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浅析

2017-05-17 16:59王重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激励教育

王重阳

摘 要 本文分析国家助学金在评审过程中的困境并结合现实评审过程中普遍问题,给出贫困生认定有效途径、评审流程优化路径、有效追踪及教育的三维工作体系,将“教育-管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评审工作,对经济真实贫困学生实现在校授“鱼”、步入社会得“渔”效果。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 贫困认定 评审优化 激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家庭經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在每年9月份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辅导员需不断理解与贯彻落实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原则,将国家助学金落实到真实贫困的学生手中,改善该生求学的经济条件,激励学生心怀感恩之心努力求学。

文献显示,郑燕玲针对贫困生认定展开讨论和研究,罗筑华、王淑云针对助学金的资助原则及实现途径进行论述,而对系统的“认定路径-评审优化-追踪及教育”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为此,本文分析国家助学金在评审过程中的困境并结合现实评审过程中的普遍问题,给出助学金评审的三维工作体系,旨在实现对真实贫困学生在校授“鱼”、步入社会得“渔”的效果。

1国家助学金评选现状分析

国家助学金的申请资格为:(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其中,前四项内容较为宽泛,在评审过程中不易出现较为量化的评选标准,而在助学金的评审过程中往往采用班级投票的方式进行评定,而投票选举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之间拉帮结派、评选信息不对称造成评定结果的缺陷,从而导致班级群众同学的民主测评和相互监督在利益面前变味成吃国家大锅饭的手段,丧失国家助学金评选的初衷。

第五项内容,贫困生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在当下社会中较易实现,“真假贫困”实在难辨。

常规的“个人申报—班会陈述—代表评议—年级公示”评审流程稍显粗放,评判标准的量化程度不高导致班级代表在评审过程中掺杂较多的个人情感、评审代表选择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不足导致评审信息的不对称,不能充分将助学金评审资格中的前四项表征出来,造成评奖受众面未最大化,此外,后续追踪和感恩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等靠要”心态滋生、激励教育弱化造成多数获奖贫困生只得“鱼”而未得“渔”。

2对策分析

本文将贫困生的日常管理信息、诚信自强激励教育、资助服务贯穿于整个评定评审过程,强化贫困生群体的日常管理和感恩自强教育、优化资助服务过程。

下文将围绕如何有效评定贫困学生(第五项)、如何有效优化评审过程进行评选(前四项)、如何后期有效追踪与教育进行阐述。

2.1准确做好本年级的贫困生认定工作

包含政策性材料审核、年级具体材料审核、形成动态贫困生数据库三个步骤。

2.1.1政策性材料审核

审核该生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出的贫困证明,仔细核对省份及当地的经济水平、该生父母的收入情况、该生家庭贫困原因等信息。

每位新生入学后填写《个人家庭信息表》,仔细审查家庭收入情况及开支部分,实现个人申报与实际情况的初次匹配审查。

2.1.2年级具体材料审查

(1)递交贫困证明的学生需填写《年级贫困生摸底信息登记表》,具体内容主要包含本人及父母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父母双方工作证,如家庭成员有残疾的需开具残疾证、如是单亲需民政部门出示单亲证明、如是孤儿需开具孤儿证、如家庭成员常年服药需开具医疗证明及付费用发票、如生源地地区为常年受灾、国家级贫困县的需民政部门开具相关证明。

(2)对于入学新生的第一次助学金评选,增加班助对班级各个贫困生的情况摸底,包括使用物品、日常交谈流露出的家庭情况等信息。同时,在班干部的评选及任职过程中,增加对本班贫困学生的平常情况量化内容,包含是否按时上课、是否沉溺网络、是否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活动、是否积极参加党员积极分子的培训、是否在校存在违规违纪现象等量化体系。

(3)调取智慧校园中学生的一卡通消费信息作为佐证。

(4)辅导员需要和每一名家庭贫困生谈一次话。结合学生本人填写的贫困生申请表、《个人家庭信息表》、《年级贫困生摸底信息审查表》,以及班干部统计的该生在校的日常信息与该生进行谈心谈话,咨询该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情况。

年级具体材料审查后,对每位同学进行资助等级认定。

2.1.3形成贫困生数据库

经过政策性材料审核、年级具体材料审查后,基本上可以将真实贫困的同学筛选出来,形成初步的贫困生数据库。

(1)对于个人贫困申请与个人家庭多维度审查不匹配的同学,保留其贫困生资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名单存入贫困生数据库缓冲区域。

(2)对于未交贫困生认定的同学,在辅导员谈话过程中、班干部结合该生日常生活的反映,如满足贫困生申报条件者,使其全面认识到助学金的目的,询问其申报评审中的顾虑,建议其进行贫困生申报。避免因为评审过程中涉及隐私问题、学生本人对助学金认识不足而导致真正贫困的学生不能够得到相应的资助。

2.2有效优化评选过程

主要包含评审流程中评审内容的具体全面客观、参与评审人员的普遍性与代表性、评审结果的可申诉。

(1)评审过程中,学生先提交学期助学金个人申请表,辅导员制定本年级的《国家助学金评定量表》,量化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经济困难程度;其中根据《年级贫困生摸底信息审查表》量化经济困难程度。避免由于评审同学主观认定较多、感情倾向较为明显的粗放型评审,逐步建立可行的健全的评分体系要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最终形成完备的量化评价机制。

其中,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及经济困难比重分别为0.15、0.15、0.15、0.55,评测量化统计叠加分值高,则代表该贫困生品学兼优。

部分数据需辅导员提供,班委需提供日常的統计信息作为参考,班主任需和多门任课教师沟通确认该生学习方面的表现。年级版《国家助学金评定量表》综合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日常统计信息、贫困生本人提交信息多维度对该生进行评审,不仅实现对贫困生的多角度评审,同时也实现对贫困生在校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效考核。评定量表中的权重和要素仍需在不断的评审过程中进行修正。

(2)评审学生的选取务必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在未申报助学金的同学中,选取同寝室友、班级干部、党员代表以及本班班主任参加的评审小组,提前半天通知评审成员,印发本年级的《国家助学金评定量表》,综合各位评审同学的意见,初步形成助学金资助名单。

(3)公示期内,每位申请本学期助学金的同学均可进行意见反馈。包含本人助学金获奖等级、本人未被资助原因咨询、他人情况反映等。

2.3加强后期的追踪与教育

(1)对评选结束后,存在违背助学金使用宗旨的同学,一经查实,上报学工部资助办,同时记入该生在校的诚信档案,在全年级进行通报。

(2)强化国家助学金的激励功能教育。国家助学金对于贫困生而言,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激励。资助是“鱼”,能够帮助贫困生渡过暂时性的经济难关;激励是“渔”,提升学生感恩意识、自强意识,促进贫困生得到资助后发奋图强,进而彻底脱离贫困。

3总结

在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中,为有效帮扶真实困难学生,实现“真困资助”,辅导员务必严把贫困生认定关,多维度多角度了解审核贫困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建立真实、系统、动态的贫困生档案;优化评审环节,不断完善本年级的《国家助学金评定量表》,为助学金的评定提供有效全面的材料支撑;最后还需强化助学金的激励教育功能,对贫困生真正实现在校授“鱼”、步入社会得“渔”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的指导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报,2007(Z2):63-65.

[2] 郑燕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体系初探--以宁夏大学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168-170.

[3] 罗筑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原则及实现途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91-93.

[4] 王淑云,罗筑华.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探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73.

[5] 李雪.贫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建构[D].青岛:山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视野下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立足激励教育,活化语文教学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
浅谈激励教育的运用
激励教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