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位

2017-05-16 00:10吴亚东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吴亚东

【摘 要】小學语文课堂要回归教学本位必须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探讨语文教学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本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该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位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和应有之意

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是学生学习的态度,事关学习结果的重要先导条件。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学习自主性是指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安排和调节,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未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提高。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实现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

缺乏引导式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应的语文知识,特别是针对语文地课程特点,多数教师还停留在给学生讲的多,主要是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而不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例如很多老师在讲授本来非常有意思的课文时,还是传统老套的方式进行讲授和分析,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堂讨论、争辩等方式不够重视

课堂上运用讨论、争辩的方式能唤起学生对于讲授内容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忽视这种有效教学方式的应用,必然导致学生缺乏个性表达,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更谈不上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没有给学生们一个自由辩论学习的空间,长久下去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没有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

三、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位

(一)以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传统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变革,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把课本的文字描述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的内心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

(二)以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设计,要有一定针对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在讨论中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兴趣,避免合作学习停留于形式化。另外,学生在进行讨论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这课时,学生没有去过西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西沙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孩子先观赏一下西沙的美景,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描绘自己看见的景象,描绘方法是小组中每个成员说一句话,最后把小组中所有人的话放在一起,共同组成一篇文章,如果小组中的成员配合较好,那么这篇小文章将会内容丰富,语言得当。因此,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地探寻合作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合作学习中,让师生之间共同演绎课文情境,学生自然的融入到课文情境中,也能体会到文中角色的各类心理变化,深刻理解课文内涵。

(三)以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以民主为基础,以尊重为条件,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并对学生“智慧火花”和“灵感”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增进师生情谊,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也随之加强,这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课堂上和谐氛围的形成,关键于教师,取决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能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和评价的作用。教师一番满腔热情、充满激情课堂导入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当学生对问题紧锁双眉,困惑不解,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会让学生信心倍增。学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能自主的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浅析如何创建富有活力小学语文的课堂[J].商情,2014(41).

[2]土丽莉.略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