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初中师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

2017-05-18 15:08李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师生

李茹

“师有百行,以德为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师德修养的民族,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和蔡元培,历代先贤教育家对师德修养都提出过非常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一生践行自己的主张,成为世人的楷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恪尽“师责”

师责,就是教师的职责,它是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韩愈在《师说》一文开篇就概括点明了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同的时代对于这一共识有着不同的诠释。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教育家主张教师要以“出世”的精神干一番“入世”的大事业,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求淡泊名利,不计个人进退,热爱本职工作,专注投入的高尚品格。在今天,这个道理一样具有普遍的意义,一样需要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全新阐释他的意义:即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学习的能力,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并在任何变革和实践中不折不扣地履行这一神圣职责。

二、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中国古人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是在倡导一种为国家、为集体献身的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外敌入侵事件,这种抵御外侮的行为无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加坚定地维护了中国民族的团结统一,这充分地显示了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两个不同层次含义,爱国主义是在集体主义的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是集体主义的升华;而集体主义又是实现爱国主义的基础,是爱国主义生长的母体,不断地促进着爱国思想的提升。在中国历史上,有关体现爱国主义的名言比比皆是:清代的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强烈的为民族和国家社会而献身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學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懂得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的利益放在次要的位子,不能以损害集体的利益来谋取个人的利益。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运用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人的追求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更为适应。同样,集体主义观念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基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促使中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成切实的爱国之举,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有限的生命奉献于无限的爱国主义实践行动中。

三、让中学生明确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却使得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严重缺失。如果不加以批判的继承,就会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丧失抵御力,失去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这无疑对于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来讲是很危险的。

在高科技时代,功利主义的教育易导致学生心灵枯槁、思维定型、人生态度世俗化、行为方式功利化,使生命的诗意尽失。学生的发展是人格和才力的双向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其内核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要呼唤一种广博优雅的人文教育,借鉴传统文化,加强学生人文教育,以促成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促成学生的“精神成人”,让生命超越生理和物质,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成为一个能关注国家、面对现实世界的现代公民。

四、创设具有人文情怀的制度文化,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精神文化的制约,同时又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学校办学观念、价值观念确定后,必须依靠制度作保障,才能使其转化成广大师生的实际行为,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校在制度的制订、实施过程中,确立了以实现学校办理想和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师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推行人性化管理为手段的制度文化建设思路。摒弃那些有悖于师生主体地位的镣铐和枷锁,让“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反映在制度文化之中。

广大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愿望的融合,形成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学校创建了一系列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如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合理化建议征集制度,评议干部、评议党员制度,学生评师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既准确的反映了师生的心声,又起到了对学校决策的监督,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另外,在学校现有的规章中,既有原则性极强的硬性规定,又有充满人文情怀的人性化要求。如“教师十句忌语”、“教师十个文明行为习惯”、“科任教师育人实施细则”等规章,要求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而有关教师发展、评价的规章,我们往往根据教师的实际区别对待,如目前的班级评价制度,我们推行“一校两制,同年级两制”的评价办法,为班主任提供了发展空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舞台。

以上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浅显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教育发展和育人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师生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