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描写更生动

2017-05-18 05:49余俊
小学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漓江寒风雪山

文/余俊

动静结合,描写更生动

文/余俊

微课堂

静态是指事物静止不动,相对稳定的状态。把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就叫静态描写。动态是指事物发展变化运动的状态。一般来说,只有做到有静有动,描写的内容才会生动具体。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桂林山水》中写漓江水的一段,开头一句从侧面描写,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来映衬漓江水,这一动一静的两个画面,真是绝妙。接着,文章又从正面描写,漓江的水本来是动的,作者却首先写它的“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是动中见静。桂林的山,本来是静态,作者却选用了“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描写。这是静中有动。这样的描写方法,大家在读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更形象、更生动呢?

微荐读

在幻想中,居住在这座雪山上的花草树木,早已提前进入长达五六个月的冬眠期。由于气候环境等原因,环绕着树身向四周伸展的坚硬的树枝上,包裹着似钢铁铠甲般的冰霜,又披着一层像仙女身上穿着的轻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霎时,雪山的景色变得金黄而又明净。

凛冽的寒风时常夹着一些如琥珀般晶莹剔透的雪花,或是些不起眼的小雪团。无数阵寒风来此做客,卷来的雪花与小雪团沉积在雪山之上,松绵、柔软的雪质,足以清晰地看见人或是动物穿越此地时留下的深浅不一的脚印。当寒风吹来的时候,脚印保留不了多久,风很快就扫平了这块雪地。它轻轻一扫,就扫去了那些遗留在这儿的痕迹,也许只能看见一小块一小块凹凸不平的小雪堆,但不能确定是脚印最后的踪迹,只能幻想着,是谁曾穿过这片雪地,风又是何时轻易抹去这一切的?

——朱桉淇《冬语》

作者在写婀娜多姿的“冰树”时,用的是静态描写;在写调皮的脚印时,运用的是动态描写。一静一动,描绘出冬景的美丽。

教师名片

余俊,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曾获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微型作文讲座特等奖。著作《我教女儿玩作文》位列当当网小学通用类图书销售排行榜首位。

猜你喜欢
漓江寒风雪山
逆流而上的寒风
寒风吹(外一首)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寒风瑟瑟,谨防老年人的这些健康杀手
漓江夕色
爬雪山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竹筏上的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