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诗歌节的开展模式及其意义

2017-05-17 00:21张丽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3期

张丽玉

内容摘要: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我校在成功举办三届校园诗歌节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以“诗歌诵读、诗歌表演和童诗创作”为主要形式的“诗歌节三步推进模式”,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起到传承经典文化、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诗歌节 诗歌诵读 诗歌表演 童诗创作

优秀诗歌叩击人们的心灵,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呢?我校曾借助连续三年的诗歌节平台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一套以“诗歌诵读、诗歌表演和童诗创作”为主题的“诗歌节三步推进模式”,引导学生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起到传承经典文化、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

一.诗歌诵读中积累感悟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丰富自己的语言。

1.编制校本教材,分层次引导诵读。

组织语文组内优秀教师资源,以《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等书籍为参考,加入三十余首经典优秀诗词篇目,编制成校本教材《经典吟诵》。教材中共包含百首经典诗词,分为低中高年段必读背篇目,难度与深度逐步扩展提升,注音注解详实,设计排版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学生每日诵读诗文的桌上必备手册。

2.每日校园广播导读,指导性与氛围熏陶并重。

结合校本《经典吟诵》教材,选择本校有朗读吟诵特长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录制配套的《经典吟诵》教材诗文朗读音频,利用每天中午学生到校后午读前的时间,在学校班级内广播播放。音频中的读音、断句、韵律和情感表达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听中学、听中跟读、听中培养诗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对于诗文的感知。

3.以立项课题为出发点,带动教师力量全程跟进。

我校立项的“创新古诗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以“诗歌诵读”为主题,制定详细的诗歌节活动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每日一诵”、“每周一查”、“每月一评”等经典古诗诵读活动。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在各班教师的培养下,通过检查与评比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争取家长支持,塑造亲子共读的家庭氛围。

通过家校沟通与宣传,我们争取到家长的支持,通过自评和家长评的方式推进诗歌诵读活动的开展,提倡亲子共读与伴读,培养每个家庭的读诗氛围。例如在每个寒暑假学生都拥有一张古诗词诵读进度和评价成绩卡,记载着学生背诵、默写、参加活动次数与成绩等。

二.舞台竞演中感受氛围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只要学生喜欢诵读,把诵读当作一种游戏,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诵读,提高文学素养。在上一阶段的诗歌诵读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歌竞赛与表演,进一步营造诗歌氛围。

1.诗歌诵读比赛。

在各年级课题教研组精心组织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歌诵读比赛。例如低年级的古诗词诵读比赛中,各班派出精英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比赛的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中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的名句填空比赛,而高年级的古诗词知识比赛中,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观点等。

2.诗歌表演会。

每个年级呈现精彩的节目,将诗歌与舞蹈、音乐、戏剧、武术运动巧妙结合。例如三年级呈现的《一剪梅,水调歌头》借古诗中“月亮”这一意象,在古筝音乐声中,表达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四年级展示的是情景剧《游子吟》,孩子们尽情的吟唱,投入的表演,让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流露出来,亲切感人。

三.亲身创作中深化感知

对于每一代人来说,童年时代的一首好诗、一幅好画,都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童诗创作,为的是让孩子们能放飞想象,自由、有趣的表达。为此,我校组织学生参与广东小学生诗歌节诗歌创作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童诗的积极性。试图通过诗歌创作和评选等活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1.专家讲座导学,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首先,我们邀请诗人杨长征老师作关于“诗歌的境界与风格”的专题讲座,他通过大量的例子对诗歌的韵律、境界与风格作了阐述。讲解过程中,杨老师深入浅出,用贴近儿童生活的风趣语言,生动地诠释了诗歌、赋比兴等深奥的学识。杨老师的讲解和师生互动,使大家对古代诗词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孩子创作童诗的欲望。

2.校内兴趣班指导现代诗,以兴趣为起点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其次,我们开设了阅读现代诗指导课,让学生知道现代诗的写法特点。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人饱满的情感之外,还要让学生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例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材料中《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两首童诗,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其次,教师还可以简单讲解诗歌创作的要点,让孩子们了解诗的多种写法,如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大自然,还有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然后,再补充几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并鼓励学生朗诵、交流自己写的诗。

3.学生写诗,成果展示。

最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写童诗、参加诗歌节投稿活动。利用校园橱窗、宣传牌、校报等创设中华文化经典的环境,并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在次刊登展示,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童诗创作,培养 ‘诗心。藉此培养孩子们对母语的热爱,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审美力和創造力。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经说过,教孩子们写诗,是让孩子们会说“我赞美”,是让诗与儿童特质对接: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让诗充满生命力和灵性,让自己变成儿童。

四.“诗歌节三步推进模式”的实践意义

语言是在大量的积累运用的基础上习得的。我们相信:学生在实现古诗词“量”的积累的同时,随着他们阅历、知识的增长,对背诵的古诗词理解会逐渐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解便会内化,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写作文时学生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并恰当运用,文章会大放光彩。

校园诗歌节,正是我们苦苦找寻的文化根源,民族归属的最佳载体。让儿童自小就扎根在富有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土壤中,徜徉于经典的诵读,表演,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之中汲取着古中华文明精髓,创作童诗,成为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在三步推进模式下开展的诗歌节,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起到传承经典文化、变化气质、培养情操、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杨文华,做一个教育追梦人——对话孙双金老师[M],小学语文教师,2012(增刊)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