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语言中的隐喻研究

2017-05-13 12:39赵丽丽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浪微博隐喻

【摘要】本文对微博语言进行系统性研究,从词汇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微博语言在词汇隐喻方面的特点。在大量微博用语中都存在着词汇隐喻现象,微博语言虽然有自身特点,但也属于人类语言,同样也充分体现了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本文将微博语言纳入语义学范畴下,利用隐喻学理论,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微博语言特征做出较全面地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浪微博;微博语言;隐喻

一、引言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也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作为媒介连接到互联网,以文字更新信息,同时支持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传播,并且可以即时分享。微博语言各具特色,或幽默风趣,或抒情达意,或针砭时弊,博主们可以通过它来展现自己的个性。

二、隐喻在微博中的使用

现如今,在追求自主化、个性化得社会中,人们也有着情绪的发泄和压力的释放需要。与此同时,大家也盼望逃脱规范的约束,再加上微博交际平台的时效性与便捷性,使得人们想象力丰富,思维开放活跃,且更易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在这种条件下,这部分群体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在网络,尤其是微博中广泛传播使用,最终形成了人们可以接受、理解并且共同使用的,标新立异的语言文字。

语言系统本身由发音,字词,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个层级体系,以下便从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微博语言中隐喻的应用。

1、发音层面

(1)拟声词

拟声词由象声词与叹词构成,象声词是模仿大自然声音的词,叹词则是表达感叹、应答或者呼唤的词。由于在网络里缺少声音媒介,微博用户为了体现更真实的声音,使其表达更生动,为了尽可能的还原面对面交流场景而广泛使用拟声词。我们来看几则笔者个人收集的语料:

呜呜~~~~(>_<)~~~~(表示伤心,委屈,想哭,让人瞬间感到一种怜悯)

嘤嘤嘤(表示悲伤、小声地哭)

么么哒(づ ̄3 ̄)づ(表示吻对方,也表示对亲近的人言语的赞同)

哼哼(表示生气,不服气,有一种看不惯你,又打不过你的感觉)

另外,电脑操作过程中,为了表达微博用户的心情,可以重复这些拟声词。微博语言中无限重复化的拟声词的探讨分析,可知在微博这个个性化自主性极强的平台上,为了满足自我中心感,人们为了充分的展现自己,其自我展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而无限重复化的微博语言拟声词就凸显了人们的这种交际心理,同时也体现了微博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化。

(2)方言词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语言发音差异也非常大。每一个地区都存在明显的语音差异和特定的表达习惯。当人们日常交流时,通过各自的方言才能区别这个人来自哪里,就是利用了各地区语音差异及特点。在网络交际中,各个地区的人会通过选择与其方言发音一样的汉字来替代,亦或者使用发言中的习惯性说法。但有些时候,即使自己本身不是来自这个方言地区,但是为了使自己微博制造特殊的表达效果,或者体现出幽默风趣,方言词的使用被大多网民所接受认同。例:

“灰常”这个词在汉语中是没有的,但如果听过南方人说话,大家可能就好理解多了。在普通话中,声母f、k、h,对应粤语则是f,但读作∕h∕,所以非常即“灰常”,还体现出一种可爱调皮的口吻;再如“木有”“木问题”“有木有”……,都源自于粤语“没有”,“没问题”,“有没有”的发音,如今甚至慢慢演变出“米有问题”,“有米有”。

(3)谐音词

在微博语言中,谐音词是利用了汉语发音相近或者相同条件来加强表情达意的效果的词,汉语中的近音字词与同音字词为谐音词的构成提供了发音基础。微博语言使用谐音词,将会使网络语言更加个性化、口语化、幽默化、生动化。谐音词有时是“故意而为之”,但有时却是“无心之过”。正是由于网络交际的快速实效性,使得在输入的同时由于速度过快而产生输入方面的错误,没有来得及纠正,在无浏览障碍的同时正常使用,逐渐被大家普遍认可接受,与此同时就体现了网络交际的随意性。

大家都知道“微博”的谐音是“围脖”,而创造或者编写“围脖”的过程则会说成“织围脖儿”,给人生动形象的亲切感。教授被称作“叫兽”,由于近几年高校恶性绯闻事件的屡屡发生,表达了网民们对这一高级知识分子的贬损。“专家”被称作“砖家”,也表现了网友对权威人士的不信任。又如:

这位叫飞仔的博主发的微博,其中就用到了谐音词,即“杯具(悲剧)”、“洗具(喜剧)”通过使用谐音词,使日常生活中一间普通的事用戏谑的口吻表达,便变得富有哲理。

2、词汇层面

语言一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语言这个系统里面,词汇一直充当着变化最明显、生命里最旺盛,其发展趋势也是最不可低档的一个角色。在社会的不同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与之对应的新词,这些词是利用汉语构词规律和汉语原有词素创造的。微博语言中新词的出现大概有几类:旧词被赋予新的意义、大量缩减词的出现、英汉混合词等。笔者将在这几个部分中,对微博语言中使用的新词进行系统的隐喻分析。

(1)复兴词

微博作為最畅所欲言、随心所欲的网络互动平台,博主们尽可能的创造使用出一些新的词语,吸引人的眼球,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有一些古老的生僻字又出现了。

生僻字虽然有复杂的书写,但是在电脑上操作及其便利。例如:

囍(xǐ):本是双喜,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而现在可以指一切事喜上加喜。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微博语言中的生僻字原意与表意完全不同,网络使用者可能连其正确的本义与读音都不知道。但是作为复兴词,利用汉字丰富的表意性,独特的字形,再加上具体的语境,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表意效果。再看以下微博实例:

上述例子充分表现了生僻字丰富的表意功能。名叫Artemis婷婷的微博博主发表自己看完小时候自己写的日记而被自己雷到的感叹,用“靐”更加形象突出自己被雷到的冲击力程度。

(2)缩减词

微博语言中的缩减词有三类:一、英语首字母缩减词。二、汉字缩减词。三、汉语拼音首字母减缩词。

英语减缩词是利用英语短语中各个词的首字母创造出来,使用这些词的人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比如“DIY”,有各种DIY工艺,DIY甜品等等,其实就是“Do It Yourself”(做你自己)的缩减词。

汉字缩减词是从一个词或者几个词,甚至一句话里抽取出几个字组成的词。比如:“然并卵”、“城会玩”、“理都懂”、“日了狗”等微博热词。看如下微博:

这位不吃米饭不高兴的米饭妹所发的这篇微博所用到的“然并卵”,其实就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缩减词。字面意思就是“最后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多用来表达无奈、调侃之情。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减词是由词中的拼音首字母组成的词。例如:“NB=牛逼”、“RP=人品”、“JJWW=叽叽歪歪”等词。

近期发现,很多不雅词的缩减词也同样出现在了微博语言中。比如:“nnd=奶奶的”、“SB=傻逼”、“tmd=他妈的”等词。网友也是为了避免粗俗恶意的语言充斥网络微博,才会利用这样子的缩减词。

3、标点符号层面

标点符号作为辅助文字记录的符号系统,在书面语中用来表达语气和句子停顿,有时候还可以显现句子结构的层次性,使之表意明确,便于理解,但使用起来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具体规则和语法规范。(兰宾汉,2006)但是在微博语言中,很少见由标点符号正常使用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标点符号的灵活使用,或省略,或任意组合,或随意重复,这样的现象称之为标点符号的超常使用。笔者从新浪微博搜索了几例,如下:

上述例子中,例1中标点混用,分别使用重复的“……”与“!”,每说一个词用一个“!”,表示对自己偶像一种强烈的喜欢之情,也充分表现自己追星的花痴心理。例2则是整句话的断句不用正规的标点,随性用些方便的实心点。这些标点符号的变异性使用都体现了微博语言具有极大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特点。

三、微博语言隐喻对语义的影响

社会变化与社会发展都要靠语言来反映,词汇在语言中承担了这一重要角色,最直接、最迅速地反应社会发展与社会变化。当社会新的进步,就要求词汇来展现着一切。但是,用新生词汇再现这变化的一切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要从其他领域借用词语。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隐喻就随之出现;一旦有了隐喻用法,所借的词义也就相应发生变化。大多数情况下,语义是伴随着隐喻发生。

用隐喻的方式给予原词以新义,语义更加容易泛化和扩展,由于隐喻化的词是不同领域间的投射,因此,隐喻后的新词语在使用特点和范围上与原词也有所不同。

1、词汇意义变化

词的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

首先是表示动物的词语:如:大虾(一种身体长且弯曲的节肢动物,薄而透明,体外有壳质的软壳。在微博语言中指长时间刷微博上网,背部下躬像大虾,故得名),猪(一种头大鼻子和口吻都长,脚短,身体肥的哺乳动物,在微博上指人们互损对方的称号,指头脑简单,愚蠢的网友)。

其次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如:被黑(被暗算或者被攻击),红(在微博语言中对红色的使用表示对政治热心,拥护发扬中国共产党)。

最后是表示动作的词,如:潜水(指长期在微博看帖子,不回帖的人),冒泡(指偶尔在网络中出现)等等。

2、语法意义的变化

词的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葛本义,2001)它首先是在词汇意义的变化基础上发生的。如下微博:

这位博主所发的机场安检“太水了”,“水”的原意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人类称作生命的源泉。而微博里的“水”确是水平差的意思。例如你可以说:这讲义中间少了17页,直接从第十周跳到了第十三周,这资料也太水了。

“水”本是名词,而“太水了”确用到了形容词词性,由原来的主语成分变成谓语,表语成分。

3、色彩意义的变化

词的色彩意义指此表示某种倾向或者情调的意义。(葛本义,2001)

首先是形象意义变化,如“土鳖”原意本是淡水生的爬行动物,形状像龟。新义为本土某些人的自嘲,与“海龟”相对。本土的人相对于归国回来的人对自己的戏谑,有谐趣意味。

其次是感情色彩变化,如“菜鸟”本意指专门养来供人吃的鸟类,人们统称它们肉鸟,也叫菜鸟。新词义:计算机初级水平的人,与“飞鸟”相对,网络用语常用词。

四、结论

是什么引起了词汇隐喻?为什么要对词汇隐喻?第一,词汇的意义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确定的语义边界及固有的聚义功能决定的。第二,词汇作为语义构成部分之一,就像有机体获得生命要靠新陈代谢一样,获得生机要靠隐喻。人们有意无意的使用隐喻,其实是保持了语言的生命力。隐喻的作用之一就是拓宽了词汇意义,是词汇表达力更强。第三,词汇隐喻证明词汇具有开放性,同时隐喻也是词汇获得新义的方式之一。

微博语言是在网络文化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它是特殊的词语群体。词汇是语言最活跃的变革因素。词汇的新颖、自由、灵活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来,微博语言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微博使用者追求语言别具一格和表达新颖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

[1] Geo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常 楠. 網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D]. 山东: 山东大学, 2008.

[3] 兰宾汉. 标点符号运用艺术[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4] 李复印. 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J].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4):44-49.

[5] 葛本仪. 现代汉语词汇学[M].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6] 姜珍婷, 周 凯. 从微博看现代汉语的变化[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作者简介】

赵丽丽(1991—),甘肃武威人,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新浪微博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新浪微博数据爬取研究
新浪微博热点事件的舆论传播与群体心理
新浪微博娱乐明星的社会网络分析
社交媒体平台医患关系报道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