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毛宪副〔明〕

2017-05-12 15:00王阳明
月读 2017年5期
关键词:礼义龙场忠信

昨承遣人喻以祸福利害,且令勉赴太府请谢,此非道谊深情,决不至此,感激之至,言无所容!

但差人至龙场陵侮b,此自差人挟势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愠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太府,何所得罪而遽请谢乎?

跪拜之礼,亦小官常分,不足以为辱,然亦不当无故而行之。不当行而行,与当行而不行,其为取辱一也。废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礼义而已。又弃此而不守,祸莫大焉。凡祸福利害之说,某亦尝讲之。君子以忠信为利,礼义为福;苟忠信礼义之不存,虽禄之万钟,爵以侯王之贵,君子犹谓之祸与害;如其忠信礼义之所在,虽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为福也,况于流离窜逐之微乎?

某之居此,盖瘴疠蛊毒之与处c,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太府苟欲加害,而在我诚有以取之,则不可谓无憾;使吾无有以取之而横罹焉d,则亦瘴疠而已尔,蛊毒而已尔,魑魅魍魉而已尔,吾岂以是而动吾心哉!

执事之喻,虽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励,不敢苟有所隳堕e。则某也受教多矣,敢不顿首以谢!

(《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

a 毛宪副:毛伯温,当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因都察院又称宪台,故称左副都御史为宪副。

b 龙场:古地名,在今贵州修文县。 陵:同“凌”。

c 瘴疠: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病症。 蛊毒:用毒虫等制成的毒物。

d 横罹:意外的灾害。

e 隳(huī)堕:消沉堕落。

大意:

承蒙您昨日派人向我说明祸福利害,而且让我勉强到知州府衙认错道歉,如果不是情谊深厚,决不会这样,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但是差人到龙场凌辱欺侮我,这自是差人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并非知州指使。龙场百姓和差人争斗,这是因为他们义愤不平,也不是我指使的。既然知州并未曾侮辱我,我也未曾傲视知州,我又从哪里获罪而急于谈到请罪呢?

跪拜礼节,也是下级官员理所当为之事,不足以为耻辱,但也不应当无缘无故行此礼节。不应当做却做了,与应当做而不做,招致的耻辱是一样的。被贬谪流放的臣子,能够坚守至死的只有忠信礼义。如果抛弃忠信礼义不去坚守,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祸福利害的话题,我也曾探讨讲习。君子将忠信当作利,将礼义当作福;如果失去了忠信礼义,即使有万钟厚禄、侯王贵爵,君子仍会视之为祸患、灾害;如果坚守忠信礼义,即使需要剖出心脏,砍碎脑袋,君子也会勇敢践行,并以之为福,更何况是贬谪流放之类的小事呢?

我居于此地,与瘴疠蛊毒相处,和魑魅魍魉相伴,每日都有丧失生命的危险。但是我能泰然处之,未曾因此让内心畏惧,是因为我实在清楚生死之事皆由天命,不会因一时祸患忘记终身的忧虑。知州如果想加害于我,而且确是我罪有应得,那么不能说我没有遗憾;但如果我没有罪过却横遭灾祸,那不过等同于碰到瘴疠蛊毒、魑魅魍魉而已。我怎会因此而改变我的操守呢?

您的建议虽然我不能完全接受,但我会因此更明白自我砥砺的缘由,不敢有丝毫懈怠消沉。受到您的教诲很多,怎敢不顿首感谢!

【解读】

公元1505年,王阳明由于触怒权宦刘瑾,被贬贵州龙场驿丞。他历经坎坷,于1508年方至贬所。龙场位处崇山峻岭之中,丛林密布,瘴疠弥漫,环境十分险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伴而来的是知州“差人”的无理欺侮。尽管当地百姓出于义愤,出手相助,却招致了上司的猜疑与愤怒。王阳明在此时遭受着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磨砺。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身处逆境,却并未让自己的意志与精神“隳堕”。正因如此,他写给毛伯温的这封信,才能如此不卑不亢、令人动容。

毛伯温劝王阳明委曲求全,向上司谢罪,息事宁人。但王阳明对此番“好意”的拒绝有理有力。其一,明确事实,表明自己与知州并无芥蒂;其二,明确原则,行所當行,止所当止,进退有据,举止有度;其三,坚守准则,君子之福利全在忠信礼义,绝非高官厚禄,为忠信礼义不惜“剖心碎首”;其四,襟怀坦荡,随遇而安,置生死于度外。

王阳明坚定的道德操守、精神追求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生发出持久、坚韧的力量,支撑他屡次走出困境,迎接艰巨挑战,成就了一生功业。他“知行合一”,孜孜不倦,基于丰富的人生实践与深入的理论思索建构起的“心学”,引起了后世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翊程)

猜你喜欢
礼义龙场忠信
百岁“武痴”
百岁“武痴”
王阳明在精神层面上对禅学超越境界的融会
麟溪水长流
《论语》中的诚敬之道
关于伦理道德的再思考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高管偷腥“小萝莉”难脱身,逃亡千里血案收场
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