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2017-05-12 08:18葛晓丹
关键词:降温重症评分

葛晓丹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葛晓丹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目的关于重症中暑患者集束化护理应用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中暑患者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接受集束化护理的15例重症中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取常规护理下13例普通中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APACHE II评分与GCS不同分值范围患者比重,评价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0.24±1.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47±2.58)分(P<0.05),GCS评分13~14分范围内观察组患者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3~8分患者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CS评分9~12分范围内的患者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应用效果良好,是提高重症中暑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集束化;重症中暑;急救

体温调节中枢在长期高温环境中呈紊乱状态,体内热能类累及至一定程度导致高热即为中暑,无汗、中暑神经系统症状是中暑的一般临床表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在重症中暑患者身上并发的可能性非常高,由此导致的临床病死率也是相当高。一系列操作与护理措施均有充分科学循证依据的集束化护理在我院收治的部分中暑患者急救中应用取的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中暑患者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4~87岁,平均(62.4±11.3)岁。对照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1~89岁,平均(61.7±10.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提供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第一时间将患者搬放至室温在20~25℃,相对湿度在40%~60%的环境中,促进对流散热,以达到尽快降温的目的。将患者置于铺有低温毯的病床上,为避免肾区受损伤,在此部位垫y一小枕,患者头部佩戴冰帽,使用小毛巾包裹耳廓、枕部避免冻伤。开启低温毯后设置水温与目标降温参数,辅之温水擦浴,冷敷大动脉,连续监测肛温,对患者的末梢循环状况、出汗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力争1 h内将患者中心体温降至38.5℃以下[1]。若上述降温效果不佳可考虑采取药物降温,取2 mL复方氨林巴比妥以肌注的给药方式注入,取规格为100 mg/枚的吲哚美辛栓肛塞,为防止患者发生虚脱,注意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按常规方法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将5%(4~10℃)的葡萄糖盐水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注入,以达到纠正失水的效果,将CVP维持在8~12 mmHg,尿量维持在0.5 ml/(kg·h)。结合血气分析结构,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采取常规高流量面罩雾化吸氧改善脑水肿,早期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昏迷程度较深且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间隔2 h测量一次患者血糖,以<11.1 mmol/L作为血糖控制的标准参考值,同时做好低血糖预防工作。给予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采取经鼻插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先从低浓度、小剂量营养开始,往后逐渐增加,间隔4 h回抽胃液一次以明确有无潴留,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使用适量温开水冲洗[2]。通过患者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评估脑功能,通过留取尿标本反映出的尿液性质、颜色、24 h出入量评估患者肾功能。加强临床基础护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积极最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GCS评分并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0.24±1.97)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16.47±2.58),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GCS评分在13~14分范围内的患者比对照组多,GCS评分在3~8分范围内的患者人数比对照组少,GCS评分不同分值范围内两组患者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GCS评分9~12分范围内患者分布情况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结果 [n(%)]

3 讨 论

对于普通中暑临床常规基础护理下短时间内患者不良症状表现即可消失,但伴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等重症中暑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多器官功能损伤在重症中暑患者身上发生的可能性极高。及时有效降温是抢救重症中暑患者的关键,同时也是临床护理的首要任务。在重症中暑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入院后患者经绿色通道接受早期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大大缩短就诊时间,争取更多抢救时间。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早期降温措施,尽快降低患者中心体温,与此同时积极进行补液、血容量扩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早期有效降温对患者脑功能起良好保护作用,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谨遵医嘱取适量甘露醇、地塞米松降颅内压,使用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神经,使脑功能损害降至最低。通过尿比重、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了解患者肾脏代谢情况,做好肾脏连续替代治疗准备,使内环境紊乱状态得以及时纠正,促使患者体温在透析液治疗下逐渐回落。由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是集束化护理与传统护理最显著的区别之一,该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于临床急救十分有利,一定程度上争取到更多急救时间,显著提高重症中暑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集束化护理是在充足循证依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每一个护理流程与每一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均经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重症中暑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APACHE Ⅱ评分在短时内快速下降,GCS评分明显改善,本文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昏迷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重症中暑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能大大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为临床急救创造有利条件,集束化护理模式下快速降低患者中心体温与APACHE Ⅱ评分,减轻患者昏迷状态,促进临床急救成功率提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广泛推广。

[1] 于琳琳.集束化护理用于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34-46.

[2] 周尧英,王志娟,林艳红,等.集束化护理对重症中暑患者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2026-2056.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4.45.02

猜你喜欢
降温重症评分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动物降温有妙招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页岩气开发降温
读一读吧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