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中期评估及对策研究

2017-05-17 16:56彭忠平那鹏
广西农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双高基地研究

彭忠平+那鹏

摘要:为进一步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广西糖业综合竞争力,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双高”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等关键问题进行中期评估,并开展效益和需求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双高”基地建设总体结论及指标调整建议和“双高”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糖料蔗;基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6-0037-06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cost of sugar cane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Guangxi sugar industry, we conduct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medium-term assessment of base scale, mechanization and irrigation, the entire hectareage and other key issues, carry out the benefit and demand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conclusions and indicators for "double high" base construction of adjustment suggestion and the building safeguards.

Keywords: Sugar cane; base; construction; research

2013年7月广西自治区出台《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500万亩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的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简称“双高”基地),实现平均亩产达到8吨、蔗糖分达到14%以上,进一步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广西糖业综合竞争力。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双高”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等关键问题进行中期评估,开展效益和需求分析,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今后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的建设方向,旨为广西今后的“双高”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1 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目标任务和完成情况

1.1 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3〕36号)的要求,提出在全区建设500万亩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双高”基地,500万亩“双高”基地项目分布于崇左、来宾、柳州、南宁、北海、钦州、百色、贵港、防城港、河池10个主产糖市的26个县(市、区)和自治区农垦系统的多个农场。2014年建设50万亩、2015年建设80万亩、2016-2018年每年建设100万亩,2019年建设70万亩。到2020年建成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8吨、蔗糖份超14%的“双高”基地,实现“吨糖田”的目标。

1.2 完成情况

截止2016年7月31日。2014年的50万亩“双高”基地土地整治已完成46.625万亩,占建设任务的93.25%,土地整治通过县级 验收31.324万亩,占建设任务的62.65%;水利化建设通过县级验收9.6851万亩,占建设任务的19.37%;完成 种植面积45.39万亩,其中属于良种的面积为38.61万亩;完成机械深耕深松面积16.95万亩,机械化种植面积 16.28万亩,中耕培土面积34.32万亩;2015年的80万亩“双高”基地土地整治已完成69.45万亩,占建设任务的86.81%,土地整治通过县级 验收35.12万亩,占建设任务的43.91%;水利化建设通过县级验收11.18万亩,占建设任务的13.98%;完成种 植面积77.96万亩,其中属于良种的面积为75.26万亩;完成机械深耕深松面积33.13万亩,机械化種植面积 37.76万亩,中耕培土面积52.23万亩;2016年的100万亩“双高”基地土地整治已完成28.86万亩,占建设任务的28.86%;水利化建设开工 9.46万亩,占建设任务的9.46%;完成种植面积65.89万亩,其中属于良种的面积为63.54万亩;完成机械深耕 深松面积63.10万亩,机械化种植面积58.12万亩,中耕培土面积36.27万亩。

2 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规模化实施效果评估

2.1 实施效益分析

“双高”基地建设的“四化”中,经营规模化是最主要的,只有种植实现规模化,才能开展机械化和水利化建设,最后是良种化,因为许多高产良种对种植和水的要求比较高。规模化建设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机械化和水利化上,另外土地流转能够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动力增值和土地租金的双重效益。

2.2 建设需求分析

2.2.1 对土地流转的需求 目前广西蔗农平均每户种蔗面积约4亩,广西种植规模在100-300亩的农户约有3000户,300-500亩的约有300户,500亩以上的只有几十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是小规模经营。由于零散种植,难以开展大型机械种管、砍收、装载等作业。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非常必要。

2.2.2 对土地整理配套条件和资金的需求 在40个糖料蔗生产基地县(市、区)片区范围内,对配套条件的要求较高。土地整理根据不同地形不同价格为500-2500元不等,自治区给予的土地整理资金为1500元/亩,如打包项目申请国家土地整理资金则为2200元/亩。仅按自治区标准,500万亩的土地整理资金就将达到75亿元。

2.2.3 对相关政策的需求 开展规划化建设需要在“双高”基地县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尝试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实现土地连片规模化。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区、市、县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在土地流转前,制定土地流转规划,建立信息储备库;在土地流转中,提供规范的流转合同,确保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

2.3 评估结论及存在问题

2.3.1 土地整治项目在組织规划设计以及进场施工等各环节,受到天气、施工通道遇阻等各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错过工程建设有利时机、施工周期延长等问题。

2.3.2 “双高”基地“以奖代补”资金申报程序繁杂,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布局图、实测地形图等需要聘请专业测绘公司参与完成,导致部分基地土地整治推进较慢。

2.3.3 土地整治方案设计周期较长,设计标准与要求较高,部分设计关于土地整治工程量的问题未说明。

2.3.4 部分项目区土地整治后面临分地的难题,拖延时间较长,影响到甘蔗种植。少部分土地流转的片区工作进展慢,农民交地慢,影响到后续工作开展。

2.3.5 部分市、县(区)、乡(镇)领导对土地整治工作还存在畏难心理,整治工作中办法不够,效果不明显,积极性有待提高。

2.4 推进规模化的建议

一是完善项目打包工作;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流转或整合土地单块长200米以上、宽25米以上(7.5亩以上),单片面积100亩以上,为基地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实现基地单幅地块坡度在13度以下,适合大中型机械作业,机耕道路建设满足农机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通行要求,单片地块可配套排水渠,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三是力促专项资金到位。对已实施土地整治但不符合“双高”基地要求、需开展改造提升实施“小块并大块”的,给予300-400元/亩的奖补;对新实施土地整治的,给予1300-1500元/亩的奖补。同时,自治区按50元/亩的标准安排技术经费,主要用于项目测绘、工程竣工图绘制、工程复核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等工作。按土地整治项目程序申报,由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按规定批准立项、按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批复(每亩投入财政资金约2000元,具体数额根据项目确定),通过招投标实施。

3 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机械化实施效果评估

3.1 实施效益分析

“双高”基地使用先进适用、效率高的大型糖料蔗机械后,各环节机械化生产效率比传统机械化生产方式提高30%以上,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10%以上。采用大型糖料蔗机械作业,生产质量高,如机械化深松和种植作业,耕深达75CM,种植深度15CM,不仅保水保肥,提高了糖料蔗抗倒伏能力,提高了糖料蔗宿根性,将降低种植成本40%左右;三是机械作业标准化,有利于各种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提高糖料蔗产量,几方面结合起来,都将增加蔗农和农机经营者的经济收入,促进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3.2 建设需求分析

3.2.1 对资金的需求 以机械化收获为例,按2015年80万亩“双高”基地糖料蔗进行机械化收割、每台收割机每年作业100天、收割2000亩计算,需要使用约400台糖料蔗联合收割机和配套约800台糖料蔗田间运输车辆,按购买凯斯A4000收割机160万元/台测算,预计新增这些收割机和配套运输车辆需要将近10亿元,若“双高”基地全部实施机械化收获计算,则需要投入更大量的资金。

3.2.2 对质量和性能的需求 植保飞机、糖料蔗机械配套卫星导航系统实施精准化、标准化作业等高科技和信息化新技术的运用将带动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随着“双高”基地的发展,更多的大中型和高性能机械投入到基地机械化建设,各环节机械化生产方式将从局部、环节、半机械化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的现代化方式发展,机械装备结构也由小到大、生产效率由低向高发展,并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

3.3 评估结论及存在问题

3.3.1 种植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的问题 部分基地经过土地整治后,蔗地仍然分散到各家各户经营管理,地块大小和糖料蔗种植方向也不一样,收割机仍然难以开展机收作业;部分糖料蔗种植行距小于1.2米,不利于大型机械特别是收割机的作业。

3.3.2 收割机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国内收割机及其配套的田间运输车辆与国外产品比较,性能、质量和效率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品牌收割机受蔗地条件、甘蔗种植模式、经营规模、种植行距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国内作业时,机械的效率和质量与在国外使用比较,存在差异,产品适应性也有待提高;同时,进口以及进口组装的收割机价格太高,推广难度大。

3.3.3 全程机械化率低的问题 目前,在“双高”基地机械化建设过程中,只有耕作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他种、管、收环节由于机械数量少,作业量、生产效率、作业水平等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机械化收获方面,整杆式收割机的生产效率、收割质量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加上收割后需要辅助较多的人工或机械进行收集,劳动强度大。

3.3.4 糖厂需求影响推广机械化收获的问题 调研发现大部分原料蔗入料口未改进,不利于运输车辆卸载机收的糖料蔗;其次是运输车辆调配不够及时,存在机械收割的糖料蔗不能及时运输入厂的现象。第三是没有统一扣杂标准,机械收割扣杂偏高,影响到收割机的推广应用。

3.4 推进机械化的建议

3.4.1 加大农机补贴力度 一是提高大农机购置补贴比例,对购置12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飞机等重点机械累加补贴到50%以上。二是实施糖料蔗机械化作业补贴制度,深耕深松整地补助50元/亩、种植补助50元/亩、收获30元/吨。

3.4.2 加强农机金融扶持 在每年自治区投资引导资金中设立糖料蔗“双高”基地专项,提供创业和融资平台,采取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等资金扶持方式,解决土地整治、机械化、水利设施建设中业主资金不足问题,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通过贷款购买农机,自治区财政安排一定的贴息资金,对大型农机购置给予贷款贴息,引进、培育、扶持发展一大批规模大、资金雄厚、服务能力强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参与“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和购买大中型糖料蔗机械。

3.4.3 加快农机适应性研发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在广西设立国家级甘蔗机械研发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二是自治区每年安排专项技术研发资金、甘蔗机械示范推广资金,用于甘蔗机械研发、技术攻关、基地建设、试验和推广等。三是采取资金扶持、提供场地、试验场所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在崇左市研发制造推广适应性强、效率高、科技含量高的大中型糖料蔗生产机械。

4 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水利化实施效果评估

4.1 实施效益分析

4.1.1 灌溉效益提高 由于有了水的灌溉,提高和保障了甘蔗的单产和品质,按每亩甘蔗年增产两吨,每吨以400-500元计,亩均增收约为900元,灌溉所占比例系数约为0.4,则灌溉所产生的效益为300元/亩。

4.1.2 实现节水、省肥 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低压管灌、喷灌、微灌)比传统灌溉方式(渠灌、沟灌)省水30%~50%,年亩均节水150立方米。由于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直接把水和肥料输送到甘蔗根部周边,提高利用率,比传统施肥可省50%以上,大大降低甘蔗种植成本。

4.1.3 增加间套种效益 由于有了水的保证,可在甘蔗砍收后至来年甘蔗分蘖(每年的11月至6月份)期间发展间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多元化增收。以套种西瓜为例,每年每亩可产西瓜2.5吨,按每吨1000元计,每亩可增收2500元。间套种在不影响甘蔗产量的同时,还可改良土壤,改善田间生态环境。

4.1.4 节省人力成本 未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前,一个人最多只能管15亩左右,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后,机械化程度高,降低了灌水劳动强度,一个人可管面积500~800亩,工效可提高20~50倍,节省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民外出创收创造有利条件。

4.1.5 提高耕地利用率 由于发展甘蔗高效节水,土地必须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可减少田间内部沟渠、田埂的占地,提高耕地利用率7%~15%。如2014-2015年完成1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按每亩增产2吨计,年均增产260万吨。如果糖价、种植及生产成本、政府政策不变情况下,可增加经济效益约5亿元。工程一次性投入约为30亿元,六年可收回成本。

4.2 建设需求分析

4.2.1 对规划的需求 实施水利化必须对水源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水源工程、灌溉渠系(管道)工程、配套建筑物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保障基地灌溉水源。同时,必须规划好实施步骤,在实现土地规模化的地区优先实施。

4.2.2 对资金的需求 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可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滴灌造价约为2200元/亩,如果使用喷灌则为1000元/亩左右,申请高效节水灌溉水利资金需要使用滴灌技术,其中中央资金补贴70%,地方配套30%。假设500万亩全部实施节水灌溉,则需要110亿元,其中地方配套达到33亿元。

4.2.3 对管护的需求 目前,广西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严重。水利化建设中,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片区须与基地建设实施主体管护能力相适应。要提高水利设施的管护水平,保障管护资金,只有落实和完善灌溉工程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蔗区水利基础设施持久、高效地发挥作用。

4.3 评估结论及存在问题

一是水利化项目建设及管护主体不明确,难于推进“双高”水利化工作;二是土地流转整合工作滞后,制约“双高”水利化项目建设进度;三是甘蔗种植意愿下降,影响“双高”水利化效果。四是资金整合难度大,“双高”水利化建设进展缓慢。五是奖补措施不到位,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六是水利工程技术人才匮乏,“双高”水利化技术力量不足。

4.4 推进水利化的建议

4.4.1 扩大水利资金投入 一是通过中央项目补助。二是通过自治区补助。项目按2200元/亩计算,各级财政和实施主体分担比例为7∶3,财政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和市县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通过政府担保中心向实施者提供贷款;三是通过制糖企业投入。蔗区政府对完成“双高”灌溉面积建设指标任务的制糖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4.4.2 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深化水利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把现行的串联审批变为分阶段并联审批,开展水利项目试点工作,通过前期审批攻坚战,组织审批部门、项目业主、中介机构等对进站的重大项目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查、信息共享、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4.4.3 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一是“专业化公司”的市场运作管理。二是“制糖企业运作”运行管理。三是“制糖企业+协会+农户”运行管理。四是“协会+农户”运行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用水管护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工程运行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并发挥效益。

4.4.4 推进水肥一体工程 以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为基础,鼓励实施主体推进水肥一体化工程,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水利现代程度。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项目实施主体加大滴灌、喷灌等田间灌溉工程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水肥一体化标准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引进、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成套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5 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良种化实施效果评估

5.1 实施效益分析

目前,广西大部分使用的良种为新台糖22号,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高糖、耐旱、耐瘠、易剥叶等诸多优点,得到蔗农和糖厂的认可。新的高糖品种对水利、抗风等设施要求较高,且种苗费用较大。经测算良种种苗每亩约为400元,普通种苗約为100元,但良种种苗普遍可增产1.5-2吨,按照450元/吨,宿根3年计算,每亩三年约增加产值1725元。

5.2 建设需求分析

5.2.1 对优良种苗的需求 广西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台糖22号是1998年由广西农业科学院从台湾引进,虽然综合能力较好,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种性已开始退化。除广西、云南外,全国其他地方糖料蔗种植已基本萎缩,难以提供高效优质种苗,十分需要研发广西本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的种苗。

5.2.2 对育种的需求 500万亩“双高”基地良种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种苗,必须根据全区糖料蔗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以满足良种化的需要。

5.2.3 对种植条件的需求 多数高产、高糖的品种需水量大,必须要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对深耕深松、地膜覆盖等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5.3 评估结论及存在问题

5.3.1 甘蔗新品种的引进和繁育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全区甘蔗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推广工作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甘蔗新品种的引进、试验、鉴定和推广工作制度或机制,各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形成体系。由于大多数甘蔗新品种的引进没有走完整的程序,即进行面上推广工作,引进的新品种不适应各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很快遭到淘汰。

5.3.2 种植季节甘蔗新品种价格偏高 好的糖料蔗种苗一般在1000-2000元/吨,加上种源短缺,又存在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大部分“双高”基地种植的甘蔗品种还是以新台糖22号及其脱毒健康种苗为主。

5.3.3 个别甘蔗品种不按规定引进种植 所有的甘蔗品种都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选育成功的,如果种植地方与品种原产地生态条件接近,引进种植品种生长发育就正常;如果生态条件相差较大,品种的生长发育就不正常,就会导致引种失败。

5.4 推进良种化的建议

5.4.1 加快新型良种引进和研发 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建设一、二、三级基地繁育推广的品种,应结合当地实际,从该推荐目录中择优选定、繁育、推广,自治区对出圃种苗(茎)将予以一定的资金补贴;对一、二、三级基地繁育推广不在此推荐目录范围的品种,自治区将不予补贴。

5.4.2 加大良種补贴力度 鼓励翻兜新种良种,各级财政应当给予不低于500元/亩的一次性补助,其中自治区财政补助300元/亩,市县财政补助不低于200元/亩。

6 “双高”基地建设总体结论及指标调整建议

6.1 降低单产目标

一是我区糖料种植条件差,底子薄,“十二五”糖料蔗种植的平均亩产仅4吨出头;二是已建成的约100万亩“双高”基地,平均亩产未达8吨;三是国家发改委及农业部《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对核心区亩产要求为6吨。前两年建设的130万亩是全区条件最好的地块,余下的370万亩“双高”基地基础条件会差一些,达到平均亩产8吨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建议将单产目标调整为6.5吨以上。

6.2 提高蔗糖分目标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将全区“双高”基地糖料蔗糖分目标提高到14%以上,目标过低。据《广西糖业年报》统计,2003/04~2013/14年度,连续11个榨季平均蔗糖分为14.13%,其中2003/04~2009/10年度,连续7个榨季蔗糖分都在14%以上,平均14.46%。因此,建议将蔗糖分目标调整为:到2020年,将500万亩“双高”基地糖料蔗糖分目标提高到14.5%以上,带动全区糖料蔗糖分恢复到14%以上。

6.3 降低蔗地集中连片面积要求

目前,“双高”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由于广西的地理特征,糖料蔗种植片区大多比较零散,整合难度很大。2014~2015年130万亩的“双高”基地建设按照200亩连片的要求各糖料蔗片区已经竭尽全力合并成片的种植区域,现有的连片种植区已经基本开展“双高”基地建设。明年1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将把所有有条件连片200亩的片区基本实现连片,如果继续按照连片200亩的要求推进5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将无地可用。因此,建议自治区政府在2017年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将连片面积200亩以上调整为100亩以上。

7 “双高”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7.1 强化实施主体

鼓励制糖企业与农户经营,鼓励专业种植公司投资经营,鼓励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经营;二是强化责任主体。加强区直责任主体部门的协调,强化各市县区主体责任的意识。加强主体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请求国家支持。

7.2 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是请求启动糖料蔗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二是尽快启动食糖贸易救济措施。建议采用不针对特定国家的“一般保障措施”,对进口原糖加征50%左右的附加关税,使我国食糖总的关税水平与世界97%的平均水平相当;三是完善国内食糖市场调控机制。建议国家按照80%的食糖自给率科学测算每年需进口的额度,严格控制政策性进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食糖一般贸易进口节奏,对配额内食糖进口进行结构调整。同时,加强对食糖走私的打击力度。

7.3 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一是请求恢复并扩大糖料基地中央投资专项。二是增加双高基地土地整治投资。每年中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广西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设。三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和范围。请求将中央资金补贴额度提高到机械价格的30%(或参照棉花收获机,单机补贴额最低为40万元)。四是实施糖料蔗良种补贴。对新植蔗一次性给予每亩120元的扶持。五是支持广西提高研发能力。建议国家在广西设立国家级甘蔗机械研发基地,设立甘蔗机械研发与示范推广专项资金,用于甘蔗机械研发、技术攻关、基地建设、试验和推广等。六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出台优先扶持购买甘蔗机械的信贷政策规定,创新信贷制度,允许以机械抵押进行贷款,支持企业、合作社和农民购买甘蔗联合收割机、甘蔗种植机、大型甘蔗运输车、甘蔗田间装载转运车、大马力拖拉机等机具。

参考文献:

[1]王建.“三化”促“三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J].学习时报,2011,(07):63-64.

[2]陈祖良.加快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3,(05):14-15.

[3]蒋升湧,李楠.请求关注广西糖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压力与形势建议[J].改革发展,2013,(10):5-6

[4]冯晓善.提高糖料蔗发展水平,夯实糖业基础[J].广西蔗糖,2012,(02):44-45.

[5]陈光恩.推动农业“四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J].三农问题,2014,(06):47-48.

[6]广西财政厅课题组.广西蔗糖储备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11):21-26.

猜你喜欢
双高基地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全职妈妈浪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