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孔子的“君”之道

2017-05-13 13:16全华相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仁者小人论语

全华相

【摘要】孔子的学问,就是为人处世的学问。而其“君”之道,也就体现了孔子对做人做事的最高道德要求与标准。在孔子眼里,只有上古时代的尧舜才有资格成为君子。所以,君之道就成为了孔子理想中做人做事的目标。关于孔子君之道,包括君子之学、君子之修、君子之为、君子之争、君子之过、君子之交等。

【关键词】孔子;君之道

孔子关于君之道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论语》里有非常多的内容谈到君之道。

一、君子之学

君子要愉快地学习,把学习作为快乐的事情。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同时,君子要博学知礼。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君子要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知书达理、克己复礼才能成为君子。不学无术,乱性乱为,胡作非为,不受约束的人不可能成为君子。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孔子会以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小人哉,樊须也!”对不爱学习的宰予,孔子是非常生气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这是讲君子之学,不是简单的学习一般的生存技艺,而是要博学知礼。所以,修养非常重要。孔子教育学生既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更是以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就是要学生不但要学习技艺,更要博学于文。孔子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强调克己复礼就是要学生约之以礼。所以,孔子培养的是多才多艺、博学知礼的君子。

二、君子之修

君子必须要有修养呢。所以,孔子告诫学生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就是说:你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有修养的儒者,不要做没有修养的小人。所以,后来人们把孔子及其学生、继承者等称为儒者的原因吧。儒者有君子之儒,有小人之儒;有大儒,有小儒。什么是儒?有学问的君子就是儒。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君子之儒。君子该怎么修养呢?君子要达到知、仁、勇。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论语·宪问》)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而最重要的是仁、智、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后来,《中庸》引用孔子的话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就是后世所谓的三达德。

三、君子之为

君子必须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一是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不盲目苟同,有自己的主见,不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小人则相反。二是君子有仁有义。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了仁者爱人。他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仁者爱人》)。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君子重仁义,小人重私利。君子有大德,小人只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君子尊重国家的规矩、尺度,小人老是想钻小空子、占小便宜,只贪图眼前的小惠。“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礼记·杂记》)这些都是仁义之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行。三是君子笃于亲。“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篇》如果君子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四是君子孝悌。所谓孝,就是子女孝敬父母;悌,是弟弟爱戴兄长。孝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从小的一方面说,是家孝敬父母、爱兄弟姐妹;往大的方面讲,就是孝敬天下百姓、爱天下苍生;对国家就是忠。所以,真正的君子,必须有孝。五是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四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王公大人,蔑视圣人的言论。”

四、君子之争

过去,我们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进行区别,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争与不争。其实,孔子与老子时代是没有道家与儒家区分的。所以,两家的观点有时是一样的。其中就包括了君子之争。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与世无争、无为而治;孔子也提出君子无为、无争。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开,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孔子所提出的“君子之争”一方面是讲君子无争。作为君子应该是与世无争的。这与老子的观点非常一致。但是,君子要争,争的是“射”,争的是技艺。这种争也是“揖让而开,下而饮”,首先是要揖让。我们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两个人练拳或者对打,双方都要抱拳说请,然后才开始练拳或者对打。而且抱拳也有规矩,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为什么?因为,右手是攻击对方的,左手是防范对方的。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表示我不首先攻击你。以此表示谦让。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之争。否则就是小人搞突然袭击了。

五、君子之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是人都会犯错误,即使是圣贤也有犯错的。孔子弟子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这是对孔子君子之过的充分理解。这里的关键是强调“过”而能“改”。人人都会出现过错,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过错。有的人知道自己犯错误,但是碍于自己的面子、声誉等,就不愿意改,这是非常可怕的。君子就不一样,过而能改,这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君子“人皆仰之”。

六、君子之交

我们常常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什么是君子之交?孔子强调:“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语·为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里,孔子强调的是君子要团结,不要勾结、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是大公无私的,心系天下百姓,主张“天下为公”。所以,君子是“周而不比”的君子,不是“比而不周”、自私自利的小人。君子应该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君子。(《论语·泰伯》)

孔子在《论语》里关于君子的论述还非常多,由于篇幅所限不在赘述。

【参考文献】

[1] [南宋]王应麟. 国学经典大全集[M]. 华文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仁者小人论语
仁者甘死如饴
推己及人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指印小人来了
木勺小人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与小人为伍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