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作牵引下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7-05-17 17:01党艳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创新能力

党艳东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本上来说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本文从国家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和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两方面出发,阐释了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即创新能力,之后探索研究科技创新工作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是国家人力资源倍增器,大学生作为我国庞大的就业人群,其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也随之受到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经济形势发展关系密切。我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重视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高科技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因此对人力本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密切相关。面对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现实环境,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与其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重要指标。

1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特征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而言,吸收有益营养,针对性提高能力素质,才能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重目标。

1.1大学生就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不同研究者会有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而得出不同的内涵或定义,但都围绕学生获得工作的一种能力展开内涵定义。大学生就业能力一般而言是指毕业生能够获得就业机会以及在工作岗位取得成功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所有的研究都涉及职业类型、就业时间、招聘特征(如方式、途径等)、进一步的学习和就业技巧(如面试技巧)。学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综合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又以综合素质为基础,满足社会职场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面对当前国家经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愈加强烈,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使命。

1.2国家经济发展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

国家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每年广大的毕业生大部分进入经济部门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竞争是能力竞争,同时人才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时,对劳动力需求较为庞大,对人才要求水平不高。当我国经济逐步转型升级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攀升时,对高科技人才、高知识分子的需求尤为迫切。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结构型矛盾,即高技术、创新性人才缺乏,低技术、底创新能力过剩。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其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最为紧迫的需求就是创新能力的需求。“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创新能力成为其核心的就业能力。面对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局面,高校需要积极行动,培养高质量、高创新能力的优秀毕业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科技创新工作牵引下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科技创新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把科技创新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科技创新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前沿经济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大学生培养意义重大。

2.1科技创新工作与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科技创新工作与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是科技创新工作学科竞赛方面,存在着重报名轻培养的现象;学科竞赛工作侧重于重点学生重点领域,没有成为激发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二是科技创新项目存在重申报轻过程现象;校级科技创新项目学生申报之后与指导老师沟通普遍不足,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规范性要求。三是专业教师与学生缺乏科技创新工作平台支撑,目前科技创新工作普遍由教学部门或者团委部门负责,专业教师参与性需要不断提升。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创新科技创新工作模式,使科技创新工作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提高专业教师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参与度,构建起学业导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探索以科技创新工作为平台,构建专业教师与学生良好的“导学关系”,统筹学校科技创新资源,强化科创活动组织性,构建并完善科技创新组织,增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平台,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及科创文化活动。专业教师通过对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明确学生学习阶段性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师生互动交流。通过促进师生交流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扩展学生专业视野,在不断的学科竞赛与科创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的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大力培養学生创新能力。

2.2科技创新工作牵引下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

科技创新工作牵引下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需要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统筹科创活动规划,建立起从大一到大四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老师的导学,离不开科技竞赛、活动的指引,因此建立一个重培训、重交流的科技创新组织是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探索。下图为科技创新组织再造图。

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在于以科技创新活动引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师生导学关系,依托科技创新组织建立起大学生大一到大四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大一新生,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强化自身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主动性,经验交流素质报告,解决大一新生入校学习适应问题。大二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业导师并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培训项目,继续参加师生沙龙交流,科研项目交流活动,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夯实专业知识,通过科创活动、学科竞赛,带动自身学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参加科创类竞赛,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学习。大三学生,在自身掌握足够专业知识之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选择参加更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一些优秀学生可以作为代表为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大三学习后进学生将在其中选择参加难度较低的科研项目或者学科竞赛,大三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扎实培养。大四时,学生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市场能力预期,实现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3总结

创新能力是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下对高校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充分挖掘科技创新工作潜力,让科技创新工作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应有之义。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研究项目资助(2016RWSZ14)。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