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贫困地区农村电商扶贫新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7-05-16 21:32卿春吕骥李爽
求知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电子商务电商

卿春+吕骥+李爽

在电子商务主流化的时代,将电子商务应用于农村扶贫之中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扶贫方式,电商扶贫已经成为新经济常态下扶贫攻坚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现阶段,贫困地区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扶贫机制、扶贫开发模式、产业扶贫方面,很少有针对电商扶贫模式的研究。

一、贵州贫困地区农村电商扶贫新模式探索——以台江县为例

1.台江县电商扶贫模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台江县的农产品生产以种植水稻、养殖为主,生产的产品在网销上有许多限制性条件,保质方面则需低温冷藏保鲜,物流成本较高,且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2)对农村电商认識不足,农户参与度不高。农户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强,文化程度低,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民根本不知电子商务为何物,网络意识薄弱,电商业务拓展缓慢。农特产品、银饰刺绣、农村合作社等企业从业人员多,但普遍缺乏系统的网络知识培训,传统经营模式向电商模式的转型升级难度大、进展慢。

(3)实施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落后。山区公路通达的深度不够,路况较差,缺乏完备高效的物流体系支撑,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

(4)开发线上产品难、产量小、规模小。台江县的农产品及特色旅游产品品种繁多,但要在线上推广,缺乏顶层设计,导致上线率低,特色旅游产品基本为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质量和服务无法得到保证。

(5)电商人才紧缺,电商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台江县只有一个职业教育学校,缺乏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资源基础,县域内大部分创业人员流失,导致县域内电商人才基础薄弱,匮乏创新创业人才。

(6)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骨干企业。台江县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流动人口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缺乏骨干型支柱型企业,大部分受制于企业本身发展规模,电商化投入不足,甚至无力投入。

(7)电商扶贫缺乏有效组织,没有形成合力。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带头作用,县乡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做得不到位或脱离实际,电商扶贫对象瞄准度不高,电商扶贫对象偏向于鼓励创业,造成非贫困人群占用本该用于扶贫的资金,达不到扶贫目的。

2.台江县农村电商扶贫模式

(1)基层党组织+农村电商。以驻村第一书记为村级服务站负责人,号召驻村干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电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如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电商服务站以此模式为基础,每天安排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值班,免费为村民提供网购服务等。

(2)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台江吉玉鸟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有100多个专职绣娘和200多名兼职绣娘生产手工艺品,网上年销售量达到500万元以上,每位绣娘每月增加收入1500元;台江县金秋梨种植大户有27户之多,成立了金秋梨合作社,种植面积有3270亩,年产量达到6290吨,往年一到金秋梨成熟季节,果农愁没销路,自从台江县发展电子商务后,台江县与贵州电商云公司合作网络平台上销售金秋梨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2016年台江县革一镇枇杷种植面积2600多亩,总产量约25吨,总销售额50万元,通过贵州电商云网络销售额约20万元;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红米种植面积25亩,种植户48户,总产量约2万斤,总销售额9万元,通过淘宝、微信等渠道实现网络销售额3万元,这是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带来的效果。

(3)农村电商+美丽乡村建设。台江县有36个村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称号,发展农村电商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电商的渠道,引导人们进行中国传统村落游、农村休闲和体验游等,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在国庆节期间举行的“独木龙舟赛”吸引了5万多名游客,运用电商的平台给村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4)农村电商+传统产业升级。台江县的银饰、刺绣底蕴丰厚,从业人员众多,但以前都是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销售渠道很窄。发展农村电商后很多地方成立了产业合作社,形成了一定规模。

(5)农村电商+村级公共服务。台江县电商村级服务站一般都建在人流量大的村活动室里,帮助村民代购、网上交水电费、话费、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让村民不用进城就能把要办的事办妥,真正做到便民服务。

(6)农村电商+金融服务。台江县人民政府与贵阳银行合作发展大数据业务,贵阳银行负责在各行政村建立金融服务站,先期建设22个,后期67个行政村全覆盖。金融服务站功能包括现金取款、转账、余额查询、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和贵阳银行建设的农村金融服务站互相融合共同促进台江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台江县通过构建农村电商“6+”发展模式,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贵州省农村电商扶贫模式发展建议

1.拓宽电商扶贫通道

电商扶贫通道包括信息、物流、资金以及人才四大通道。在信息通道方面,要完善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本地的供需信息与各种电商平台的对接;在物流通道方面,完善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在资金通道方面,搭建融资平台,让农村贫困人员利用外来资金支撑农村项目落地,从而增收;在人才通道方面,通过教育培训,让贫困地区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来脱贫减贫。

2.优化电商扶贫环境

优化电商扶贫环境,就要从电商扶贫政策着手,鼓励社会各界人积极参与,支持行业跨界合作,用更优惠政策来弥补贫困地区在其他资源上的缺失;通过政府宣传推广农村电子商务,让贫困地区人民能够置身于电商环境之中;完善资源配置,发掘电商产品,保障产品质量,建立产品标准体系与溯源体系,做好产品的营销与推广,让“黔货出山”,让“网货进村”。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贵州贫困地区在电子商务扶贫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引入有经验的网商和服务商,为外来人才落户本地提供便利;要重视对政府人员、从事经营电商的龙头企业代表、致富能手、个体户经营者以及重点帮扶对象的电商培训,注意充分发挥贵州省各大高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文龙.“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模式实践及其启示探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5(12).

[2]殷红梅,徐 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10):197-200.

[3]夏 换,张 彤,叶 青.贵州省电子商务扶贫的营销策略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3):92-94.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电子商务电商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