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切开挂线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评价

2017-05-15 08:57吴成亮陈耿臻韩慧许锐锐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肛周脓肿效果评价

吴成亮+陈耿臻+韩慧+许锐锐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切开挂线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瘘形成率、肛门失禁发生率、肛周脓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切开引流术相比,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效果评价

The Evalu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Incision Thread Drawing and Incision Drainage) in Treatment of Perianal Abscess/WU Cheng-liang,CHEN Geng-zhen,HAN Hu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100-10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operation way(incision thread drawing and incision drainage) in treatment of crissum abscess.Method: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85 cases with crissum absces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of 40 cases were treated by incision drainag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ut l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peration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Wound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al fistula formation rate,incidence of anal incontinence and crissum abscess recurrenc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incision drainage,cut hang line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crissum abscess has shorter operation time,rapider recovery,fewer complications,and lower recurrence rat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ut hang line operation; Incision drainage; Anus week abscess; Effect eval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28

肛周膿肿也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一种发生于肛门、肛管以及直肠周围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占肛肠疾病的8%~25%,临床上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4倍左右[1-3]。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不容忽视,尤其是发生在肛门两侧的坐骨直肠窝、盆骨直肠窝、男性前侧的会阴筋膜下等几处的脓肿更为凶险,如果不能及时妥善的处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危机生命[4-7]。临床上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的方式关系着治疗的效果。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切开挂线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0~53岁,平均(38.34±11.43)岁;病程1~12 d,平均(3.2±1.2)d;脓肿位置:皮下脓肿4例,直肠后间隙脓肿9例,盆骨直肠间隙脓肿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7例,坐骨神经间隙脓肿7例,低位肌间脓肿7例。观察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21~53岁,平均(38.45±11.32)岁;病程1~13 d,平均(3.1±1.3)d;脓肿位置:皮下脓肿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9例,盆骨直肠间隙脓肿7例,直肠黏膜下脓肿9例,坐骨神经间隙脓肿8例,低位肌间脓肿7例。患者在就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肛周部位疼痛、肿胀,部分患者还伴有发热、身体乏力等临床症状,经相关检查后,患者均符合本院对于肛周脓肿的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1)手术前患者应洗净局部皮肤,必要时应提前进行剃毛工作;(2)手术前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脓肿切开引流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局部麻药等);(3)患者取截石位,骶管麻醉后,给予会阴部常规消毒处理,于脓肿波动明显处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采用止血钳分离后扩大切口;(4)切开脓腔后,通过手指或者器械,对于有间隔组织的患者,轻轻将其分开后促使形成单一的脓腔,便于排脓,或者也可以在脓腔两侧处切开做对口引流,对于深部脓肿,切开之前可以先采用针进行穿刺抽吸,并将针头留在原处标记脓腔位置,依次切开直至到达脓腔,彻底清理脓液后,确定脓腔走势,然后清理腐败组织后对脓腔进行冲洗;(5)采用探针对内口进行探察,对于不明显的内口可以采用手指进行引导,于脓腔底部最薄处将探针穿出,在探针的辅助下将内口切开,切开脓腔组织,对切口进行修剪,保证引流管通畅,充分止血后进行包扎。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具体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管麻醉后,给予会阴部常规消毒处理,采用内镜对肛门进行仔细探察,准确了解脓肿的范围、位置、等基本信息,并观察肛门隐窝处有无红肿、凹陷性硬结、溢脓等现象,准确的判断内口的位置后,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沿着肛门边缘做放射状的切口或者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利用止血钳进行钝性分离并扩大切口,彻底清理脓液后,确定脓肿走形,对脓腔间隔进行分离,然后清理腐败组织后对脓腔进行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对于探针下内口不明显的患者,采用手指引导,将探针于脓腔最薄弱的部位穿出然后挂上橡皮筋,依次切开皮肤、外括约肌皮下部位以及一部分内括约肌的下缘,调整切口内的松紧,松紧适宜后对橡皮筋进行结扎,对切口休整后进行常规止血包扎。

1.3 术后护理 两组患者均给予头孢孟多酯钠或者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奥硝挫进行术后抗感染处理,每两天为伤口更换一次药物,每日患者便后给予甲硝唑、康复新液等进行脓腔冲洗。对于具有便秘现象的患者给予口服葡甘聚糖以及六味安消胶囊进行治疗,保证患者排便通畅,忌辛辣,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术后回访,观察患者的肛瘘形成率、肛周脓肿复发率等情况。

1.5 判定标准 结合芬兰学者的Hiltunen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后的肛门功能进行评价,分为正常、不完全失禁、完全失禁三个等级[8-9]。其中正常:肛门可以正常控制排便、排气;不完全失禁:肛门无法控制肠液或者存在内裤污染情况;完全失禁:肛门丧失功能,无法控制成型的大便。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度进行评价,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轻度疼痛:疼痛感微弱,无需服用镇痛类药物,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和饮食;中度疼痛:有明显的疼痛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和饮食,可以采用非麻醉性止痛药物进行缓解;重度疼痛:有剧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饮食,必须采用麻醉性止痛药物方能缓解。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度对比 观察组轻度疼痛35例(77.78%),中度疼痛10例(22.22%),无重度疼痛患者;对照组轻度疼痛3例(7.50%),中度疼痛28例(70.00%),重度疼痛9例(22.5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肛瘘形成率等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肛瘘形成率为4.44%(2/45)、肛门失禁发生率为0、肛周脓肿复发率为4.44%(2/45);对照组患者的肛瘘形成率为25.00%(10/40)、肛门失禁发生率为10.00%(4/40)、肛周脓肿复发率为22.50%(9/40)。观察组的肛瘘形成率、肛门失禁发生率、肛周脓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周脓肿也称之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致病菌入侵,导致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所致的脓肿,涉及肛管、直肠黏膜以及周围组织[10-13]。相关资料显示此病占外科疾病的3%~5%,占肛肠疾病8%~25%,多发于20~40岁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发热、身体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肛周脓肿的治疗是肛肠外科研究的重点问题。

肛周脓肿属于肠道内的细菌感染,肠道内的病菌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以“肛窦”为主要入侵口,也是脓肿以及成瘘后的内口,“肛腺”是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而肛周间隙为主要的发病部位[14-17]。肛周脓肿是因为肠道病菌進入肛窦,致使肛窦产生炎症后,造成肛腺开口堵塞,使肛腺液无法正常流出,从而引起肛腺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一直蔓延至肛周间隙,最后导致肛周脓肿[18]。因此病往往发病急、变化快,特别是对于高位肛周脓肿,因其发病部位较深,且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容易导致误诊。临床上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没有过多的选择,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法,而且肛周脓肿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很容易被忽视,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也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对于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应越早越好,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最终会形成肛瘘,使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19]。在以往的治疗中,多先采用切开引流术进行排脓,然后待肛瘘完全形成以后再次进行肛瘘切除术或者挂线手术。切开引流术主要是在局部麻醉下,在脓腔的中间部位,切一个小口进行排脓,术后用甲硝唑对脓腔进行冲洗,是一种暂时性的应急处理方式。通过排出脓液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根治,一般在术后3个月左右,等待瘘管形成,可以明确内口后再次进行手术治疗。两次手术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更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并不能作为治疗的首选手段。近年来,随着对肛周脓肿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采用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形成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肛周脓肿复发率以及肛瘘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与文献[20-22]一致。切开挂线术属于一种根治性的手术,在切开排脓的同时,对原发内口以及感染的肛腺进行正确的处理,可以使内口和脓腔均敞开,从而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除此以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度、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切开挂线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小、恢复快与切开引流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分析其原因如下:(1)切开挂线术,也会通过切开脓腔,对脓液尽情引流清理,可以迅速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切开挂线术采用的慢性切开以及引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炎症发生扩散;(3)切开挂线术采用的是内切口,术后愈合快,同时也可以避免原发性的感染,减少肛瘘的形成率。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注意:(1)手术应通过内镜仔细了解脓肿的位置、范围等信息,准确的寻找出肛周脓肿的原发性病灶;(2)处理脓腔内脓液时应清理彻底,确保无脓液残留,并仔细进行冲洗,直至冲洗液澄清为止;(3)要正确的确定内口的位置,并对内口进行科学的处理,同时术后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定期更换伤口药物,防止切口产生粘连。

综上所述,与切开引流术相比,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可一次性手术根治,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明.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国校医,2014,28(9):692.

[2]王湘涛.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60):1383-1384.

[3]张晔,邴卫平.一期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5(6):321-322.

[4]周海祥.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285-2286.

[5]孙刚,顾汝军,刘冬良,等.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s1):254-255.

[6]粟艳琴.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4):73-74.

[7]徐晓波.一期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0(5):389-390.

[8]潘春来,袁和学.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1(10):354-355.

[9]董林波.对比切开挂线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8):5409-5410.

[10]郭涛.对比评价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13(3):2457-2458.

[11]张宝顺.切开挂线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78-79.

[12]李红贤.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评价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3(8):20-21.

[13]张晔,邴卫平.一期根治術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5(6):587-588.

[14]刘鹏.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11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3):34-35.

[15]于兴兵.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7):1254-1255.

[16]董会堂.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32-133.

[17]肖海洋,杨萍萍.浅谈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对比[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21(9):127-128.

[18]宋汉远.两种术式治疗肛周脓肿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6):3521-3522.

[19]张喜大.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5,12(10):254.

[20]汤勇.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12(3):303.

[21]宋汉远.两种术式治疗肛周脓肿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6):2781-2782.

[22]吴博.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对比[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肛周脓肿效果评价
木刺致肛周脓肿1例报道
康复新液联合西黄丸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研究
社区医生与二级综合医院专科联动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80例临床观察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物理治疗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