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双语小学语文预习的现状探究

2017-05-12 15:21徐自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0期

徐自华

摘 要 语文学习是靠日积月累的,更需要课前预习。预习作为教学环节的第一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阶段。在新课标教学中,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取新知识的活动。所以,教师抓好了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 农村双语 预习现状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037-02

语文教师都知道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都告诉我们“预”的重要性。然而,在农村双语小学现实的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有效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教师的现状

1.农村双语小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他们认为双语学生因语言障碍,课前预不预习差不多,于是干脆不布置预习。这一行为也导致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对于预习的不重视。在农村双语小学却普遍存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

2.因教师对预习作业缺少精心设计,千篇一律,过于随意,有些内容学生照搬一下辅导手册就能应对。很多班级的老师和学生已经达成共识,即老师每天布置作业时只要说“预习€讇卓巍保桶凑展逃械奶茁啡ピは啊S捎谠は澳谌萃牙肓搜哪炅涮卣鳌⒚窈貉鎏宓牟钜歟斐裳Ю圆涣耍乓焐圆槐ァU墙淌φ庵秩鄙僬返脑は胺椒ǖ闹傅迹奔湟怀ぃ票夭话言は暗被厥拢は熬托瓮樯瑁疽簿兔挥惺敌粤恕?

3.有些教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强调课前预习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没有预习,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一切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

4.有的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文,对课文的生字不认识,词语不理解,结构不了解,内容不熟悉。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造成本可花五分钟解决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需近二十分钟时间。

二、学生的现状

1.农村双语小学低段学生绝大部分不知什么是预习,以为预习就是回家复习生字词、背诵课文;中段学生有一半知道了什么是预习,但也仅限于回去读课文、标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出生字词的水平上;高段学生学生90%知道什么是预习,但是这种认识还浮于表面,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不用交的作业,从预习对学新课文的效果的作用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缺少质疑的过程,而真正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的学生还是很少的,而真正达到课标要求预习的学生也很少。

2.预习的有效性,完全要看学生的对预习的态度。在农村双语小学,牧民子女要么住亲戚家,要么租房,他们与果农、粮农、生活在一起:孩子学习环境较差,平时对孩子学习督促较少,学习一般全凭在学校靠老师,这些学生几乎是不预习的;偶尔有些学生预习,也是在老师的要求、家长督促下才去做的。老师布置预习他们不感兴趣,有时老师又不检查,所以对预习就敷衍了事。也有些学生和家长希望老师将预习作业量化细化,如读几遍课文,写几遍生字、词,摘抄几个句子。因这种预习没有过脑子,使得学生只是机械性的完成,预习效果也不佳,这也造成有的学生认为预习与不预习没有太大的区别。

三、提高预习能力的方法

1.强化师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能体验到预习后学习理解课文很轻松,也能让师生感受到预习作业带给他们的乐趣。

2.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考虑双语学生的汉语水平及环境因素,然后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因人而异,设计阶梯式的,个性化的预习作业。

3.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预习学案进行检查和反馈,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因小学生处在非常感性阶段,是需要教师的引领,其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善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所以预习效果的及时检查、反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本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丽.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J].吉林教育,2006,(21).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