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林区产业结构 确保职工收入持续增长

2017-05-13 10:57娜仁格日勒
吉林农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增收大兴安岭

摘要:本文总结了大兴安岭林区职工收入中存在增长缓慢、消费与收入不均衡、收入结构单一、职工生产成本高、生活相对贫困等问题。分析了影响林区职工收入增长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提出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增收的对策与建议,确保林业职工收入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增收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62

林区林业职工增收问题是“三林”的核心问题,是林区经济全面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林区林业职工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本文依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对大兴安岭林区林业职工收入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存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兴安岭林区林业职工增收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1 大兴安岭林区职工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收入结构单一,增收乏力

根据统计,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的人均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衡量收入增长是相对的指标,大兴安岭林区较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水平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收入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

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的收入构成有三部分,分别为财政补贴、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工资收入是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全年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形式的收入直接就导致了林区职工薄弱的经济基础,大多数的林区职工在资金方面短缺,工作上又沒有较为固定的休息日,所以林下经济方面的养种植难以开展,这也导致在这方面的收入甚微,由此可以看出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的收入结构单一,对政府有较强的依附性。

1.2实施天保工程减少了可采的资源,导致收入锐减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旨在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发挥出绿色生态的效益。大兴安岭林区的木材采伐量在逐年下调,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既要应对经济减速、收入锐减等现实困难,又要必须解决长期困扰林区的各类问题。从现实来看,全面停伐后,林业调查设计、运输、检验、贮木、采伐、销售、加工等一整条产业链将严重萎缩,木材加工企业大部分将因原料短缺面临停产或转向经营。据初步测算,全面停伐后林区将减少木材及木材综合利用产品销售等高达7亿元以上。

这些将导致依赖于林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森工企业经济下降,也就直接使大兴安岭林业职工收入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实施“天保”工程减少了可采的资源,导致了大兴安岭林区职工收入的锐减,这也明确了大兴安岭林区进行转型的重要与紧迫性。

1.3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导致林区职工收入单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国家发展对森林资源巨大的需求,开发大兴安岭的同时形成了以林木生产为中心的森工体系和森林经济发展的模式。维系企业生存主要依靠销售初级的木材产品。从产业结构来看,一是林业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很低;二是林木培育的水平不够高;三是林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四是新兴的产业发展比较缓慢。这些现象导致了大兴安岭林区职工收入的来源比较单一,使得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的收入呈现出增长缓慢的态势。

1.4管理体制为政企合一,弱化了职工的创收能力

大兴安岭的国有林区经济体制延续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在开发大兴安岭的几十年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日益发达,计划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种大形势下,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经济体制阻碍了大兴安岭的发展。同时由于大兴安岭林区的职工长期对于森工企业有较强的依赖性,也导致了这部分人综合能力偏低。这种对于森工企业的依赖体现在从基本的就业安排再到日常的生活甚至到退休养老等多方面。全面停伐后,直接或间接产生富余人员13000人,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单一,转岗分流的难度较大,有的职工由于对于森工企业的依赖度较高可能直接会失去生活上的来源。

2 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实现生态效益的持续性

保护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环境是全面禁止采伐的目的,所以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力争实现生态效益的持续性。

应该直接参与森林抚育的主体也就是林业的职工纳入生态补偿的范围当中,要不断完善生态补偿的公开透明机制,真正使生态补偿资金落实到实处,这将能够激发大兴安岭林区职工融入到林下资源经济经营的热潮中,真正的参与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进程中。

2.2提高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能够使大兴安岭的林业部门和森工类的企业正常的运转,在全面禁止采伐后,要不断提高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才能够调动职工进行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抚育的积极性。给予适当的财政拨款,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要快速调整森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业机制,这对于大兴安岭地区的森工企业快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脉络具有关键的作用。

2.3优化大兴安岭产业结构,促进林区职工增收

从现实情况看,生态建设、低碳旅游、寒带生物、绿色食品、绿色矿业、林下经济等已经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新兴的支柱型产业。积极引进和扶持林下经济大户和规模以上经营企业,扶持其开发新产品与扩大产能同步推进,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依托大企业,重点发展对大兴安岭地区有牵动力的种植、养殖、采集、加工项目,建立蓝莓、食用菌、北药、菌种和苗木、森林养殖等产业基地。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既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使大批的下岗职工得到有效安置,能够有效促进林区职工的增收。

2.4提高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素质,为创收奠定基础

要抓好林区先进实用技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培训,形成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职工的技能基础要通过技能培训得到提高,提升林区职工的素质,引领林区职工掌握最新技术,实时掌控最新的市场动态,逐步实现再次就业和重新创业。

作者简介:娜仁格日勒,本科学历,教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增收大兴安岭
美丽的“中国之肺”——大兴安岭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