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计时的?

2017-05-12 10:49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7年2期
关键词:弹指天色报时

在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但古代的一刻是现在的十五分钟吗?“三更夜半”是现在的几点?“刹那”“一瞬”“弹指”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来,长知识吧!

时辰

古人最常用的计时用语是“辰”,也称为“时辰”。古人将一昼夜平分成十二段,每段为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做名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

从半夜算起,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从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看了那么多年的古装剧,今天终于明白剧里的时辰是啥意思了!

三更半夜

除了十二地支纪时法外,古人还将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一刻作为二更;子时一刻作为三更;丑时一刻作为四更;寅时一刻作为五更。这样一来,三更正好对应半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更半夜。(可画图帮助理解哦!)

古人计时也说“刻”,這一时间概念源于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和漏壶。

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一般是在有刻度的盘中央装着一根与盘垂直的金属棍。

最初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在时间长短上有出入,直至后来将一百刻改为九十六刻,一刻才完全等同于现在的十五分钟。

晨钟暮鼓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

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鼓楼、钟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称为“钟”。夜晚巡夜人员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

有的地方是用击鼓的方式来报时的,所以夜晚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晨钟暮鼓”这个词也源自这里。

天色纪时法

通俗讲,天色纪时法就是与时辰对应的天色描述。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变化来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和人定,分别对应时辰中的十二地支纪时(夜半对应子时,以此类推)。

一盏茶、一炷香

明清小说中常用“一盏茶”和“一炷香”来表示时间。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用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自然的。古人称喝茶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才有“一盏茶”的时间,即从端茶上桌到茶凉的时间。

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烧香又是寺庙里最常见的宗教仪式。所以燃烧一炷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一盏茶”和“一炷香”其实都是形容词,表示的时间不是很精确。

一歇、半歇

“歇”也是古人表示时间的用词,有“一歇”和“半歇”之说,是“一会儿”的意思。如《水浒传》里说阮小二兄弟几个把“三只船厮并着划了一歇,早到那箇水阁酒店前”,又说武松“半歇儿把大虫打作一堆”,其中的“一歇”和“半歇儿”都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

如今在江南的一些方言中仍保留了“歇”的这一层意思,如上海话中的“一歇歇”,意为很短的时间。

刹那、一瞬、弹指

佛教经典中,有一些特殊的表示时间的用语,如“刹那”“一瞬”“弹指”等。

“弹指”即弹动手指,形容时间极短暂,根据佛教经典《僧祇律》有如下阐释:“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由此可见,这些时间量词比喻时光的短暂。

这些佛学中的时间概念不好用于实际计时,但对中国文化和文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人们还在使用它们所代表的时间意境,如“一念之差”“瞬息万变”“弹指一挥”等。

大嘴有话说:“创粉”们,请问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和人定分别对应北京时间几点钟?查查资料,来信告诉大嘴,将有机会获得神秘小礼物哦!

猜你喜欢
弹指天色报时
南君求
《武汉数字化老年大学》学习感怀
报时猪
感应式报时闹钟
晋祠周柏
报时猫
弹指红颜,刹那芳华
刹那、弹指及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