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政热点,丰富课堂层次

2017-05-16 21:12张春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时事政治时政思想品德

张春阳

思想品德教学应当敢于打破学科禁锢,既入得教材,又出得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心应手地学习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关注社会时政。特别要锻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深入思考、整合分析的能力。亮点在于教会学生变革学习思路,由一味被动接受走向积极自主探索。本文分四个层面探讨时政热点融入思想品德课堂的价值和有效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结合时事的必要性

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新理念。思想品德课拥有独特的地位,是传播最新思想、反映思想品德革新的前沿阵地。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探究时事政治与思想品德紧密结合的教学新路径,这对于学生拥有主题阅读能力,理解分析技巧 ,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结合学科重难点知识,将时事政治合理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社会现实生活与思想品德教材的血肉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时政话题点染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案例展示]了解祖国,爱我华夏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华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知识和改革开放前后祖国面貌的巨大变化。

课堂设计学生先做分组交流,然后推选小代表,结合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交流关于祖国辉煌成就和改革开放的系列知识。教师再引领学生,选取其中与时政有关联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体育等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最后,画龙点睛,总结出祖国的文化底蕴,祖国的新面貌、新成就。学生体会到党的方针路线和重大国策是时代变革的动力源泉,水到渠成地完成篇章教学目标。

运用分析由于教师设置任务情境,巧妙穿针引线,学生能够总结悠久历史,并迅速切入现实成就,抓住时事政治和热点内容,多角度呈现祖国新貌,体会祖国的美丽和强大,了解祖国的魅力和前景,增强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信念。教学优点在于成功地实现时事政治与初中思想品德内容的巧妙融合。既自然而然地教导学生,作为当今初中学生,不能再像古人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又号召初中学生热爱祖国,走出象牙塔,能够尽早做到学习文化知识、拥有家国情怀。整个课堂消除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的孤立性,立足社会现实背景,关注社会环境,锻炼学生在未来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好品行。

课后反思初中学生已经处于热血澎湃的青春时代,拥有风华正茂的年龄和胸怀,懂得激扬文字,开始心怀天下。本堂课中,教师利用青春期身心规律,引导学生不但学好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而且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经纬;培养学生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还能拥有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怀。这对于学生在未来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新型人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称得上是“谆谆教诲在书内,深远影响在一生”。

三、时政动态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活用思想品德

[案例展示]生命健康权

课堂设计课程教学当中,教师以多媒体方式,通过图片、文字、音频生动地展示暴恐分子发动的典型事件,特别是砍杀无辜群众、扰乱社会治安、威胁民众生命健康的暴行现象。这些时政热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不少学生结合生命健康权等思想品德知识,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义愤填膺地谴责极端分子不珍惜他人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学生还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并且建议社会和政府,发动一切力量,倡导正能量,严惩恶势力,争做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好人。

活动分析思想品德学科具有极强理论性,包含思想品德、经济和诸多内容,要想教学拥有特色,避免呆板、单一极不容易。将时事政治以动态方式引入课堂,学生感兴趣,积极性增强。将思想品德与时政话题相结合,能使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弘扬社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小结这堂课教师个人讲授内容简洁干脆,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堂发言和学案小测体现出学生的专注和投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更好,取得预期效果。可以说,这堂课因时政热点进入,教会学生将思想品德知识与当前国家大事、社会现实等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观察整个课堂风格,也从以前的沉闷严肃、生搬硬套,变得生动活泼、实学实用。

四、时政热点翩然入课,书本知识融会贯通

合理引用时政热點进行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学会将知识互为关联,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深层次地思考政治现象。

1.结合时政热点教学,提高学生发掘知识能力。

当今中考,在命题方向和命题内容上受课程改革影响较大,特别是思想品德学科,更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多样化的教育活动,锻炼多向思维的能力。

例题展示通过世界杯小组赛当中类似于“苏亚雷斯咬人”等一系列新闻事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得出自己的正确看法。

理论导向这一类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的思想品德知识考查题,在当今思想品德学情调查和中考中不断出现。这就传达出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做到有意识结合时政内容,大胆改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书本知识。

2.围绕时事政治内容,深入领会思想品德知识。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时政知识蕴含的重点要素的发掘,学生大多能够多方向思维,借助教师提示的答题方法和思维技巧,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比如例题展示中的涉及思想品德教材中公民人身权利保护问题、自尊自信、品格培养、青年一代使命、直面人生挑战等知识点。课上要达到这种效果,通过课堂平台,将思想品德知识和社会动态传达给学生。

延伸思考须切记“效果显示在课内,功夫实施在课外”。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主动关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搜集政治性的时事新闻信息。这样,就能实现思想品德教材知识与社会动态事件的最大化运用和最优化组合。

3.时政、教材有机结合,取得知识融合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思想品德课堂缺少师生情感交流,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学以理性的面孔传达思想品德文化的内涵。教师缺少激情,学生缺少动力,整个课堂沉闷不堪、效果堪忧。课改春风的吹拂,使得思想品德教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课堂呈现新鲜、感性的面貌。最有效地是将思想品德考点与时政教育有效叠加,传达一种思想品德和时政结合的学习意识。虽然初中学生对于时政内容不能全部了解,但是教师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深化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服务于课堂教学。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渗透时政材料,可起到水乳交融之功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确立人生价值观、把握未来人生方向。对于教师而言,也能摒弃陈旧模式、改变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技巧。新时代教师应巧用时政内容,增强教学质量,使思想品德课堂流光溢彩。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时政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利用时事政治增强高中政治的实用性
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时政
高中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原则与方法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