戴巾帽、身穿便服、正在踢球的为宋太祖(赵匡胤),太祖对面侧脸有须、高帽长袍、手撩袍角作势接球的为赵普,赵普身后衣着相似、年少无须的为楚昭辅;楚昭辅身后,并排三人,由左向右,依次为石守信、赵匡义(后改名赵炅)、党进。由此,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幅描绘宋代开国君主宋太祖和数位开国功勋一起玩蹴鞠的画图。此图描绘的场景,在《宋史》和宋代野史中多有记载,当是史实。这一身份和话题的揭晓,立刻使得画面形象鲜明,画中人物也好像在我们的眼前顿时活跃起来。

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战国苏秦曾说过,“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蹋鞠”,便是指蹴鞠。西汉刘向在《别录》中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蹋鞠是军事训练项目,靠它来检验士兵的训练水平,并且是通过嬉戏游乐的方法来训练,这样做达到了因材施教和顺其习俗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从前人记述与现存画迹看来,《蹴鞠图》自宋以来便是一幅流传有序的名画。此外,《蹴鞠图》一直广受前人特别是元人的重视,诗文吟咏流传。分析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它是一幅描绘帝王生活的画,容易引起文人的好奇和神秘感;它描绘的是宋太祖和昔日患难袍泽一同娱乐的情景,表示出他是一位不忘旧谊的君主,也体现了君臣感情融洽的一面;它描绘的是一种民间娱乐游戏,反映出宋初国家安定与闲裕,也象征着君民同乐、安和升平的政治理想与境界,正如前人所说的“太平朝野日欢娱”“聚戏人间混等伦”;画中所玩的“蹴鞠”是种寓武事于娱乐的游戏,更显示出宋太祖君臣不忘尚武的精神。此外,它也反映出宋代绘画喜欢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的特质,以及蹴鞠运动盛行的风气。当然,对于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心怀故国的汉族文人来说,目睹此画之余,除上面所述感怀之外,还油然产生离黍之思,产生精神慰藉的作用,这也许是元人对此画题跋较多的原因。

图中,钱选在画面左侧题跋曰:“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表现出他对此画仰慕已久的心情。款旁钤“舜举”(朱)“溪翁钱选舜举画印”(白)等三印。钱选《蹴鞠图》曾为鉴藏大家吴湖帆先生旧藏。吴湖帆在卷首题曰:“钱舜举蹴鞠图真迹。溪翁画,元初冠冕,松雪以师礼事之。其所作人物,直继道子、龙眠,此图旧藏王弇州许。湖帆秘笈。”

明人唐文凤在《梧冈集》中有《题蹴鞠图》诗,诗中亦说明前两个踢球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后四人观看的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都是宋朝开国的功勋,他们都喜欢踢球;“明良相逢同一时,乘闲且复相娱嬉,军中之乐谅亦宜。”此图说明了蹴鞠是宋初军中之乐,是宋代开国皇帝和贵族都喜爱的活动,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据《宋史·礼志》记载,凡是朝廷的盛大宴会,都有蹴鞠表演。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除了官家有蹴鞠专业艺人之外,民间的瓦子(又称勾栏、瓦舍,为表演场所)中也有蹴鞠艺人表演。而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陆游《春晚感事》)同时,《蹴鞠图》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蹴鞠发展的最宝贵资料。

猜你喜欢
开国宋太祖蹴鞠
蹴鞠
开国将军李俭珠离休务农
开国中将彭明治的多彩人生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浅谈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兴盛
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宋太祖“开门办公”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刘先胜:从秋收起义走出的开国中将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