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共享发展理念

2017-05-17 16:18张奥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积极作用创新目标

张奥勋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本文主要以浅析共享发展理念为核心,对共享发展概念进行解读、并进一步对其目标和价值核心进行陈述。

关键词 共享发展理念 创新 目标 价值核心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1共享发展的新创新与新落实

1.1共享发展的内涵

在探究共享发展内涵之前,必须能够辩证统一地看待共建、共享、共富之间的联系。共享是共建、共富的内在价值。共富是共享、共建的根本追求。共建是共富、共享的扎实基础。要想共富人们需要共享,要想共享人们需要共建。因此需要集共享、共富、共建为一体,才可以确保三者发挥最大的作用。

共享机会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前提,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共享机会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如果不能保证这一前提,空谈共享发展,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任何社会意义。虽然有着平等的共享机会,但共享能力没有提高,还停留在很低的层次,或者根本没有共享能力,共享发展还是不能实现。所以,机会与能力是共享发展的实质内涵。共享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共享机会与共享能力,反过来说,共享机会平等的前提下,共享能力的差异性导致共享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协调共享水平,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为了共同富裕的价值核心,不是搞平均主义,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保障共享机会的平等,差异不大的共享能力,最终才能协调好共享水平。

1.2共享发展的新创新与新落实

创新改变中国,创新改变世界。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理念中,关于创新也必不可少,特别是发展理念中的新亮点。发展为了什么,是我们要从发展理念本身明确解释的问题。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共享社会成果、共同富裕。发展是为了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物质和权力,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让全体人民得到改革、创新、发展、共享所带来的利益。不仅如此,发展理念制度上也需要新的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不单单是发展理念上的创新,在发展制度上,更多的侧重农村和贫困地区有效制度体系改革。这是制度改革上的新举措,逐步完善相关民生制度,坚守贫困人口脱贫战线,保障公平正义的社會制度体系,为成共享发展的目标,针对贫困人群,制度了资产收益扶持政策,关爱农村人群身心健康,建立健全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体制体系;为完成高中教育普及,首先为贫困家庭学生入手,建立特困生档案和学籍卡,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坚持收入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增长正相关,改善工资分配机制,完善按市场要素及贡献分配利益机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城乡地区,健全医疗卫生条件,惠民的医疗制度,切实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具体问题和对应政策的实行,这些政策的制定,这不光体现在了理念上的创新,还突出了制度上的新落实。

2共享发展的目标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当无产阶级得以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在我国当前处于的社会阶段,想要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就要让全体劳动人民享有自己所创造的社会成果,这样,生产力将高度发展,共富将会实现,人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将会提升,社会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提出:必须“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他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优越于其他社会制度,具有先进性,社会成果不可能让一部分人独有,必须消除社会成果得不到共享的现象。让人人得到物质成果共享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外在表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趋势,彰显了马克思中国化的时代要求。

3实现核心价值观

发展理念的产生是为了实现当今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目标要有科学理念的引导和指引。现如今,“两个一百年”目标需全体人民的共同构建,而只有共享理念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必然要坚持共享发展,必然要由偏重经济效率的发展方式转换到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上来。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想要建成的小康不是“被平均”的小康,不是贫富差距严重、社会不和谐的小康,而是十三亿多国人都能够确确实实得到普惠的全面小康。

中国梦,是国之梦、民族梦,更是每一个为建设国家劳动人民之梦。中国梦的实现,是郭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有幸福感才是中国梦的归宿,坚持共享发展,让每个人共享发展成果,从中获得满足,人民感到幸福快乐。这样,共享发展的价值核心才得以呈现。

4结论

共享发展理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深刻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享发展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问题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共享论述运用到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并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切合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 2008.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4(2).

[4] 陈进华.改善民生视阈中的财富共享[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2).

[5] 潘玲霞.“共同富裕”与“成果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9,(1).

猜你喜欢
积极作用创新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