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普法供给侧改革激发普法新活力

2017-05-17 09:1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
司法所工作 2017年12期
关键词:温江温江区普法

文 程 楠[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

建设“法治温江”,是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委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建设“五个之城”的重要基石,功在当前、利在长远。温江区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着力解决普法和用法供需不对称问题,从“用法端”的需求出发,推进“普法端”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即时性,提升普法宣传体验感、新鲜感、共鸣感,推动法治宣传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进社区文艺巡演活动

一、从“用法端”的需求出发,精准发力增强普法实效性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法促产业”专项普法行动。紧紧围绕建设“三医融合”产业之城,结合温江区产业园区发展问题难点,依托成都市律师协会温江工作站,整合温江法治院校专业人才,建立法律专家工作室,针对产业实际法治需求,制定企业全年法治培训计划,开展“服务产业·法治护航”专项普法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法治服务。组织“普法直通车”开进三大园区开展普法活动,策划“公司法”“税务知识”“劳动合同法”等专题宣传学习,为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二是坚持治理导向,深化“法泽温江”新市民培育行动。一方面大力开展“法律明白人”“守法模范户”“法治新家园”的法治培育活动,培育2140名“法律明白人”、487户“守法模范户”,以典型示范,引领新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举办“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故事”评选活动,通过“温江司法”政务微博、“法韵温江”微信公众平台以及《人民日报》(网络版)、《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温江电视台等,扩大法治典型的影响力,带动广大新市民养成法治思维习惯。另一方面,组织普法讲师团、法治文艺小分队等普法队伍深入新市民集中区域开展“法治坝坝会”“法治小课堂”等活动;在《法治方圆》、温江广播电台《FM106.5帮你忙》等品牌普法栏目制作新市民法治意识培育专题;实施“普法四季行”法治体验项目,进村(社区)、进集中安置区、进学校等,广泛宣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新市民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推进“法进万家”产品市场化行动。通过法治需求“订单化”、法治产业“社会化”、法治产品“市场化”,建立法治宣传教育产品库,分类设架,详列名目,供单位、个人、团体“点法治餐”“买法治物品”,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法治需求。首先,做好法治需求“订单化”。建立健全全区群众社会法治需求征询机制,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社会调研。建立社会法治需求调查分析与评估机制,根据全区群众的法治需求,制作适合新市民的法治文化内容和产品。其次,做实法治产业“社会化”,与志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川省艺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等社会组织、高校、辖区企业合作,在镇、村、社区、企业、学校为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延伸基层法治宣传触角,全区范围内形成了辐射面广的法治宣传队伍网络。最后,助推法治产品“市场化”,依托温江区法治文化用品研发推广基地形成“法治文化产品库”。在全区范围内制作并甄选精品,如《毒殇》等法治文艺剧目、“普法直通车”等法治讲座品牌、“远离毒品,健康成长”主题法治课等。开展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推广活动,如青少年法治涂鸦画比赛、法治微电影征集大赛等。通过运用线上加线下、传统媒体加网络平台的方式,融入市场营销推广,打造温江法治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法内容产品库”,发挥示范效应,让“产品化”的普法内容走向全区、全市乃至全省,最终 走向市场,形成可选择、多元化的法治文化产业链。

柳城街道北街社区法律之家

二、推进“普法端”供给侧改革,广开渠道延伸普法触角

一是实施普法信息建设,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构建融合“民众法律需求收集分析、法律知识推送、在线法律服务供给、法律需求智能匹配”的便民网络法治宣传平台。通过“温江司法”政务微博、“法韵温江”微信公众平台等微终端,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参与法治实践的“微平台”,开展转发有礼、有奖问答等线上线下法治互动节目,关注度和影响度迅速提升。开设掌上“法律E课”,设置“视频学法微课堂”“微信学法课”等专题,发送图文并茂的法治知识。培育扶持法治文化客户端创作团队,包装法治文化文创品牌、研发具有人文关怀的法治文化网络推广产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办普法栏目,重点打造一批普法品牌栏目,对温江电视台《法治方圆》、温江广播电台《FM106.5帮你忙》等精品普法栏目进行提档升级,全方位、立体化地增加普法供给覆盖面。

二是构建普法社会化体系,实施法治“链式产业”工程。温江区结合区域业态实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法治文化产业链,推行“普法消费品”定制模式,构筑政府、企业、民众“三赢”普法新格局,形成“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市场运作”的社会普法“四维联动”体系。着力构建全区“名片+全景”型法治文化主题设施群,先后培育出一批以“国色天乡”法治文化主题乐园、温江法治文化公园、“星期八小镇”法治体验馆等22个为代表的具有浓郁温江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工程,凸显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同时以“崇尚法治,润泽人生”为主题,把古鱼凫形象与法治元素相结合,设计推广彰显温江厚重历史积淀和本土文化底蕴的“法韵温江”LOGO,提升法治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和影响力。目前,温江区法治文化建设“一行业一特色,一镇街一品牌”的良性链式业态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川西特色、温江韵味”的温江法治文化品牌正在创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

邀请律师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

2017年,温江区通过依法治区办牵头摸底考察、面向全区征集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确定温江区法律服务双创文化基地为温江区法治文化大型公共设施点位。该基地旨在依托周边机关、单位、律师事务所,打造集法治文化与法律服务于一体的法治阵地,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带来的人流量,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提供法律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基地将原1000余平方米的绿化带,分为“公民法治驿站”“法治中心广场”“法治展示休息区”“法治绿化主题区”四大块,依托附近律师事务所资源,采用“1+2”模式,建立见习律师孵化中心,以“漫步法治”为主要法治设计理念,以“清清柳城·法韵鱼凫”作为法治宣传的口号,突出“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法治文化”的精髓。

西南财经大学法律服务志愿者开展法律需求摸底调查

三是提升普法效能效果,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一是实施“聚力法治”基础工程。建立“大法宣”工作机制,落实“两责任两备案”制度,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员制度,构建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良性格局。二是实施青少年“法治阳光”工程。在“国色天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亲子趣味普法、法治漫画涂鸦大赛、“法治引领生活”读书会、“普法四季行”等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出青少年学习法律、崇尚法律的良好氛围。针对当下群众关注的“校园欺凌”“吸毒”等问题,编印了《图说普法之——青少年普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读本3000册,举办青少年“法治阅读”活动25场次。三是实施公职人员“法治提升”工程。制定出台《温江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方案》,编印《温江区公职人员常用法律知识读本》,引导公职人员自觉学法用法,通过普法促进依法行政。抓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干部法治教育培训,与区委组织部联合打造党员法治教育基地,列入区级民生工程,将党员干部活动与法治学习有机结合。

在工地现场举办“法治灯谜”活动

如今,走进温江城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环环相扣,和谐之风扑面而来。以需求为基础,送去老百姓最需要、最关心、最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是温江区“精准普法”“供给侧”改革激发普法新活力的初衷,也为把温江区建设成为健康产业高地、宜业宜居宜游的国家化都市新区提供了法治保障。

猜你喜欢
温江温江区普法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从“温江花工”到“村播创客”的探索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温江地区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Mixing matrix estimation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linear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signals①
普法
普法
普法
爱,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孤独:记成都市温江区十佳爱心“五老”田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