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的辩证艺术

2017-05-13 07:49郎小丑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政治课艺术思维

郎小丑

摘 要:政治课教学既是课程的传授,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充满着辩证的艺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借用绘画的方法增强政治课教学的艺术,运用虚实相映给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运用曲直相济增强学生思维密度,运用疏密相间突出问题的重点。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的作品,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辩证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1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091

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美好心灵的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通过教师灵活高超的教学技能将深刻的道理浅显化,将直白的道理趣味化。它处处充满着艺术的灵气,充满着辩证的思维。教师一定要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氛围中让学生掌握政治思想课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觉悟,净化心灵,提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水准的目的。一堂生动、形象、有趣味的政治课既然是一门充满辩证艺术的课堂,就需要教师运用艺术创作中的手法,如虚实、曲直、疏密、情理等辩证艺术手法,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

一、运用虚实相映给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特别强调构图的重要性,讲究虚实相映。这种手法给人想象的空间,令人展开丰富的联想,纵横千里,勾连古今,无限的遐想是绘画艺术带给人的魅力所在。政治课教学也存在虚实相映,因此可以借鉴中国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课堂的艺术效果。在课堂上,有时教师语言肆意奔放,一泻千里,洋洋洒洒,有时字字斟酌,惜言如金,不时做“此时无声胜有声”状,以片刻的寂静与沉默带来课堂的宁静,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时而紧锁眉头,冷静思考,时而鸦雀无声,洗耳恭听,时而情不自禁,掌声雷动,仰天大笑,这实质上是课堂中的“虚实”效应。“实”就是指教师在上课时语言表达所传达的信息的密度和强度,布置的训练题的分量,而“虚”则是指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空白。很多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味地自己讲授,总愿意把问题讲深讲透彻,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长久下去,教师满堂灌的风气不但得不到改变,反而会愈演愈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意为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表达的空间,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出现“虚实相映”的效果。

知识串讲时要“留空”,这个空就是“虚”。政治课内容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师在串讲知识的过程中,在学生疑惑处,要适当留空,让学生反复思考。在关键之处要留空,让学生细心体会重要内容,重要知识点。要在高潮处留空,让学生在情绪激昂,思维最为活跃时能够反复咀嚼。在下结论语时,教师不要匆匆把答案交给学生,要设置悬念,为学生“留空”,给学生消化吸收和总结的时间,让他们梳理知识,总结要点,整合信息。总之,教师在串讲知识的各个环节都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阅读教材后要“留空”。政治课有着强烈的育人功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性。对此,教师要重视课堂的整体设计,把握好课堂的整体思路,设计好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延伸的思路,能够在教师展示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联想,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和品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运用曲直相济增强学生思维密度

自古以来,写文章时,大家都注重行文“崇曲忌直”,教学亦如此。对于课堂提问,教师要充分预设,运用多种提问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单刀直入式的提问,便于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把握教材的思路,掌握内容的要点。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不妨采用曲问的方式,可以从侧面提出问题,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可以采用反面迂回地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讲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时,教师可采用诱导式的曲问:既然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低,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还要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他们是否太傻了呢?教师迂回曲折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提高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增加学生思维的密度。曲问必须把握好设计的问题的梯度,一开始要浅层次的问题,然后逐步深入,渐渐接近问题的实质,一步步的推进,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当然,学生适应了这种思维方式后,教师还要注意增加问题的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的梯度与广度要根据具体问题而设计,不可一味运用一种方式。

三、运用疏密相间突出问题的重点

中国书画艺术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注意疏密相间。在语言运用上,该疏则疏,该密则密,疏密得体,这样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重要的内容,教师要不惜言词,当浓墨重彩,增强语言的节奏,增强内容的密度。对于一些次要的非重点的问题,教师则可以一带而过,少费语言,这样可以集中时间与精力,集中解决重要的疑难的问题。如讲“一国两制”国策时,学生非常关注在米字旗曾经飘扬过的地方能否真正贯彻实施一国两制,香港的繁荣稳定能否得以保持。这是问题的焦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中的相关知识,对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得出香港的稳定繁荣有其政治经济的基础,政治制度是其保证的结论。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則可一带而过。

疏和密是相对而言的,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波澜不惊,而应该波浪起伏。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教师应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教学的氛围之中。在课堂各个环节的过渡与衔接之处,要加大密度,将内容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高潮阶段,教师要加大信心地输入,增强强度,使学生接受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观点。在高潮过后,要让学生放松紧张的情绪,梳理知识,调整思维。

总之,政治课教学活动是多种教学手法综合运用的过程,它还需要教师融入自己的情感因素,饱蘸激情,感情丰富。如果教师能够辩证地运用多种手法,寓于自己丰富的感情之中,政治课教学就一定会成为触动学生心灵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京友.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辩证思想[J].成才之路,2008(20):104.

[2] 许振群.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辩证艺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6):129-130.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政治课艺术思维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纸的艺术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