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三个步骤

2017-05-16 21:01郭志红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网络体系灵活运用外延

郭志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概念,如文献、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等,可以说,历史知识就是由一串串的历史概念连接起来的。因此,学习并掌握历史概念对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对一些易混概念又无法区分,以致在运用时张冠李戴,严重制约了解题水平的提高和学科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历史概念的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历史概念教学的三个步骤。

一、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物、事件、现象等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它主要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历史概念的内涵是指历史事物、事件、现象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概念区别于另一个概念的根本依据。历史概念的外延是指历史事物、事件、现象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评价等要素。要想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就必须弄清楚它的内涵和外延。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只看重历史概念的外延,忽略其本质导致学生学完后似懂非懂;另一种就是以定义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历史概念的抽象内涵,而没有借助历史概念的外延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完历史概念后仍然似懂非懂,更别说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历史概念我们都要花力气讲授,作为历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目标找出每一课、每一专题的核心概念,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以便更好地灵活运用。

二、科学构建历史概念的网络体系

如果学生理解了单个的历史概念,但就是建立不了与其他历史概念的联系,〖HJ1.6mm〗那么这种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一个历史概念都有它的历史背景,都会和其他一些历史概念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都可以形成历史概念的网络体系。而一旦形成了网络体系,历史知识就变得更加清晰、更有条理,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就会进一步加深,运用起来就会更加灵活,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如何构建历史概念的网络体系呢?笔者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正确、合理,便于理解,什么形式都行,可以画思维导图,可以绘成表格,也可以用括号、箭头简单表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可以通过绘制表格,将课本中涉及的并要求学生掌握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全部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看出制度的演变,就能更好地理解各个制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概念的网络体系最好由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尽量不要代劳。因为体系构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就是提高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过程。

三、重视辨析易混的历史概念

虽然历史概念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有确定的时空定位,有自己固定的坐标,但历史概念又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同时还会与其他相关历史概念发生联系;而我们的学生尽管已经是高中生,但历史基础薄弱,时空观念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分辨,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还是常考点。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要及时发现和挖掘每一课、每一个专题中易混的历史概念,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找到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中国“民国政府”和“国民政府”、“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等。其次,要教会学生养成及时复习整理、巩固消化的习惯,以减少遗忘。当然,适当地精选习题进行练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雖然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易混概念,但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遇到一个弄清一个,坚持积累和巩固,再容易混淆的概念也逃不过我们的法眼。

总之,历史概念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建网络体系,辨析易混概念,这样,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历史概念并灵活运用,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才会增强,学习效果才会显著。

猜你喜欢
网络体系灵活运用外延
灵活运用放缩法,提升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效率
智慧高速边缘计算系统架构和网络体系探究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如何灵活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看图说话教学
基于小世界网络体系算法的图像水印实现
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构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