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5-12 08:18周金芳
关键词:哮喘家属小儿

周金芳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金芳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儿科门诊接收的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常规护理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及干预后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并促进恢复。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小儿哮喘;生活质量

小儿哮喘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肺部疾病,以呼吸困难、喘鸣、反复性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病例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小儿哮喘对病人的身体生长发育和正常的学习均可产生严重危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哮喘也常出现拒绝配合、哭闹不止等情况,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为了改善小儿哮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特尝试在其临床治疗过程中引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并将其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哮喘患儿进行对比,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儿科门诊接收的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条项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且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排除存在先天性疾病者,存在其它类型呼吸道疾病者,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者,家属拒绝配合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3±0.5)岁,病程1个月~13个月,平均(7.2±1.2)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4±0.6)岁,病程1个月~12个月,平均(7.0±1.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操作内容主要包括向家属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及预期效果、按照医嘱给药并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认真回答家属的问题等。

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操作内容的中心思想是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首先鼓励家属给予患儿情感支持,通过拥抱、轻吻、拍背等动作安抚患儿的情绪;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当及时告知患儿家属保持患儿用药依从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向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面对面指导等方式使其了解患儿疾病发展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QQ群或者其它网络沟通软件向其传送哮喘患儿照护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尤其应当注意给予详细的饮食指导和康复技巧,促使家属能够对患儿实施全面的、科学化的照护;最为重要的便是出院前家属指导,护理人员应当详细讲述哮喘的预防措施及婴幼儿喂养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哮喘常见的诱因,能够帮助患儿家属详细了解该病的预防手段,从根本上减少小儿哮喘的复发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对比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其中生活质量采用儿科生命质量问卷进行量化评价,共分为15个条目,包括症状及活动两个方面,均为5级评定法,评分越高则说明对应维度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5.6±1.1)天和(2185.6±142.7)元,对照组分别为(7.2±1.4)天及(2587.9±156.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症状及活动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较本组内对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1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n 症状评分 活动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32.1±4.5 50.2±5.7a 30.9±4.3 51.8±5.3a对照组 40 32.3±4.6 41.5±5.2a 31.2±4.5 42.1±5.0at值 0.645 7.843 0.547 6.947 P值 0.435 0.000 0.509 0.002

3 讨 论

在小儿哮喘常规护理操作过程中,其临床症状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且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该模式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其中原因为:常规护理模式下并未考虑到患儿对于其家长的依赖性,并且对家长对于患儿维持治疗、安抚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作用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2]。由此可知,常规护理模式在小儿哮喘中缺陷明显,尚需积极开展更为创新、全面、高效的系统化护理方案。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根本性质便是将家庭对于哮喘患儿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对诊疗依从性、患儿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改善均能产生良好且积极的作用[3]。经分析可知,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最大的特色便是将护理人员的作用与家庭的作用相结合,并且将家庭照护作为护理的重点内容,而将护士定位在辅助及指导的角色上,可知该护理模式不仅更有创新性,并且对哮喘患儿的康复促进作用更为理想,还可以大幅度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前者干预后症状及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后者干预后,证实该护理模式在小儿哮喘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综上所述,建议在小儿哮喘中引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

[1] 杨晓燕.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医师杂志,2014,20(z2):206-207.

[2] 王文明,李雪梅,蔡晓华等.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30-32.

[3] 李玉辉,林芳珠,张淑清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51-153.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4.99.02

猜你喜欢
哮喘家属小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小儿涵之三事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