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育怎样因材施教

2017-05-16 08:58郭庆刚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郭庆刚

【摘 要】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因材施教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引 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最高的学习水准。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帮助不同的学生收获最理想的学习成果,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教育学家对学生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学习的好坏并不是由智力因素唯一决定的”这种假设,布鲁姆经过实验后得出结论:学习速度慢的学生比学习速度快的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最终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没有太大差异的[1]。由此可知,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是不像传说的那么大,主要是学习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不是因为智商或者遗传因素决定的。另外,学生在某一科目的学习成绩与知识储备也有关系,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加强补充课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学生差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和归宿,主导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最关键的是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满足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学习需求,也要考虑到中等生的学习需求,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也要针对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还要为优等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2]。同时呢,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鼓励优等生不断突破自己,也要鼓励差等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打败原来的自己,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对小学数学保有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个由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体积木,询问学生如何求出它的体积。(2)提出问题:如何在不切开物体的情况下,找到一个简便的体积计算方法?然后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思考还要了解哪些知识才能计算出结果。待学生回答以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总结,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共同探讨这些体积公式可以运用到哪些情境中。

(三)课堂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途径。要想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掌握新知识。比如说在数位表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1)在数位表上右边第一位的是什么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又是什么?(2)在個位放置一个小圆点表示数字几,在百位放置两个小圆点又代表什么?(3)514是几位数,它是由几个百位数、几个十位数和几个个位数组成的?第二层:(1)如果在514的数位表上加一个小圆点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2)个位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与之前相比大了还是小了?(3)十位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与514相比多了多少?第三层:(1)在514的数位表上移动小圆点的位置,可以得到哪些数字?(2)小圆点移动的位置是否存在规律?(3)最终得到的6个数字,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通过这样设计问题,就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求,题目的难度也呈现阶梯性,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四)巩固练习分层

练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环节。因为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3]。比如说在结束“长方体表面积”的学习以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组难度递进的练习题,主要分为三个阶梯:(1)基础练习。一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1.8分米、高是1.2分米,那么它的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和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为多少平方分米,长方体的表面积又是多少?(2)发展练习。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5米,宽为1.2米,高位0.9米,做这样一个长方体需要多少木材,如果不做盖子需要多少木材?(3)深化练习。将第一道题中的木块分为三块,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自身的教学深度,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内在爆发力,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真正做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缩小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达到均衡发展。另外,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收获不同程度的学习成果。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卫梅.小学数学教育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25(08):51-52.

[2]桂启兰.浅议小学数学教育怎样因材施教[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7,12(01):198-199.

[3]陈学芬.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J].未来英才, 2016,21(07):13-1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