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与妇女

2017-05-18 21:02齐麟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教信仰妇女

齐麟

(杭州师范大学 钱江学院文法分院 杭州 310012)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妇女是宗教重要的追随者,并从三方面把妇女对宗教的需求表现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对妇女如何信奉宗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宗教;妇女

一、妇女是宗教重要的追随者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所以随着世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人们人生价值观的演变过程中,宗教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宗教与妇女的关系非常密切,妇女始终是宗教的积极支持者和虔诚信奉者。尽管各大宗教中对妇女歧视并未消失,但这并不妨碍妇女对宗教投入的热情。世界几大宗教在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几乎都有一批虔诚的女性支持者。倍倍儿指出:基督教所取得的成就的大部分依赖于妇女。不论是在罗马帝国的居民中还是在野蛮部落中,妇女在把人们的信仰转向基督教上起着巨大的作用。伊斯兰教初创之际,默罕默德之妻海蒂彻的支持是关键,她本来是一富商的遗孀,提供大量财产支持了默罕默德的创教。佛陀在世时,信佛妇女为他布施,跟从他听道并参加朝圣的妇女大有人在。在当今的各大宗教中,妇女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在信教的群体中,妇女的人数是多于二分之一的。

笔者笃信佛教,每逢初一十五或佛教节日去寺庙拜佛时,几乎80%多的拜佛者是妇女。由此引发我很多感想。决定写此论文。

二、 妇女对宗教的需求表现

(一)是精神的依靠和归宿

费尔巴哈把依赖感视为宗教产生的重要心理根源,他说:“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他把依赖感解释为人的一种感觉或认识。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人所依赖的对象从具体的物体发展成为精神实体。他们集中了人类善与恶的本质,寄托了人类所追求的希望,成为信奉者的精神支柱,依靠和依赖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很容易产生依赖感,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上总处于弱者的地位,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使男性成为女性的依赖者,很多女性在观念上也希望接受强者的保护。而宗教中的神,正是人们感到危机和软弱之时成为人们依赖的对象。

(二)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人类社会进入夫权制以后,就出现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发生了主与从、尊与卑的变化。数千年以来的社会中,男性成为了社会的主宰,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女性的价值只能以男性为参照物来确定。为妻、为母是其价值的体现,此外,别无价值可言。

但在上帝面前,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没有性别之分。耶稣赐福给穷人、罪犯,也赐福给妇女。佛教也有同样的补偿:诚心拜佛可以赎罪,来世可以进入轮回。在上帝和佛祖面前,男女在精神上没有贵贱之分,在教导女子要顺从丈夫的同时,宗教也教导丈夫要爱护妻子。基督教、伊斯兰教均不鼓励教徒轻率地离婚,而是要求夫妻双方各尽其责,共同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社会是妇女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领域。早期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的女性中,不少活跃于政治、教育、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杰出人才。宋庆龄、吴贻芳,林巧稚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在事业上的成就,体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成为广大妇女的楷模。

在我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女性在就业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男性多,女性成才的道路比男性艰巨,而女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丧失自信,放弃追求。有宗教信仰的女性往往会用神的话语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出了家庭和社会外,妇女在宗教组织中也是发挥才干的场所,在一些基层教会中,教会的领导由女性担任的有许多,这也是她们展现自我价值的场所。

(三)是社交需要

宗教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是以信仰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共同的信仰、集体的活动、信教者之间互相关心和帮助,使孤独的个体融入集体之中,满足了她们交往的需要,特别是信教的老年妇女。老年妇女退休后,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脱离了忙碌的工作,离开了集体环境,人际交往减少,与社会的分离使她们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这一时期的老人,儿女都已经长大,相继成家立业。青年人由于工作、家务及教育子女的任务繁重,对老人的关心变少,家庭关系趋于松散,即使与儿女生活在一起,由于两代人的共同语言很少,老人自然会产生孤独感。教会的基层妇女群体,她们有共同的信仰,有时间聚在一起唱诗祷告,为有困难的信教朋友送上关怀和帮助,使孤独的心灵备受温暖。在宗教活动中,最积极的就是那些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又无所事事的妇女,她们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回了群体,满足了社交的需要,充实了晚年生活。

三、妇女如何信仰宗教

在论述妇女如何信奉宗教这个问题时也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社会角度出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這个战略目标,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首先就是要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而从我们宗教角度来讲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坚决抵制邪教,反对分裂。

而从家庭角度来讲,妇女信奉宗教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影响家庭的和谐。如果家庭中有人反对宗教,或对宗教抱有偏见,一定要调整好这个关系。宗教信仰讲究自由信教,一切以和谐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

而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区分封建迷信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不要过于信仰宗教而导致生活的困扰。信仰宗教不能破坏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和谐,要以身心安康为目标。在身体遇到疾病的时候,不能因为盲目信教而放弃就医。

参考文献:

[1]罗伟虹,宗教与妇女的心理需求[J]妇女研究论丛,1997(2)

[2]罗萍,世界宗教文化建构的妇女形象[J],武汉大学学报,2013(04)

猜你喜欢
信教信仰妇女
信仰
漫画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当代妇女的工作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
父母信教影响子女入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