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区语言规范的困境与课程开发策略

2017-05-17 00:53蒋莉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普通话言语方言

蒋莉霞

一.方言区教学的現实困境

全国推广使用普通话已有62个年头,有一套较完备的体制推动普通话的普及。身负使命的众多老师身体力行,坚持用普通话授课,但在方言区依然存在不少尴尬的语言现象:上课说普通话,下课得用方言交流;学生单独发言用普通话,小组讨论用方言;学生的生活交际甚至是写作中夹杂着大量的方言词汇和用语习惯。暂且抛开语音面貌不说,单单是词汇选择及语法习惯都使得学生在转换语言体系时表达起来思维不连贯,语句杂糅或顺序颠倒,词不达意,不管是听还是看都让人费解。

究其原因,语言体系与人口结构、社会环境、教育质量等都密切相关。从言语习得的角度来说,幼年时期的言语环境会影响孩童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体系。当今,学生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发达的媒体,丰富的资讯,负载着大量的多元言语素材,所以,学生普通话的语言面貌当然比父辈更好,也较容易与外界交流。但方言区的言语习惯还是有较强的渗透性,部分师生语言组织比较随意,这些现象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二.地方方言的价值分析

方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文化价值,一个地区的语言习惯反映出该地区的长期以来的文化心理,它是维系区域感情的纽带,是寻找归属感、获得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乡音难改”,让人听着觉得亲切,这些根固然应该保留。方言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人口迁移和融合而发生变化,网络和地方报刊、广告等传媒也会在这上面做文章,使方言注入新鲜血液,也具有流行色彩和时尚元素,甚至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号,作为娱乐手段和广告诉求,这些也无可厚非。

实际上,普通话也有方言背景,因为历史和经济等方面的众多因素,它成为当今国人生活交往的重要工具。而其他方言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依然有其生命力,折射出文化价值,这对于大众理解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言也可作为语文教学的鲜活素材,如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这些对我们学习文言提供了直接的借鉴,也可从情感上、兴趣上激发学生学习典雅的文言文,增强文化内蕴。

三.方言区语言规范的课程开发策略

身在方言区,教师在教学时的主要语言系统是普通话,对方言不应排斥和歧视,应保持理性而审慎的态度,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做出适当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让学生形成普通话听说读写的能力,需要师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可以以言语运用为核心,开发系列地方特色课程和语文校本课程。

1.开发隐性课程。营造校园普通话交流的语境,以校园隐性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规范引导,如横幅、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使之有标准、有品质、成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普通话的内涵和魅力。

2.开发活动课程。给学生树立普通话表达的典范,找准标杆,丰富自己的言语积累;如组织名著阅读欣赏、经典国语电影欣赏、主题辩论和演讲等活动,经常性开展翻字典、写作互评纠错、给报刊杂志纠错等活动。

3.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有关言语素材的校本研究,鼓励精通两种语言体系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比分析,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理解言语差异和文化差异。

4.加强学科指导。针对方言区学生的特点,老师应在在阅读、写作、表达交流等环节都应密切注意学生常见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指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强化学生认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找到地方方言与普通话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让学生建立对普通话的亲近感,更容易融入普通话的言语环境。

当然,实现语言规范的方法还有很多,不能一一例举。只有作为一项课程甚至是课题,我们才会有认识的高度和组织的系统性,才能改善学生语言体系混乱的局面。在逐步推广规范的普通话、解决方言区的语言交流与传播的显性障碍后,更艰巨的任务是比较不同语言形态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内涵。“求同存异”将是我们面对普通话和方言矛盾的原则,也是保持文化互补的一条出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普通话言语方言
方严的方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