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与探究型教学

2017-05-16 23:24钱广平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摩擦力

钱广平

【摘 要】长期以来,有关科学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发现,科学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述方式,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这将导致学生难以充分地理解概念与应用知识。近年来,科学教育学者已逐渐认识到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却因过分强调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致于未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科学;摩擦力;探究型教学

科学教学应提供给学生更多探究自然的机会,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发展,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重要性,并从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教育必须协助学生学习三类科学技能与理解:学会科学概念与原理、发展推理能力与过程技能,以及理解科学的本质。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进行探究的能力,才能够经过调查研究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已有研究指出,透过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较能理解与牢记相关的概念。

经由科学性的探究活动,自然科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由于经常依照科学方法从事探讨与论证,养成了科学的思考习惯和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从事科学性的探讨活动,对于经由这种以探究方式建立的知识之本质将有所认识,养成重视证据和讲道理的处事习惯。事实上,随着科学教育目标的演变,已有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实施探究型教学的必要性,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出,探究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探究技能的获得以及正向科学态度的培养,对于科学概念的学习成效也有显著的提升。然而,在中小学的科学课堂中,探究型的教学仍未普及。本文将以摩擦力的教学内容为例,呈现一个探究型教学的设计思路,希望能够促使更多中小学教师关注探究教学,并愿意尝试将探究教学融入课堂当中。

一、教学重点

摩擦力知识点的探究型教学是将探究教学融入一般课室教学为前提,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能协助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教师教学演示的观察,提出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再根据自行设计的实验验证其想法。最后,通过小组之间实验结果的分享与讨论,理解概念并应用。摩擦力的内容属于初中科学中的知识点,也是难点,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1)能了解摩擦力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2)能了解摩擦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能知道减少摩擦力的方法;(4)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摩擦力:是两接触面之间阻止物体运动的作用力。如在草地上滚动的球,不久就会停止下来,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运动方向相反。

3.物体未被拉动之前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摩擦力等于外力。外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拉动后之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为定值。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接触面性质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2)接触面的正向作用力有关:作用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与接触面积无关。

5.摩擦力的利弊:(1)利:皮带传动、刹车、走路、手握东西、研磨工具等均依赖摩擦工作;(2)弊:阻止机器转动消耗能量,减少工作效率,磨损机械。

6.减少摩擦力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在接触面加润滑油;(3)以滚动代替滑动;(4)采用气垫或采用流线型的设计。

三、教学总结

探究型的教学有別于传统讲述式教学,在传统讲述教学的课堂中,学生扮演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由教师直接说明科学概念,告诉学生最大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定义,并说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再让学生通过设计好的实验,逐一进行验证。然而,探究型教学的实施,则相当重视让学生透过探索的方式建构知识,在摩擦力探究型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教师所进行的三个演示活动、亲身的体验,以及基于其先前的想法等,提出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包括:接触面的材质、小车的质量、小车行进的斜面高度等,然后,自己设计实验以验证想法的正确性。最后,再透过同学间的讨论,以及教师的协助,分析出最大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差异,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因此,在探究型的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借由观察、探索、实验设计与操作、资料收集与分析、形成解释、讨论与沟通等,学习相关的科学概念,并发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正向的科学态度。此外,科学协作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将其想法记记录下来的环境,并能深刻反思其学习过程,使概念的学习获得理解。

今年来,科学教育都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探究教学的实施,希望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相关的科学素养,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与学习的最佳方式,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科学探究方法与推理的过程,并能培养正向的学习态度。实施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科学家的工作,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所呈现的是一个以探究为导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观察与体验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并透过教师的引导,协助学生经由观察、形成问题、设计与操作实验、收集与分析数据、提出解释等过程,学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祖琼.摩擦力的探究性教学设计探讨[J].《大科技》,2016(28).

[2]马京立.学友合作探究教学案例——摩擦力[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0).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摩擦力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