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017-05-17 19:23柯菁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柯菁菁

摘 要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为促进学生良性竞争及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竞争态度量表(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过度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促进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营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 过度竞争态度 良性竞争态度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大力普及,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人数不断增长,当今社会本科毕业生已不再是稀缺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个体的竞争性或者说对于竞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对个体的行为以及身心健康等产生影响。

竞争分为过度竞争和良性竞争两个维度。Homey认为,过度竞争态度是一种病态的人格特征,是对较低自我概念的一种应对方式。持过度竞争态度的个体为了提升自我价值感,会不惜一切代价在竞争中获胜,具有敌视或者攻击竞争对手的倾向;而持良性竞争态度的个体不会过于看重输赢,他们注重的是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提高,不会通过损害他人来赢取胜利。有研究者采用问卷方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考察过度竞争和良性竞争态度是否与自尊水平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竞争态度与自尊水平有不同的相关关系,良性竞争态度较强的个体其自尊水平较高,而过度竞争性较强的个体其自尊水平较低。

同时,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对个体心理发展及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化大潮的袭来,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与巨大的压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经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国内关于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目前少有相关报道。一般认为个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支持、应对策略以及控制感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重要,也有研究认为自尊、个人发展性竞争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因素。

以往研究已发现,自尊与竞争态度存在相关关系、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我们推测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也可能存在联系。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未来发展的力量,大学生的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的现状也值得探讨,为提高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故这也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已有研究表明,在过度竞争态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得分差异显著,但大学生样本仅限于大学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国内相关研究并未对不同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级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将在能力范围之内对不同人口学变量做出研究。

1 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于2015年05月至11月,对216名武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由一名调查人员发放问卷,对收回的问卷及时进行复核,审查无效问卷。共发放问卷245份,有效问卷216份。其中男生110名,女生106名,年龄范围17至23岁。涵盖年级为大学一、二、三、四年级,专业为体育类专业与非体育类专业。

1.2 材料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陈国鹏教授等人修订的中国版《竞争态度量表》。该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其中良性竞争分量表有14個条目,过度竞争分量表有13个条目。采用5点评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按5~1依次计分,原始分数越高竞争态度越强。良性竞争态度量表本次测量的信度系数为0.754,有较好的信度;过度竞争态度量表本次测量的信度系数为0.844,有较好的信度。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被试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等10个因子,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从“从无”“较轻”“中度”“偏重”“严重”按1~5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次测量的信度系数为0.891,有较好的信度。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竞争态度和心理健康的总体分布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良性竞争态度得分高于38分者211人,过度竞争态度得分高于29分者171人,说明大学生总体竞争态度较好。

症状自评量表总得分低于160分者180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得分高于200分者15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得分高于250分者2人,说明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竞争态度的状况

对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的大学生竞争态度现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良性竞争态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过度竞争态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总体竞争态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SD法进一步对各个年级在良性竞争态度与总体竞争态度上的得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良性竞争态度与总体竞争态度维度上,大一学生得分与大二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得分与大三学生得分亦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二学生得分与大四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竞争态度组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将良性竞争态度总得分取平均分为界,平均分为51.53€?.86,低于51.53分者102名为良性竞争低分组,高于51.53分者114名为良性竞争高分组。对良性竞争高、低分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将过度竞争态度总得分取平均分为界,平均分为32.85€?.65,低于32.85分者110名为过度竞争低分组,高于32.85分者106名为过度竞争高分组。对过度竞争高、低分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过度竞争态度高、低分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各因子及总症状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恐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分析

结果显示,高过度竞争态度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过度竞争态度大学生,说明过度竞争态度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前人的理论及假设表明,高过度竞争组的症状自评量表的各因子的得分应高于低过度竞争组的症状自评量表的各因子的得分,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高过度竞争态度的大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维护或提高自我价值,具有操纵和攻击他人的倾向。这种极端的竞争态度可能导致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

研究结果还显示,良性竞争态度高、低分组的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说明持良性竞争态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为稳定。

4 结论

男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竞争态度的各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良性竞争态度和总体竞争态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过度竞争态度高、低分组的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指数以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良性竞争态度高、低分组的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良性竞争态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为稳定。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竞争态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其中过度竞争态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与其在过度竞争量表上的得分息息相关,这说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从改善大学生的过度竞争态度水平这一关键点着手,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营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 雷伶,肖丽辉.大学生的竞争态度与自尊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18-20.

[2] 梁芹生.对156名青年教师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测查与研究[J].教育探索,2005,6:88-89.

[3] 申秋梅,李会杰.浅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118-120.

[4] 文静,荻刚.大众健身队身体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教体育科学研究,2015,3:65-6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