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友进化史:从恋爱到相亲

2017-05-18 08:37叭卟
中国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网恋交友见面

文-叭卟

网络交友进化史:从恋爱到相亲

文-叭卟

从单纯觉得聊得来发展成的网恋到直奔主题的网络相亲,现代人对“找个对象”这件事的焦虑可见一斑。

一位朋友毕业后开始相亲,一开始都是家人朋友介绍,前两天突然说道:“我准备进入相亲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什么?”

“网上,拓展资源。”

许多人说自己单身是因为圈子太小,身边来来往往就是那么几个人,托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的福,每个人的圈子都有了无限打开的可能。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社交软件QQ的兴起,从聊天室到论坛博客网游,从婚恋网站到配对app,虽然现在提“网恋”这个词都嫌有些土气,但“互联网+找对象”的花样却是越来越多了。而从单纯觉得聊得来发展成的网恋到直奔主题的网络相亲,现代人对“找个对象”这件事的焦虑可见一斑。

无社交不网恋

初代QQ、MSN、贴吧、论坛、博客、微博、人人网、豆瓣、网游、微信……凡与社交属性沾边的网络软件无不是恋爱的滋生地,产生过许多神奇的故事。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选手姜思达曾在节目中说起他的网恋,与对方聊了一年就是没见过面,但他说:“这段恋爱最后什么都没有,但他给我的感觉比那些能够见面的能够一起牵手的感情来得更浪漫。”

有人的网恋是对柏拉图式恋爱的追求,不见面是原则,有人将网恋修成正果,发展成现实中的伴侣,有人遇人不淑,受骗上当,还有更多人的网恋无疾而终,时间长了就淡了,仅有的那一线网络的连接,一旦断了,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

[QQ]@第五粒豌豆:1999年注册的新浪和Qicq,2000年注册chinaren,那时候把“整个网络”当作一个对武侠小说中的“江湖”的虚拟,另一种和现实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有很多聊得来的网友,以为最好的结局是至死都不在现实里见面。“不见面”似乎是默认的江湖规矩。

后来出现的“网恋”不是真的爱了某个人,而是对一种特别的感情模式的认可。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果还可以看作一种文学对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情感的一个演绎,后来的“见光死”真正把这个“江湖梦”用现实砸瘪了。法制文学中关于“见网友”这一桥段的反复陈说,蔓延到了今天。

[论坛]@密西西比队员:十多年前网恋过。那时候谁也没说破这件事,只是彼此分享着各自的生活际遇,她每隔些日子会给我写信,寄到我家,信里也会附上她的照片,那些日子里她说这世上只有我一个人能理解她的心思,我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陪着你。转眼十多年过去,我们已各自成家,她在微信上告诉我她怀孕了,正和一家人去三亚歇假,我告诉她我和老婆要去看演唱会。

[游戏]@蒋果:一开始觉得只是个可以一起约游戏,偶尔聊下天的开黑伙伴。时间久了就习惯,也依赖。以前是一到时间就喊着他开黑,一起聊天,打游戏,现在不到时间,感觉每时每刻都好想和他聊天。

[直播]@淡淡:2010年3月份的时候陷入一场网恋。那时候刚跟男朋友分手,有天去YY听歌,一进频道他在唱歌,他声音很好听,接触下来发现人很细腻很上进。最关键的是他买我的账,能接受我的思想,由衷地欣赏我,不嫌弃我。后来我们分分合合持续了小半年,每天打电话发信息上QQ上YY,感情还算甜蜜稳定,相约11月他过生日的时候我去深圳看他。八月份的时候他家里出了点事,回家了,前一天还频繁地发信息,第二天发了几条。第三天开始就了无音信。然后一直一直到现在。

现在看,网络就是个媒介,寂寞的人聊得来很容易就产生感情。因为它不用考虑过多的现实因素,不用每天面对生活的繁复,想谈的时候给你打个电话,不想谈的时候大可以置之不理。你通过屏幕看见的也只是他被放大无数倍的优点。假若有一天真的见面了,如果怀有很大的期许,失望说不定接踵而至。

[微博]@yibao:我的爱情,是一段微博恋情:从2012年相识,到2013年在同一个城市,再到如今,已经走过了四年的春夏秋冬。说白了,是“网恋”,一段从虚幻走到现实的爱情。2012年微博正火,微信未曾兴起。我正上大三,整天为“要不要考研”纠结。好不容易决定了,也便关注了很多跟“厦门”相关的字眼。有了同城的兴趣标签,就莫名其妙地认识了他。两个不曾谋面的人,搭讪,还网恋了走到一起,更多时候是因为能聊得来。

2013年1月,正是我大四的最后一个寒假。离过年还有十天,我骗了爸妈,谎称要去深圳实习。我见了他,似曾相识,是想象中的样子。他有点羞涩,连手都不敢牵,更谈不上拥抱了。帮我安排好住宿,陪着我各种玩耍,结局是我被家人发现,不得已在一天之内离开。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双方可以说是异地恋了。我在乌鲁木齐上大学,他在厦门工作,2013年9月,我打包了行李,来到了厦门,我们切切实实地生活在了一起。

网上相亲:大数据配对更靠谱么?

网上相亲最直接让人想起的是相亲网站,截至2016年10月,某相亲网站的会员注册量已经突破一亿。有如此丰富的用户基础,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网站可以为会员个性推荐匹配对象。相亲网站相比于网络上的萍水相逢,讲求的是速度快,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一方面,网站可以为会员提供较为丰富的个人信息,但另一方面,提供的信息未必是自身感兴趣的,而且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也是个问题。

但是相亲网站对年轻人来说,听起来似乎有点俗,于是更“掩人耳目”的网络交友方式出现了。据称微信现在有超过6亿的用户,几乎达到中国人口的一半,这样一个可以广撒网的鱼塘岂能被放过呢?有公众号发起“恋爱体验活动”,每期开放三万个名额,根据用户填写的报名信息进行匹配,定制化匹配个性和星座,匹配成功后,双方将以情侣身份在情侣广场(微信群)接受任务卡,在做任务中快速熟悉对方和融入对方生活。这种介于交友与相亲之间的形式,比起上来就谈钱谈房谈车的相亲,让人多了一点可能邂逅浪漫的想象,也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对此,网友肥猫说:“毕竟,这个耍无赖的社会,让一个人真心喜欢另一个人挺不容易。忙碌的工作,催命的上司,高额的房价和生存压力,耗费了人们大多数精力和单纯,真心实意地谈恋爱几乎是完美的有点过分的理想,更何况还有那些有钱有势的大叔和富二代白富美来搅局,把恋爱和物质一挂钩,基本上恋爱就成了少数派的游戏了。”

但是,对于大数据配对这点,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也有自己疑虑:“我愿意跟人交流,万一真的有一天技术上能完全实现两个人的匹配,过程都可以省略,那也太可怕了吧。”

责任编辑:朱玉芳

猜你喜欢
网恋交友见面
孔子论交友
闲谈“交友”
秀逗蘑菇村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测测你的网恋成功率有多少?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
在钟塔见面
网上谈情,甜言蜜语掩盖了多少真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