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对SICU急诊患者进行动脉采血兼做多种检验的效果观察

2017-05-12 08:18维,陈
关键词:注射器动脉血血气

张 维,陈 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对SICU急诊患者进行动脉采血兼做多种检验的效果观察

张 维,陈 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对SICU急诊患者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一次穿刺同时采集动脉血气以及其它多项检测项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0例SICU急诊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动脉穿刺)和对比组(动脉穿刺、静脉穿刺),比较2组患者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所需时间以及血气标本合格率。结果在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所需时间以及血气标本合格率方面,试验组和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ICU急诊患者,予以动脉采血时,通过对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合理应用,可使机体痛苦有效缓解,在第一时间将检验结果告知医生。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动脉采血;检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SICU急诊患者病情危重,能否快速、有效地采集血标本交叉配血,直接关系到抢救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注射器抽取动脉血,配合一次性采血针抽取静脉血送检。或者用注射器直接进行动脉采血,然后注入相应的采血管内送检并使用剩余血行血气分析。上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均存在一定缺陷,受血容量较少因素的影响,外周血管组织的充盈性会降低,以至于静脉采血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而一次性成功穿刺几率也会明显降低,不仅无法为治疗工作提供数据,而且还可能使患者治疗被延误,甚至需要再次进行穿刺,影响较大,而用注射器将血样注入采血管内时,由于采血管内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将血样注入过多或拔针时血样滴于采血管外,导致污染。本科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容量情况,选择相应的动脉运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动脉穿刺采血,用于动脉血气临床检测工作中,可提升标本采集工作的迅速性和安全性,通过观察检验结果,还能为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以挽救机体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选患者共300例,其中,女119例、男181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56.8±3.61)岁;疾病类型:58例患有肺部疾病,74例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47例患者接受手术(大手术后基本均有动脉置管,不列入统计),多发伤38例,胸部外伤36例,28例术后并发症再次转入,19例患有自发性气胸。

1.2 方法

参照随机措施对30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比组内有150例患者,以稀释状的肝素对注射器进行有效润湿后,选中患者动脉组织,并予以穿刺,观察观察情况,成功后即可抽取适量血气,以作血气标本。同时,对一次性的真空采血管以及采血针等合理应用,对患者静脉血液进行抽取,以作血液样本,并予以送检。此外,实验组内同样有150例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一次性的采血针对其动脉组织进行有效穿刺,观察观察情况,成功后,以采血管采集一定数量血液样本,再以以稀释状的肝素对注射器进行有效润湿,并用注射器对机体血其样本进行抽取,并予以送检。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穿刺情况进行观察,重点分析:穿刺数量、采血操作耗时、采集样本的合格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结果表明,应用一次性采血针的平均穿刺次数为1次、10次、3次,采血所用时间为10015s,远低于对比组所需要的2次、10次、5次及1701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行不同采血措施后两组穿刺数量以及采血操作耗时

2.2结果表明,应用一次性采血针采取血样行血气分析,其标本合格率达96.00(145/150)%, 与对比组的90.00%(135/150)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动脉采血工作中,通过对一次性采血针设备合理应用,除了能一次性成功穿刺外,还能提升血气检测工作以及其它血液检测工作[2]。一般而言,静脉采血工作在临床上的实践频率较高,但是周围静脉组织的采血工作普遍存在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多选择动脉采样方案进行,不仅时间迅速,而且还能为抢救工作提供数据。目前认为,在情况十分紧急的条件下,提供检测患者动脉血样本,可准确分析其血细胞组织的各项参数,可靠性高[3]。

应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的穿刺成功率高,这是因为该采血设备可进行有效固定,带穿刺操作成功以后,医务人员就可直接松开其右手,此时患者血管组织中的采血针会维持自然状态,通常不会出现滑脱问题。不仅如此,采取该方案还可防止患者心理层面出现巨大波动,同时还不用担心,需采大量血标本时,需更换大容量注射器而采血费力。与此同时,采血工作中,通过对注射器进行合理应用,带成功回血后,医师还需对注射器进行固定,如果此时患者出现异常紧张感,或者是出现体位移动现象,就会对手臂固定程序的稳定性带来影响,不仅会使针头滑出,而且还会对采血效果带来影响,导致采血失败情况的出现[4]。而采取该采血方案,除了能减轻机体痛苦外,通过对静脉血液、动脉血液准确分辨,还能提升一次性采血质量,除了能确保波动回血出现外,还可与患者脉搏的搏动频率保持一致性,因此可防止误采血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动脉采血工作中,通过对一次性的采血针合理应用,除了操作程序方便及快捷外,还能使减轻疼痛感,将其用于外周静脉组织隐藏患者以及休克患者中时,可提升采血工作的成功率及有效性,通过进行专业检验,还可为治疗工作提供依据,以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水平。

[1] 吴芳兰,杨燕宁,吴卓媚.不同途径采血对凝血酶原时间影响的对比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l6-17.

[2] 吴芳兰,应燕萍,吴卓媚.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血浆电解质检测比较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94-495.

[3] 徐成国.肝素抗凝动脉血用于生化及血液细胞分析的可行性探讨[J].江西医学检验,2006,24(3),241-242.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04.177.02

猜你喜欢
注射器动脉血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勘误声明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