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2017-05-12 08:18刘海霞张昊昕
关键词:血尿酸肌酐经皮

刘海霞,张昊昕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CCU,江苏 淮安 223001)

集束化护理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刘海霞,张昊昕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CCU,江苏 淮安 22300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PCI围术期: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并监测两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素氮(5.19±1.58)mmol/L、血肌酐(42.56±22.14)μmol/L、血尿酸(342.45±38.59)μmol/L、肾小球滤过率(87.54±11.58)ml/(min·1.73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3±1.67)mmol/L 、(72.74±19.68)μmol/L 、(356.95±37.48)μmol/L、(97.54±12.14)ml/(min·1.73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围手术期积极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减轻对比剂肾功能损害,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集束化护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我国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完善及成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的主要手段,其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受到了医师及患者的广泛好评[1,2]。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在对比剂肾病等并发症,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对比剂肾病。为此,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对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防治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PCI术指征,已排除未成年人、合并感染性疾病者、术前3个月内使用他汀类药物、术后住院时间≥3 d者、他汀类药物过敏者、术前近一个月使用对比剂者、对比剂使用禁忌症者、术前肝肾功能损害、术前合并慢性炎症者、自身免疫疾病等。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31±13.25)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对比剂用量80~180 mL,平均(130.25±50.14)mL,病变冠脉数2~3支,平均(2.51±0.43)支。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2.74±13.65)岁,其中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2例急性心肌梗死,对比剂用量80~190 mL,平均(135.47±55.28)mL,病变冠脉数2~3支,平均(2.43±0.51)支。两组患者在年龄、对比剂用量、病变冠脉数等一般资料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经右侧挠动脉或股动脉行选择性PCI,对比剂为碘普罗胺,围术期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围术期常规完成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制定集束化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术前,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肾功能指标等信息,与负责医师共同分析评估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风险,根据患者对比剂肾病风险制定集束化护理计划,对风险点进行列举,制定对应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并强化基础护理措施。

1.2.2 术前预防性干预

(1)饮食调整

术前,告知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机制、风险因素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调整饮食、饮水预防对比剂肾病。指导患者术前24~48 h开始进食清淡的流质饮食,以蔬菜、水果、碳水化物为主,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增加术后肾脏负担,纠正蛋白质的负氮代谢,促进术后对比剂肾病形成。同时,需注意观察患者饮食改变后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及时补充糖水、糖果等食物。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制定糖尿病食谱,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采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控制血糖,做好低血糖反应监测[3]。

(2)增加饮水量

术前24 h开始指导患者每日饮水量增加至1000~2000 mL,鼓励患者每日少量多次饮水,分为6~8次饮水,护理人员督促患者饮水,并提醒家属观察患者饮水情况,记录24 h出入液量。此外,糖尿病患者停止双肌类降糖药使用。

1.2.3 术中综合性护理

术前24 h开始给予生理盐水1~1.5 kg/h持续水花,术中持续水化。术前再次核对患者肾功能指标、对比剂用量信息,核对完成后积极配合手术。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情况,及时补液、调整滴速或作对应处理,

1.2.4 术后预防性干预

术后,准备好对比剂肾病治疗紧急预案,术后48 h密切关注患者有无水肿、尿少、乏力等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双肌类降糖药72 h,采用胰岛素降糖,持续监测血糖改变。准确记录24 h尿量,尿色、患者排尿反应等情况,及时作相应处理。

术后12 h内应持续进行水化治疗,护理人员观察血肌酐、血尿酸等指标改变,及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发现肾功能指标异常者,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保护肾功能药物。鼓励患者持续术前清淡饮食及饮水量,必要时水化治疗延长至术后48 h。

1.3 观察指标

1.3.1 肾功能指标指标监测

两组患者干预前(入院时)和干预后(术后2 d)分别进行肾功能指标检测,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肾小球滤过率采用简化MDRD方程计算。

1.3.2 对比剂肾病监测

参照《对比剂肾病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关于对比剂肾病诊断标准:接触对比剂后

48~72 h内,血清肌酐浓度>44.2 μmol/L,或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幅度≥25%,应排除其他原因因素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4]。统计两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干预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干预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比较(±s)

表1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干预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比较(±s)

维度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P尿素氮(mmol/L)干预前 4.78±1.25 4.89±1.58 3.395 0.418干预后 5.19±1.58 6.13±1.67 12.143 0.023血肌酐(μmol/L)干预前331.26±41.26 335.62±39.78 3.614 0.397干预后342.45±38.59 356.95±37.48 10.145 0.029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m2)]干预前 38.59±21.45 37.56±22.14 4.014 0.523干预后 42.56±22.14 72.74±19.68 13.519 0.021血尿酸(μmol/L)干预前 85.59±13.69 84.69±12.36 4.219 0.293干预后 87.54±11.58 97.54±12.14 9.417 0.033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对比剂肾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围术期发生对比剂肾病4例,发生率为8.00%(4/50);对照组围术期发生对比剂肾病8例,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PCI是当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主流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较好,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时需要使用对比剂进行冠脉造影以明确病灶位置,便于精确治疗,而对比剂可导致急性肾损害,近年来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临床报道报道较多,已经成为PCI术的高发并发症,需做好围术期防治工作,强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5,6]。

集束化护理是一类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通过捆绑、集约护理服务,达到处理

某种危重症、难治疾病临床护理的目的。集束化护理对医疗护理服务进行了优化,其可有效针对性防控外科并发症,改善患者结局,其在外科临床应用效果良好[7-9]。但是,目前尚无集束化护理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的文献报道,为此本次研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尿素氮(5.19±1.58)mmol/L、血肌酐(42.56±22.14)μmol/L、血尿酸(342.45±38.59)μmol/L、肾小球滤过率(87.54±11.58)ml/(min·1.73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 3±1.6 7)m m o l/L、(72.74±19.68)μmol/L、(356.95±37.48)μmol/L、(97.54±12.14)ml/(min·1.73m2),且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集束化护理显著减轻了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损害,进而降低了对比剂肾病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围手术期积极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减轻对比剂肾功能损害,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叶 飘,谭 宁,刘 勇,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4,10(04):247-251.

[2] 韩雅玲.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10(03):169-180.

[3] 范继红,胡桃红,贺 威,等.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6,12(01):31-35.

[4] 李 靖,李 莉,王 艳,等.高敏C反应蛋白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4,12(03):331-333.

[5] 张 颖,赵红丽,刘 炜.对比剂肾病高危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4,8(09):45-46.

[6] 梁 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2(08):4918-4919.

[7] 李子系,郑小燕,葛圣林.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J].安徽医药,2015,11(10):2037-2038.

[8] 许丽华,胡丽丹,闻子叶.高龄心绞痛患者PCI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护理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03):359-362.

[9] 黄丽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6(04):548-550.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4

B

ISSN.2096-2479.2017.04.27.02

刘海霞(1978-),女,汉,江苏淮安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血尿酸肌酐经皮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