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如何培养小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2017-05-16 16:08邹腾飞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小学生

邹腾飞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教育的育人全过程当中。小学阶段是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的黄金时期,更应该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但在信息化的新时期,各种思想在互联网平台上交汇,对爱国主义思想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明确新时期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的现状,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至关重要。

【关键词】爱国主义;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教育的育人全过程当中。小学阶段是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的黄金时期,更应该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但在信息化的新时期,各种思想在互联网平台上交汇,对爱国主义思想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明确新时期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的现状,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至关重要。

一、新时期小学生爱国主义培养现状

(一)小学生爱国主义知识匮乏

爱国主义知识匮乏主要表现为对历史上的林则徐、戚继光、岳飞等爱国主义英雄所知甚少,对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不知道、不了解,历史知识匮乏。相比而言,孩子们更倾向于TFboys、EXO等潮流明星。

在爱国主义知识的教育上,目标过于高大,脱离了现实生活。学校的教育多局限于历史上英雄伟人、革命先烈榜样力量的填鸭式灌输,呈现高、大、空的现状,这些英雄伟人虽然能给小学生带来正面的激励,但毕竟距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时代太遥远,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以至于学生只是听了故事,对情操的培养效果不大。

(二)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虽然推行了多年,但是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人们还是更多的注重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语、数、外等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上,忽视爱国主义教育等品德教育,以至于在教学功能上德智失衡。

(三)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缺失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不可分割的三大途径,三者互为补充、相互配合。但在现实中,家庭教育倾向于于利己主义的实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社会教育追求利益回报的商品教育,爱国主义情操培养氛围不足,这让重智育轻德育的学校教育更为势单力薄,而且,容易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造成思想混乱,削弱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的正面效果。

二、新时期培养小学生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对策建议

(一)学校教育为主

学校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主要力量,应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1.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过程中,应当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的作用。一是学校、教师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树立向课堂要效果的观念。二是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板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增加感染力和形象性。三是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抓住汶川地震、日本钓鱼岛事件、菲律宾黄岩岛事件、韩国乐天玛特事件等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有形的活动更好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课外教育为辅渠道

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将爱国主义情操培养与学校、当地实际结合,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遗址等,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物化、现实化爱国主义情操。二是深入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课外生活节约用水电、垃圾分类等,在点滴积累中以小见大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教育文化环境协助

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爱国主义情操依然如此。因此,班级、学校都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文化环境,可以通过板报、广播、宣传栏、典型学生表扬或批评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家庭教育为基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与补充作用。目前,多数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经验匮乏,且重教不会教,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家长培训,向他们传递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让他们清楚孩子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掌握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还可以让家庭多组织富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子活动、观看爱国影片和电视节目、涉列新时代的英雄事迹等,并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巩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调动社会教育资源

爱国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家庭教育是基础渠道,社会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輔助渠道。因此,小学生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还需要社会教育资源的配合,加强与当地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宫等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的固定联系。一方面让社会机构、社会团体等社会优势力量走进学校,通过课堂传授、教学设计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情操培养;除了“请进来”外,还可以“走出去”,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专门的拓展基地、文化场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主题活动、接受文化熏陶等,通过训练、学习、体验等方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利用红色资源教育

在利用红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上,传统教育手段方法单一、生硬,缺乏灵活和创新;教育内容陈旧空洞,缺少实在和富有新意的东西;而且,临时性的活动比较多,缺少经常性的教育。因此,要建立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化体系,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的效用。

一是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二是,持之以恒地严格升降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将红色教育渗透到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计划、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当中,形成系列化、常规化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崔兴国,吕文梅.当代中小学爱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小学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