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松柏非吾愿,茆屋藤床藐姑仙

2017-05-18 16:07胡月刘玲胡佳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自由理想

胡月+刘玲+胡佳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4)

摘要:“同心松柏非吾愿,茆屋藤床藐姑仙”,体现了王修微的婚恋观,因此她在经历了两次恋爱、两次婚姻后依旧坚定自己入道的理想和信念皈依佛门,始终追求心灵的自由。她游历山水,找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着布袍,拄竹杖,泛舟西湖之上,寻求心灵的宁静;皈心禅悦,剃度出家,探寻精神的超脱。理想会在一段段人生经历中悄然萌芽、逐渐壮大,只要我们不弃之,它终会在将来的某一刻得以实现。

关键词:游历山水;理想;自由

王修微七岁丧父,流落青楼,后因其才情出众,与当时的名士往来,泛舟西湖之上。龙应台在《女人与小人》一书中提到“在我学术与专业的领域里,你,凭什么叫我“小姐”?”,王修微的才情不亚于当时的大家闺秀甚至优于某些名士,因此不能因她出自青楼而贬低她,所以不能随意称呼她。在卡内基的 《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曾提到:“自己的姓名是最甜蜜的语言”、“人性的另一弱点是:最喜欢听到自己的姓名。”,可见,直呼其名或唤其“草衣道人”显得更为恰当。因为一个有理想、追求心灵的自由并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女才人完全有资格获得其应有的尊重。

一、“理想”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游历山水,找寻人生意义

吴子茂上京赶考后,虽然王修微决心等其归来,但是苦于“有黠奴挟宿债”,因而“礼白岳”,远游逃避。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许多著名的山水诗也随之而来。在《仙家竹枝词二首(同李夫人登武当山作)》一诗中她这样写道“朝罢玉宸无一事,坛边愿作扫花人”,玉宸指的是天宫、天帝或帝王的宫殿,甘愿在天宫作为一个扫花人,也想逃脱世俗的束缚,找寻心灵的自由,可以看出王微对眼前美好山水的热爱与陶醉,对出家后潜心向佛以及仙境般生活的渴望。其他诗中,如《天柱峰》中的“叨利移金畤,神霄堕碧铃。仙衣如可拂,投杖出空冥。”,从“仙衣”、“神霄”、“空冥”等词中也可以看出她的超脱。大自然的一切都在无声中指引着她,悄然在她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无声地影响着她今后的人生抉择。

2、缘结茅止生

在山清水秀的渲染下,她遇见了茅止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然而在很久之前,茅止生早已将心托付与陶楚之,后来陶楚之觉得自己病重,担心他,因而让杨宛照顾他。陶楚之病逝后,他就将情寄托给了杨宛。而王修微或许只是他在游历过程中遇到的偶然,注定不会长久。再加上王修微是一个从女性个体的幸福和自由出发的人,更加不愿甘于当前的现状。不满逐渐累加,直到茅止生将新纳的燕雪带回家中,“携之白下,示宛叔、修微”后达到了其忍耐的极限,而后终于爆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或许王修微入道想法的渐趋成熟,也有她经历的恋情、婚姻有关。女性不再只是逆来顺受、笑脸相迎的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而是可以有自己的思考的独立的个体。

二、伤于情,因而皈心禅悦

1、建生圹,自号草衣道人

离开了茅止生后,王修微回到了西湖,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此期间,与谭元春来往甚密,因此和他分别时,作了一首《送友夏友夏赠诗有天涯流落同之句》,其中这样写道“此生已沦落,犹幸得君同。”在明朝能有这样的知己观也体现出她的豁达洒脱。送别谭元春后,王修微转到庐山五乳峰参拜憨山大师,虽患病,但在孤寂无助的时刻仍有理想这一精神支柱,“孤枕寒生好梦频,几番疑见忽疑真。情知好梦都无用,犹愿为君梦里人”。从庐山归来后,她便在杭州建“生圹”,自号草衣道人,准备终老于此。

2、与李宜之结识

在礼佛期间,据李流芳《檀园集》记载“古白同寓舍,间日一相对。楚中李宗文,居停亦相近。女冠王修微,数以扁舟往来,山中差不寂寞。”可见其遇见了李宜之,开始了新的恋情。王修微是一个随心而动的女子,情至,则欣然接受;情去,则潇洒离开。我认为她为生活增添了属于她自己的色彩,令人艳羡。

三、明灭后入道

1、理想照进了现实

理想与现实在一次次碰撞后,王修微终于迎来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在明清鼎革的时代,她积极、主动地选择了入道。曾有人将她与杨宛进行对比,一个清静无为、一个热衷入世。钱谦益在其《列朝诗集小传》中这样写道“道人(王修微)皎洁如青莲花,亭亭出尘,而(杨)宛终堕落淤泥,为人所姗笑,不亦伤乎!”,由此可见,这完全是其品性使然。虽沦落红尘,但依旧“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着自己平静安逸的心性。也许从表面上看,王修微的入道许是与明朝的灭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殊不知,对道的虔诚和向往早已在一次次磨砺中愈发壮大,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实现之罢了。

2、“神仙眷属”终归难以实现

王修微曾在《湖上次韵答黄孟畹夫人》一诗中这样写道“刘纲夫妇霞为骨,谢蕴家庭雪作篇。”,可见其对那样家庭生活的向往。若是可能,也许她也想和许誉卿成为神仙眷侣,一同入道、入佛。有一种名为“神仙眷属”的丹法,在《不二元君法语·女功内丹》中女真孙不二写道“蓬岛还须结伴游,一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陈撄宁先生早年也在《扬善》、《仙道》杂志中曾撰文非常推崇此种丹法,称“人元双修,即夫婦同修同证之法,且非生有夙慧者不能行,非夫妇二人程度相等者,则必遭对方之掣肘,而亦不能实行。故必遇上上根器,而且夫妇二人一心一德者,方许传授”,又说道:“道教全真派,即是模仿佛教而作,是后起的,不是古法。古法修炼,皆是夫妇二人同心合意,断绝俗情,双修双证,与孤阴寡阳的制度大相悬殊。刘纲、樊云翘二位,乃夫妇双修中最负盛名者。”然而,许誉卿却并不能如此专一对王修微,对道教等非如此虔诚。即便是在王修微死后,许誉卿为僧后,也与卞敏有过一段情缘,与宋江名妓王彩生也交情匪浅。

四、理想照进现实后带来的感动与思考

通往理想的道路总是漫长而又曲折的,但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初心,我们终将实现之。马云曾说过“梦想总是要的,万一实现了呢?”。梦想渗透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为它喜、为它忧。它总能在我们无助彷徨的时候跳出来,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指引着远方的路。

不要害怕世俗或周围人的目光,不要过于理会他人的指点。在封建时代,嫁与一个好男人,从此便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才是应该做的。再加上,身为一个名妓,能与名仕结合也是一个极好的归宿。然而,她却没有顾忌世俗的目光,让“入道”这一理想逐渐生根发芽。正是因为这份“特立独行”,她的理想最终才得以实现。

要一步步靠近梦想,不论迈出的那一步是否微小。不管我们走得有多慢,只要坚持下去,终将到达终点。王修微游历了山水;向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近代禅宗最大成就者憨山大师(即德清和尚)当面求教;为自己建了“生圹”,自号为草衣道人;向许蛮袒露自己的志向,并希望他也能加入自己。她是一个实际的行动者,因而能越来越靠近梦想。

在学习了王修微的事迹后,我认为明代名仕总是不能专情如一,他们让王修微交付真心后又粉碎其希望,迫使她去“礼白岳”、皈依道从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由此可见,唯有努力和真心不会辜负自己,理想终将照进现实。

猜你喜欢
自由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龙龙的理想
理想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