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最接地气的少数民族乐器

2017-05-12 23:02天一
小演奏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管弦乐民族乐器葫芦丝

天一

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常常能听到阵阵丝竹之声。曲径通幽,沿着公园或者校园走廊一个转角或站在桥上远眺,时常可看到在走廊一侧或大树之下,有人双手成弧形持葫芦丝,随着韵律微微摆动……一凝神,如丝如缕、如泣如诉的乐声就绵绵不绝如蚕吐丝般扑面而来。

“如今我的学生里不仅有孩子,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和外国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张家界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肖遥说。

易学易精的筚郎叨

要说哪一种少数民族乐器出自云南且在国内外都颇受瞩目,葫芦丝一定排得上号。

从《月光下的凤尾竹》到《竹林深处》,这些熟悉的音乐一响起,便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云南温婉动人的傣族姑娘。

肖遥告诉我,葫芦丝(葫芦箫)又被人称之为“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这种发源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地的乐器,由于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地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一直流传至今。

而据肖遥多年教学民族乐器的心得,少有像葫芦丝这样被各个阶段的人都接受且乐于学习的乐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好学易精。“古筝乐器很难,俗话说:‘一年的笛子,两年的笙,三年的弦子,四年的筝。”此外,葫芦丝的改良发展是按照国际统一的基础音乐理论进行的,只要掌握其演奏技巧,完全可以用葫芦丝演奏各个国家不同格调和韵律的音乐。

与古筝相比较,葫芦丝很好学,两年便能吹十级,而古筝则要学上五六年。一般人学葫芦丝只要掌握指法,便能磕磕碰碰吹出《竹林深处》,而且葫芦丝成本低,售价约在一百至六百元之间,购买葫芦丝完全不受经济能力限制。

“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太愿意学一些难学的乐器,为了愉悦心情,也不会特别去买一些很贵的乐器。葫芦丝虽然音域较窄,但乐声有特色、易学不贵正是它最大的特点。”肖遥说,“葫芦丝体积小、重量轻,所以有没有韵味是衡量能否吹好一首曲子的关键,越能融入其中就越会喜欢它。”

为葫芦丝创作的人越来越多社会环境与各种文化的交融,使民族音乐不再像古代传统音乐一样一枝独秀,它开始接受不同音乐文化氛围,逐渐走向多元化。

与此同时,葫芦丝作品也开始在国内区域化。创作者开始大量创作区域性的葫芦丝曲,如以陕西文化为背景创作的《黄土情》、以河南文化为背景创作的《梨花雨》、以内蒙古文化为背景创作的《草原恋歌》《嘎达梅林》等。

这些曲子多以当地民歌、戏曲、民间故事等为背景,汲取当地的文化、音乐元素,其风格与传统葫芦丝曲子有很大的区别,拓展了葫芦丝的曲風,在给人们带来不同文化享受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葫芦丝。

“民族音乐是一个深邃、广博而多元的领域,值得每一个爱民乐的人用一生去追求。”只要民族音乐不消亡,用来演奏民乐的乐器就不会消亡,只会不断成长。

肖遥说像葫芦丝这样的民族乐器是很有市场潜力的,“最重要的是簧片,以前手工作坊做出来十个簧片,合格的可能只有五六个,如今全部机械化,成功率高,年产量可以达到二万只以上,并且这个势头至少可以维持十年。”

如今,民族乐器越来越接地气,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我们期待未来能产生一簇簇美丽的花火点亮民族乐坛。

猜你喜欢
管弦乐民族乐器葫芦丝
葫芦丝进入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讨论
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重庆市800名师生齐奏葫芦丝
漫话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
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