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2017-05-13 07:23杨波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林清玄名牌穷人

杨波

林清玄

中国台湾高雄人

当代著名作冢、散文家、诗人、学者。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选,书中收录了《生命的化妆》《迷路的云》《温一壶月光下酒》《黄昏菩提》《正向时刻》《求好》《有情十二帖》《不是茶》《柔软心》等48篇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

每个人心灵成长中都有一个林清玄,教会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朴素的语言又充满智慧和哲理,独树一帜;书写微乎其微的事物而道出生命的意义,开启心智,让我们找到前进的动力。

作者简介

林清玄,中国台湾高雄人,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人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和新加坡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世界作品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网友评论

林清玄的风格就是,每篇总有一些自己的经历或者小故事穿插其辛,让文章活起来。年轻时候写得更多的是经历,现在文章里流露的是单意,不同人生阶段的心态很不一样。

——蜗牛

以前经常在杂志上看到林清玄的文章,误以为是流俗的畅销书,所以比较抗拒。一次偶然拿到一本他的作品,从此爱不释手。书的前半部分比较容易读,后半部分涉及一些禅意和佛教的内容不太容易懂。但终究还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跳跃的仙女

都是些很平淡的故事,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平凡的生活中领悟哲学!

——啾啾美

精彩书摘0

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

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受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該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

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

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

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生活品质”,甚至弄到心力交瘁、含恨而死。君不见被警察抓到的大流氓乃至小妓女,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猜你喜欢
林清玄名牌穷人
设计我的姓名牌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林清玄的爱情
“撕名牌”大战
林清玄与漂亮女生
只穿名牌的“标签女”
穷人的高消费
富人与穷人
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