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问题研究

2017-05-18 09:55朱良华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梧州试验区广东

朱良华,林 莉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2.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问题研究

朱良华1,林 莉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2.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在北部湾自贸区意外落选、广西自贸区建设遇挫的当下,争取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可以成为广西建设自贸区的新方向。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新增长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不仅有利于试验区自身,还将为广东自贸区提供必要的腾挪空间。从地区GDP、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来看,相关城市经济具备协同发展的历史基础,同时,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发展规划契合广东自贸区的建设方向,这为其纳入广东自贸区提供了现实依据。建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按照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市场主导、渐进式推进原则,主动承接广东自贸区的溢出效应,积极服务于广东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力争早日纳入广东自贸区。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东自贸区;区域经济协同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9月1日,商务部长接受新华社媒体专访时透露,被寄予厚望的广西北部湾自贸区意外落选第三批自贸区试点。从国家层面来讲,短期内不太可能开启第四批自贸区的申报。这意味着广西的自贸区建设之路将愈加坎坷。痛定思痛,当下适时考虑争取将广东自贸区扩围至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或许可以成为广西建设自贸区的新方向。

2014年7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协同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划包括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七市和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四市,同时,将广西的桂林、贺州、玉林作为延伸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设立,源于2011年12月11日粤桂两省(区)人民政府签署的《“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新增长极,正致力于建设成为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和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肇庆市和梧州市两市交界为中轴,在肇庆市封开县城西北、梧州市白云山以东沿西江两岸布局。发展规划显示,试验区范围由主体区和拓展区组成,共14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沿西江南岸以省界为轴,梧州、肇庆各占8平方公里(含拓展区各3平方公里),共计16平方公里。试验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资源型产业、物流及生产性服务产业、旅游养生及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到2020年和2030年,试验区开发建设面积将分别达到50平方公里和14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将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000亿元[1]。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上接滇、黔、桂等资源富集区,下连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所依托的梧州和肇庆交界地区既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直接向西部转移、打开大西南和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节点,具有开展东西部互利合作的良好基础,完全有可能成为探索省际区域一体化合作的一条新路径。

2014年12月,广东从提出设立自贸区的27个省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二批自贸区的省市。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区”)由广州南沙新区、深圳蛇口片区和珠海横琴新区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16.2平方公里。它立足于广东与港澳的深度合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粤港澳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全国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地[2]。其中,位于珠三角中心、与港澳相邻以及拥有深水码头的广州南沙新区将重点打造成为进口商品展示仓储分销配送中心、国际采购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的集拼中心;前海则利用CEPA的政策优势吸引一批服务业的聚集,形成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蛇口工业区是招商局全资开发的全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将注重制造业的发展;而横琴新区已初步形成以旅游、金融、商务服务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2]。对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问题进行研究,既是广西“双核驱动”战略实施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广西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必然要求。可以为当前自治区政府利用“双核驱动”战略助推打造广西经济“升级版”、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是,在全国经济正在换挡调速的当下,如果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能够成功被纳入广东自贸区,将极大地增强珠三角、北部湾两大经济区的融合互动,同时,自贸区的特殊优惠税收和改革红利也将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设带来全新的发展动力。

发展经济学家赫尔希曼曾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力量的作用倾向于拉大而不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审慎的政府干预有助于抑制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增强“涓滴效应”[3]。因此,结合广西“双核驱动”战略的现实背景,对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政府出台适宜的政策建言献策,无疑是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的现实意义

(一)对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的意义

1.可以充分享受自贸区的利好条件

广东自贸区设立了鼓励自由贸易的优惠政策和极具吸引力的激励计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一旦被成功纳入,就能享有自贸区的经济体制、税收制度以及监管制度,比如免除部分原材料进口关税、“免税期”“税率折扣”,鼓励外资企业雇佣和开发东道国的劳动力资源等。除了制度红利外,如果能够按照自贸区的标准进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试验区内的企业将能获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和服务。此外,被纳入广东自贸区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的企业将拥有一个宽松的商务环境。尤其是在海关监督方面,将享受“境内关外”政策,采用标准化的监督流程和最简化的政府管理体制,对投资申请和许可基本实施“一站式”服务。

2.加快对接珠三角产业发展体系的步伐

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投资环境与广东自贸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之后,不仅能与自贸区统一投资环境,而且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试验区内各园区承接产业的战略地位、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承接的产业以及保障设施等规划,为广西加快对接珠三角产业发展体系提供示范。

3.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的发布,意味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也应运而生。试验区的诞生就是为了打造广东广西一体化、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平台。若试验区能把握广东自贸区扩围的机遇,参与到自贸区的建设中,将成为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也将有利于珠江经济带各省区在中央政府的统筹下实现更紧密的整体协同发展。

(二)对于广东自贸区建设的意义

1.是粤港澳“前店后厂”产业分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制造和开发新产品进行对外销售,扮演着“店”的角色。珠三角经济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着“厂”的角色。不过,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正遭遇珠三角经济区生产成本上升的挑战,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水电费用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不少外资企业无法承受高额的生产成本,面临着转型或转移的压力,甚至有些投资者已经将资本转移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外资企业一旦大规模撤离,将不利于广东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如果广东自贸区扩围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鼓励部分企业转移过来,利用试验区内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和水电等资源的优势,那么,“前店后厂”的产业模式将会持续活跃于粤港澳经济合作。

2.有利于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

为优化产业结构,广东省正在实施“双转移”战略,即把发达地区的产业和劳动力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以腾出足够空间让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这也是珠三角经济区和广东自贸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后,将会为广东破解环境资源压力加剧、土地瓶颈制约突出、社会管理压力加大等发展难题提供腾挪的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政府预计未来5年内将投入超过400亿元的财政资金用于实施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要求每一个欠发达地市至少建立一个产业转移园,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被纳入广东自贸区后,将可以为“双转移”战略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同时为广东自贸区提供更加广阔的腹地支撑。

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的现实依据

(一)相关城市经济具备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涉及到的城市主要是肇庆和梧州;广东自贸区则主要是由广州、深圳、珠海的部分区域构成。下面以相关城市历年的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从地区GDP、投资、消费、出口等维度对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简要分析。

1.地区GDP增长情况

表1列举了2000年以来,广东自贸区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相关城市的地区GDP绝对值与增速变化情况。

表1 相关城市地区GDP(单位:亿元)

年份广州绝对值增速(%)深圳绝对值增速(%)珠海绝对值增速(%)梧州绝对值增速(%)肇庆绝对值增速(%)20002492.74———2187.45———331.43———127.08———249.78———20012841.6514.002482.4913.49368.3411.14139.059.42267.967.2820023203.9612.752969.5219.62409.0411.05153.1610.15293.669.5920033758.6217.313585.7220.75476.7116.54162.005.77328.3011.8020044450.5518.414282.1419.42551.6815.73196.6121.36390.5618.9620055154.2315.814950.9115.62634.9515.09228.4016.17450.5715.3720066073.8317.845813.5617.42751.8918.42270.4218.40493.039.4220077109.1817.056801.5716.99895.9019.15319.5718.18593.1020.3020088215.8215.577806.5414.78992.0610.73400.1225.21715.8520.7020099138.2111.238201.325.061038.664.70453.6513.38862.0020.42201010748.2817.629773.3119.171210.7916.57579.2827.691085.8725.97201112423.4415.5911515.8617.831410.3416.48742.4928.171324.4121.97201213551.219.0812971.4712.641509.247.01832.5812.131462.3510.42201315497.2314.3614572.6712.341679.0011.25991.7119.111660.0713.52201416706.877.8116001.829.811867.2111.211062.007.091845.0611.14201518100.418.3417502.999.382024.988.451078.601.561970.016.77年均增速(%)14.13———14.87———12.82———15.32———14.76———

数据来源:根据2001-2016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从地区GDP绝对值可以看出,各个城市的地区GDP规模差异较大,自2000年以来,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梧州的年均名义增长率最大,达到了15.32%。珠海的年均名义增长率最小,但也有12.82%。从环比增速来看,广州和深圳的变化形态基本相似;珠海、梧州、肇庆3个城市的地区GDP变化趋势也比较接近。说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涉及的城市与广东自贸区的依托城市过去16年的经济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趋同性。

2.地区投资增长情况

投资、消费与出口被认为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表2反映的是相关城市2000-2015年的投资总额。2000年以来,除梧州在2013年投资总额略有下降之外,所有城市均出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其中,梧州、肇庆的投资增长较快,年均增速超过了20%。广州、深圳由于投资规模已经达到较大体量,所以年均增速相对要慢一些。从环比增速来看,广州、深圳的投资规模变化速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珠海、梧州和肇庆地区投资总额的变动趋势则比较接近。

表2 相关城市2000-2015年的地区投资总额(单位:亿元)

年份广州绝对值增速(%)深圳绝对值增速(%)珠海绝对值增速(%)梧州绝对值增速(%)肇庆绝对值增速(%)2000923.67———677.12———95.08———20.73———75.29———2001972.505.29716.675.84104.8710.3026.3226.9783.8911.422002999.332.76799.8411.61120.5314.9330.1414.5194.1612.2420031160.2616.10949.1018.66141.0517.0241.7038.35114.6621.7720041312.7113.141090.1214.86179.8527.5173.0475.16145.2426.6720051514.0115.331182.328.46218.2321.3499.8936.76178.0122.5620061687.1111.431287.438.89256.2817.44121.9422.07216.9421.8720071858.6410.171345.004.47339.3232.40151.3724.13270.5724.7220082101.4513.061464.328.87351.323.54198.3131.01326.3120.6020092659.8526.571709.1516.72410.5116.85330.3766.59462.7741.8220103263.5722.701944.7013.78501.5522.18468.4241.79625.2135.1020113412.204.552060.925.98637.3927.08631.6534.85710.0313.5720123758.3910.152314.4312.30787.6223.57858.0935.85852.6020.0820134447.3018.332490.207.59960.8922.00850.30-0.911007.7818.2020144889.509.942717.429.121135.0518.12926.368.951138.7312.9920155405.9510.563298.3121.381305.1414.991061.3014.571330.0316.80年均增速(%)12.12———10.71———18.30———27.95———20.23———

数据来源:根据2001-2016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3.地区消费增长情况

表3反映的是相关城市2000-2015年的地区消费总额。2000年以来,各地区年均消费增速均超过了12%,其中,肇庆为最高。

表3 相关城市2000-2015年的地区消费总额(单位:亿元)

年份广州深圳珠海梧州肇庆20001121.13735.02121.1757.5577.3120011248.28832.04135.1063.3285.4320021370.68941.94150.9169.5496.19

年份广州深圳珠海梧州肇庆20031494.271095.13167.4476.40107.7220041677.771250.64189.2271.31120.8620051898.741437.67220.1485.55142.2920062182.771671.29255.5298.04167.9420072595.001915.03301.47115.59196.8320083140.132251.82359.74146.54233.8120093615.772567.94404.46171.09275.7820104500.283000.76486.03191.77332.8920115243.023520.87567.86224.08389.7120125977.274008.78635.20257.21433.3920136882.854433.59720.52292.30493.1220147144.454919.00815.71328.30559.9020157932.965017.84913.20364.90632.36年均增速(%)13.1212.7313.5912.3914.28

数据来源:根据2001-2016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图1则显示的是各地区消费总额的变化情况。总体来看,虽然各个城市的增速存在一定差异,但各个城市的消费增长趋势相近。从曲线形态上看,广州、深圳的变化形态相似程度较高,而珠海、梧州、肇庆3个城市消费走势的相似程度较高。

图1 各城市地区消费总额的变化情况

4.地区出口增长情况

表4反映的是相关城市2000-2015年的地区出口总额。2000年以来,广东自贸区城市的出口增长十分迅猛,其中,珠海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4.48%。在这些城市中,梧州由于经济体量相对要小、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使得地区出口总额的增速要慢一些。

表4 相关城市2000-2015年的地区出口总额(单位:亿元)

年份广州深圳珠海梧州肇庆2000117.90345.6436.461.247.402001116.23374.7637.881.437.622002137.76465.4252.031.839.012003168.89629.7169.092.2010.982004214.74778.4390.392.5712.402005266.681015.22107.682.9314.162006323.771359.59148.432.9117.632007379.021685.42184.773.2221.732008429.641797.12211.693.6124.172009374.051619.79177.833.8820.302010483.792041.80208.624.4525.972011564.682453.99239.775.2533.082012589.152713.56216.374.4137.812013628.073057.02265.814.9948.262014727.072843.62290.155.0846.172015808.342635.57287.924.5947.67年均增速(%)13.8013.8914.488.0813.00

数据来源:根据2001-2016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综合来看,自2000年以来,不管是从地区GDP来判断,还是从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指标来判断,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广东自贸区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变化情况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充分地说明,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具备有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历史基础。

(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1.资源禀赋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广东区域位于封开县。封开县为全国农业综合项目开发示范县,西江、贺江贯通全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松脂,为中国县级之冠,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松脂之乡”。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广西区域位于梧州市,该市有矿产资源钛、金、铜等30余种;耕地面积8.92万公顷,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林业用地面积95.44万公顷,是国内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松脂生产基地之一,2013年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达75.6%;水资源十分丰富,兼有航运、灌溉、发电作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2.交通条件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地处“三圈一带”(1)交汇节点,是东西部边界、省际边界和流域边界交际叠加区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河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的重要节点,是广西“双核”驱动和广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支点。距离梧州中心城区20公里;距离肇庆中心城区170公里;距离封开县城中心区15公里。“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管道贯穿全境。西江黄金水道从试验区中间穿过,3000吨级船舶可直达粤港澳,现有李家庄、塘塬、紫金村、中储粮、平凤(在建)5个码头共12个泊位,年吞吐量可到5000万吨以上,其中,李家庄码头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试验区周边公路、铁路、水运、管道、航空5种交通运输方式全部具备,形成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见表5)。

表5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交通一览

交通种类建设情况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已建成线路岑梧高速洛阳—湛江梧州—北海西江二级航道南梧高速武昌—湛江梧州—深圳长洲水利枢纽桂梧高速上海南—湛江梧州—珠海藤县深水港码头广梧高速梧州—南宁梧州—桂林蒙江码头梧贵高速贺州—南宁集装箱码头梧马高速南广高铁建设及规划中的线路广佛肇高速

数据来源:根据政府相关新闻报道整理得到。

3.产业基础

试验区依托的肇庆、梧州两市拥有相对发达的出口制造业。其中,截止到2015年11月,梧州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98.78亿元;而2016年1月至8月肇庆的出口交货值就达到了1781.98亿元。除此之外,梧州还是全国最大的人工宝石加工基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设双方将重点推进家电、家具、纺织服装(不含印染)、电子信息、机械、船舶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养生健康、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农业,优先发展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支撑型现代服务业[4]。

4.政策机制

试验区打破边界区域行政政策的掣肘,将享受两广叠加的优惠政策;还将享受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广东地区的“珠三角发展规划”振兴粤西北战略、“先行先试”“双转移”以及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东盟开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老少边穷等政策资源的叠加。同时在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利益共享,整合优化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试验区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由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签署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给出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可以享受23条优惠政策,其包括土地政策6条、财税政策5条、金融政策7条、开放合作政策2条、生态环保3条[5]。

(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符合广东自贸区的建设方向

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而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广东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需求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在人力资源、原材料供应、电力供应、产业配套等领域,为广东自贸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目前来看,珠三角经济区以现代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为主,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第二产业为主,产业梯度存在融合互动的可能性。从发展方向来看,广东自贸区的发展方向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丰富、土地成本较为低廉的粤西地区或接壤广东的内陆省份,同时保留和支持发展潜在的、未来可能比较有优势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基础完全可以承接来自广东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根据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还将有能力进一步为广东自贸区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提供支撑。

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的策略建议

(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的基本原则

1.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原则

首先,要以试验区的比较优势(包括相对比较优势和绝对比较优势)作为申请加入广东自贸区的基础。倘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没有显著的比较优势,那么广东自贸区也就缺乏整合的内生动力。试验区必须要让广东自贸区意识和感受到自己是有利于实现它们更好、更快地发展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要想成功纳入广东自贸区,还必须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各方利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是多个主体协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只有在合作过程中满足各自利益所需,大家才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积极性。

2.市场主导原则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具有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生产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先进、鞭笞落后的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机制,从而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实现以较少投入取得最大产出的要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就是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我们虽然承认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有形之手”来驱动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但是并不是说政府可以替代市场。企业才是市场真正的主体,政府的宏观调控仅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切实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地位,才有可能被纳入广东自贸区。

3.渐进式推进原则

所谓渐进式推进,就是做好长期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先当承接“溢出效应”、再获取协同效应,先易后难、逐步实施。其实,广东自贸区的申报与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上海自贸区试点获得可复制的经验之后,进行第二次自贸区扩围的时候才获批的。渐进式推进原则的内涵就是说,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争取享受广东自贸区政策红利这件事情上,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好长期规划,稳打稳扎,逐步实施。考虑到当前广西北部湾自贸区未能获批的客观现实,以及珠三角经济区对肇庆和梧州的经济辐射能力更强、溢出效应更大,广西建设自贸区的思路可以考虑调整为,首先促成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被纳入广东自贸区,待到时间成熟之后,再去争取设立北部湾自贸区。

从上海自贸区的试点经验来看,自贸区的建设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要想建成为自贸区,则必须在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并以行政管理流程优化来构建相应的常态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尤其是要尽快建立“负面清单”监管模式和以“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一证三码”等为核心内容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优化管理流程,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实质性提升[6]。因此,渐进式推进原则的另一层涵义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可以先考虑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自贸区的要求与条件建立园区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和权益保障的法治机制,促进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和商品在区域之间合理流动,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如此一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最终被纳入广东自贸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的路径设计

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认为,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这就是著名的点轴开发理论。借鉴这一理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在寻求纳入广东自贸区和北部湾自贸区的进程中,可以考虑构建“先点后线”路径。

1.“点”突破:主动承接广东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即与广东自贸区的有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积极跟踪和研究广东自贸区的产业发展及相关配套政策,遴选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具备竞争优势的若干产业作为重点突破,主动承接自贸区的产业转移,倒逼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园区产业结构,尽可能分享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从而带动园区的建设发展。

2.“线”联接:积极服务于广东自贸区的建设发展

在实现“点突破”的基础上,主动对接自贸区的“需求溢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园区与广东自贸区基于产业链的紧密联接和融合互动,获得协同效应。梧州、肇庆从城市功能上主动融入广东自贸区,树立“宜游、宜居、宜创”的自贸区“后花园”的城市定位。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则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园区的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引导和支持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联动发展,并考虑适当发展物流金融、第四方物流等增值业务,提升物流业附加价值。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则可以考虑加大西江文化、珠江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推动旅游与互联网+、文化、宗教、工业和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产业从观光向休闲、体验和养生方面转变。

[注释]

(1)“三圈一带”指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

[1]吴凌平.《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正式实施[N].广西日报,2014-05-08.

[2]梁少毅,任玎.广东自贸区发展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128-129.

[3]周金荣.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39-41.

[4]陈贻泽.建立合作新平台,探索共赢新模式[N].梧州日报,2012-11-30.

[5]杨苑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专题协调会召开[N].梧州日报,2015-11-17.

[6]俞建雄.龙岩对接福建自贸区的应对策略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3.

(责任编辑:覃华巧)

Analysis of Issues Arising from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of Guangdong—Guangxi Cooperation with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Zhu Lianghua1, Lin Li2

(1.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2.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Now that the project of Beibu Gulf Free Trade Zone has failed to be approv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xi Free Trade Zone has encountered some setbacks, push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of Guangdong—Guangxi Cooperation and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is a new path for Guangxi to construct its free trade zone.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 of Zhujiang—Xijiang Economic Bel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of Guangdong—Guangxi Cooperation and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not only benefit the experimental zone but also provides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with a larger space. Judging from a statistic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ndexes in terms of GDP, investment, consumption, exports, etc., the economies of the cities involved in the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have had a historical foundation for synergetic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of Guangdong—Guangxi Cooperation has been provided with excellent basic conditions and its development planning has been made in lin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of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All these mentioned above provide a realistic basis for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with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of Guangdong—Guangxi Cooperation shou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n-win and mutual benefit, market-orientation and gradual pushing-forward, initiatively carry on the domino effect of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and actively offers services to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doing all it can to earlier combine itself with 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Zone of Guangdong—Guangxi Cooperation; Guangdong Free Trade Area; Synergy of regional economy

2016-12-06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梧州学院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课题(XJJJD201505)的阶段性成果

F127

A

1673-8535(2017)01-0014-09

朱良华(1980-),男,湖北仙桃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读博士生,梧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收入分配。

林莉(1987-),女,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梧州试验区广东
中共梧州城工委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