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工耳蜗植入不同时段声母和韵母识别状况研究

2017-05-13 18:12毛昳楠李广盛汪贺媛张学梅蔡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毛昳楠+李广盛+汪贺媛+张学梅+蔡丽+付前杰+李建鹰+杨莉萍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不同时段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状况。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不同康复时段对其进行声母和韵母识别能力评估。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的成绩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听障儿童的听辨能力,且康复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声母识别; 韵母识别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1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24-02

人工耳蜗作为一种生物医学装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耳聋患者的听觉感知障碍。人工耳蜗植入是临床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听力重建,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的言语感知能力,也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言语可懂度的提高有明显的益处。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1]。在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韵母的习得相对容易,声母的识别相对较难[2]。能否识别音节组成中的声母和韵母部分,反映了听障儿童对语音细微差异的识别程度。研究人工耳蜗植入不同时段声母和韵母识别的状况,对更规范地开展手术治疗,改善康复教育方案,提高术后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5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机后12个月的语音识别评估成绩进行追踪评估,探讨人工耳蜗植入不同阶段与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成绩的关系,为康复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的50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2~6岁,平均(1.6±0.7)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03年,长沙)》规定的入选及手术成功标准[3],且均植入澳大利亚Nucleus 24CS型人工耳蜗。本研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均为双侧重度或极重度聋;认知能力在正常范围,内耳及听神经无明显发育异常,无严重畸形;开机后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且康复效果明显;智力正常,不伴隨其他影响认知能力的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插管全麻,取仰卧偏头位,保持术耳朝上。经由乳突后鼓室径路植入人工耳蜗,以电钻切开乳突并轮廓化处理乳突暴露骨面,使得面神经垂直段轮廓充分显露,于三角区(即面神经骨管、垂直段及鼓索神经之间区域)将面神经隐窝磨开进入后鼓室,观察圆窗龛缘及小部分圆窗膜。选用Nucleus 24CS型人工耳蜗(澳大利亚),根据接收器的大小准确设计植入接收器的颅骨表层钻磨骨槽。于圆窗龛前下缘使用1 mm钻头磨入至鼓阶内部,见少许淋巴液流出,用肌肉封闭小孔,并认真清除骨渣,经耳蜗钻孔利用电极植入器将电极尽量完全送入鼓阶内部,利用肌肉或筋膜对钻孔周围进行堵塞,参考电极放置于颞肌下方,使用耳脑胶固定后,将接收器嵌入并固定在已备好的骨槽中,开机检测电极工作正常,分层缝合,加压包扎5 d。静滴消炎7 d后拆线。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估方案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语音识别”测验,评估内容包括声母识别、韵母识别两项[4]。韵母识别测试分为3个测听词表,选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的31个韵母,按照语音测试词表编制规则组成75个词,编制成25组,每组由3个词组成,其中有1个测试词,2个陪衬词。声母识别测试分为3个测听词表,选用《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的21个声母,按照语音测试词表编制规则组成75个词,编制成25组,每组由3个词组成,其中有一个测试词,2个陪衬词。所有词都配有彩色图片。所有评估人员均接受统一培训,且按语音识别测试的要求进行测试。所有患儿均在指定的康复机构完成12个月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术后儿童在3、6、9和12个月4个时段的语音识别能力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儿童术后不同时段的语音识别能力评估成绩差异显著,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的成绩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是目前使其获得听力或改善聆听效果最安全有效的解决方式[5]。植入后的大部分患儿能够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建立起正常的听觉反应,获得运用语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的言语感知能力。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及科学规律的听觉语言训练,患儿的听觉适应和听说技巧的逐步完善,听觉及语言能力的康复效果越来越好。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和术后康复时间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6]。然而有报道认为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对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成绩的影响不显著[7]。

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反映植入者听觉康复能力获得的情况,是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的重要评判依据。术后康复时间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8]。本研究通过对5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不同康复时段对其进行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能力评估发现其不同时段的语音识别能力评估平均成绩差异显著,并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的成绩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说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能力与康复时间呈正相关。而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成绩的提升幅度逐步减小。在康复3个月时,韵母最容易识别,3个月和6个月得分的差异较大,表明听觉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此时要重视人工耳蜗的调试,因此在3个月和6个月的听觉康复过程中,要针对每个孩子的听力特点,进行人工耳蜗的调试,尤其在开机3个月内增加调机的次数是必要的,通过调试可逐步使听力重建效果达到优化。康复进行到9个月和12个月时,标准差越来越小,说明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趋向一致。因此,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而言,在康复训练中,韵母和双音节识别应最先进入听辨训练。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工耳蜗自身的局限性,人工耳蜗植入者接收和分析语频中信息的能力要比听力正常的人差,但是随着听觉经验的积累,听觉分辨能力会越来越好。因此,在缺乏语境与非语言情境因素的情况下,发生语音识别错误是普遍现象[9]。同时,人工耳蜗的局限性会影响听障儿童听辨相似音的准确性,但随着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细致分辨能力会逐渐提高,识别越来越准确。声母因自身发音时长短、声音能量弱及频率较高而不易被察觉或易被错误识别。同时声母之间还存在许多相似性[10]。

在本研究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康复效果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听觉能力的评估应每3个月进行1次,以便更合理地制订康复目标和教育方案,并为其康复教育方案提供依据。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数量较少、跟踪时间较短等问题。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需长期、大样本量的随访才能总结出更确切、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0.

[2]刘巧云,赵航,陈丽,等.3-5岁健听儿童音位对比识别习得过程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16-119.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03年,长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66.

[4]孙喜斌.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M].北京:二辰影庫音像出版社,2009:35-36.

[5]冯瑞玲.护理干预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62-63.

[6]梁巍,刘婷婷,周丽君,等.24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外在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3,11(2):234.

[7]郑文芳,卢晓月,郭煜然.6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的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14):184-187.

[8]崔丹默,王顺成,石颖,等.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识别效果的评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2(11):181-184.

[9]许庆庆,翟所强,韩东一,等.不同年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4(29):310-314.

[10] Daniel F,Diane K P,Humes L E.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nsonant and vowel segments to the recognition of words and sentences:Effects of age and hearingloss[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2,132(3):1667-1678.

(收稿日期:2016-12-10)

①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②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③美国洛杉矶豪氏听觉研究所

通讯作者:毛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