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肠造瘘口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5-12 08:18陈菲菲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结肠

陈菲菲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心理干预对肠造瘘口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菲菲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肠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康复程度以及患者焦虑悲哀程度。结果观察组在病情康复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造瘘口患者手术前后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悲哀情绪,健康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院外延续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大肠癌;肠造瘘;心理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患者不断增多。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低位直肠癌而行肠造口的患者达到10万人以上,且有快速上升趋势。全国肠造口病人达到100万以上[1]。为保证低位直肠癌及膀胱癌患者的排泄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造口术成为了目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造口术会使患者正常排便途径以及体型改变,疾病和排便方式的改变都会使患者自尊心受到沉重打击,对患者社会生活和家庭带来一定压力。为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肠造口患者20例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以及院外延续护理,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肠造瘘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资料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5岁。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遵义用药、病情观察、口头健康宣教、饮食指导、造口护理、解答患者疑问等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术后心理疏导和造口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患者存在的心理情绪分析

癌症患者心理情绪波动大,易出现焦虑、恐惧、自我形象紊乱、悲哀等心理情绪[2]。直肠癌术后常需要在腹壁做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患者排便方式改变,大便不能得到自身有效控制,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对于家庭来讲,在经济和照顾者心理方面也会产生较大压力。一方面是治疗费用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照顾者对患者健康的担忧以及自身疲惫等问题。

1.2.2 术前心理干预

术前,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对肠造口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将焦虑与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谈心、解释等方式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悲观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1.2.3 术后护理

1.2.3.1 健康教育

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护理知识,做好健康指导,包括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术后饮食习惯,术后积极进行肠道功能恢复训练,为患者耐心讲解注意事项,做好院外延续护理,教会患者对造口进行自我护理,以及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1.2.3.2 术后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造口护理。

鼓励患者在出院前掌握自我护理技能。患者及家属积极学习造口的评估、贴袋、以及积极学习如何预防造口周围皮肤合并症。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积极参加造口病友协会,多与类似疾病的患者沟通交流,逐步树立生活的信心[3]。同时,医护人员可以适当利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将手术部位恢复良好、心理健康的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以使患者孤立无助的情绪得到排解,使患者了解到只要进行恰当的护理,结肠造口的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从而使患者的恐惧得以消除,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并通过患者家属,以及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通过电话、邮件问卷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悲哀心理评分,同时对照顾患者的家属进行焦虑和抑郁情况评分, 综合两项评分,进而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2 结 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悲哀心理情况比较。对照组在没有心理干预性护理的情况下,焦虑,悲哀情绪明显高于有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悲观情绪测评比较例数(人)

3 讨 论

虽然肠造口患者的护理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医护人员对造口患者所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增加了一些认识,但是肠造口患者的医疗和心理社会护理仍很不规范。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必要增加心理行为干预来改善现有护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对肠造瘘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不但能改善围手术期焦虑、悲哀等心理,而且还能促使多数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使自己尽快适应造口的存在。通过对造口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干预和合理健康指导,能使造口患者清楚地认识到造口的本质和身体受到的限制以及影响,让患者早日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后续的治疗和指导。通过资料显示,术后患者自理程度越高,社会功能、业余活动等方面适应越强,生活质量也就越高。心理干预在肠造瘘患者的护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还可以提高了患者对造口的认知及自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吴苏光.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家庭随访口[J].天津护理,2011,12(1):44-45.

[2] 孙跃琼.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1:306.

[3] 张俊娥,郑美春.患者对结肠造口的反应与心理需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10.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4.119.02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结肠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