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释放三大生态红利

2017-05-19 22:54岳振冉阿建刘悦
当代贵州 2017年12期
关键词:黎平污水处理污水

岳振++冉阿建++刘悦

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绿色产业红利、环境质量红利,贵州“努力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作为依然“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是十分迫切的历史任务。而今,既要“赶”又要“转”的辩证发展实践,成为当前全省上下最激动人心的攻坚图景。

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强音。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各地在园区建设、产业选择、项目引进等方面,都明确表态“经济增长不能牺牲自然环境”。

在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的“十二五”期间,贵州完成营造林2161万亩,治理石漠化82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万平方公里;淘汰落后产能3080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

“老百姓既讲温饱也讲环保,生态质量已经事关我们的生活质量,是民生所需。”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强调,要通过制度安排、法制保障和政策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红利和福利。

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绿色产业红利、环境质量红利,贵州“努力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生态制度:

绿色发展动力之源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条件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力量应该逐渐加强。贵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在生态红线划定、自然资源审计、环保补偿机制、河长制等领域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逐步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为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了坚实制度力量,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红利持续释放。

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开宗明义: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活动,应当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不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抵触。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治理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品质。2009年,贵州省政府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在上游黔南州与下游黔东南州区域间,创新建立了清水江流域水污染补偿机制。

2014年4月,按照“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赔偿”的原则,贵州在毕节市和遵义市之间建立上下游区域间横向的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考评机制。

而今,八大河流实行“河长制”,赤水河、乌江、清水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今年初,贵州在全省安排部署河长制。根据安排,由省长担任“总河长”,分管水利和环保的副省长任省级“河长”;流经贵州省全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59条河流中的14条省管河流以及草海,由省级“河长”负责;省管河流所经市(州)和县(市、区、特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辖区内省管河流河段的市(州)河长和县(市、区、特区)河长。

在生态考核方面,贵州在2014年便取消对关岭、紫云、赫章等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GDP考核。新的考核体系中,增加了“营造林任务保存率”和“森林覆盖率”两项生态环境考核项目,“生态环境類”占据20%权重。

贵州在全国率先制定生态环境损害和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的问责制度,对法律监督、纪律监督与问责监督进行有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责任追究有了统一规范和标准。

作为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之一,2016年11月,《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实施。“方案”意在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让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贵州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通过有效制度建设,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贵州越来越“珍贵”,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绿色产业日趋繁荣,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经济增长的绿色含量显著增加,让贵州成为一块新兴投资宝地。

贵州正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绿色发展市场规则,完善绿色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管控机制,优化绿色发展法治环境,致力于探索创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成果。

绿色产业:

农特产品触网“泉涌”

“要持续释放绿色产业红利,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点抓好生态旅游业和绿色农产品两件大事。”2月下旬,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网络化、利益股份化发展,开辟黔货出山绿色通道,让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陈敏尔说,贵州将实现绿色农产品“泉涌”,向市场提供更多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

把绿色农产品推出去,贵州各地积极行动。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黎平通过电子商务开辟绿色农产品市场,拓展了农村市场“进路”与“出路”,农民获得市场信息更直接、市场选择机会更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宽。通过电商平台,农特产品能更好地卖出大山,有效增强了农村经济活力。

王文超是黎平侗乡福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黎平利用电商推销茶叶第一人。在大学一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文超看到一篇大学生淘宝创业月收入8000元的新闻报道。这篇报道触发了他利用电商销售茶叶的想法。

大一暑假期间,王文超借了一台相机,把他家茶山和茶叶加工过程拍了个遍,然后笑呵呵地对父亲说:“爸,我带点茶叶去网上卖吧。”

就这样,王文超开始了他的淘宝卖茶生涯。

在学校,只要有空,王文超常常守在宿舍里卖茶叶,与全国各地消费者讨论黔茶。通过网上卖茶,王文超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桶金”,靠自己努力解决了大学学费、生活费。

2012年,王文超大学毕业,与大多数同学一样,他面临就业与创业选择。那时候,他根本没想过把做茶叶当做自己的事业。毕业后,他甚至把自己的网店关掉了,准备找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找工作期间,不停地有顾客打电话给王文超,要向他购买茶叶。

让王文超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一位赵先生,三年来,他都在网上买王文超的茶叶。通过买茶、卖茶、品茶、论茶,他们成了未曾谋面却早已心意相通的茶友。

一天,赵先生的儿子打来电话,说他父亲这段时间生病住院了,在医院一直念叨“黎平香茶”,他想在王文超的网店买茶叶送给父亲。

接到这个电话,王文超很是激动,眼泪都流出来了。

王文超最终还是决定回家,和父亲一起专心做茶。

回到黎平家里,王文超开始组建自己的生产、营销团队,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不久,他们便创造了黎平茶叶在互联网上的骄人业绩,突破了茶叶电商年销售额500万元大关,带动一批返乡农民工种植、经营茶叶。

与侗乡福一样,黎平56民族特产商贸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电商企业。他们通过建立网上商城,把黎平的香茶、腌鱼、侗果、腌肉等侗家特色食品卖到全国各地。

“人们对食品品质需求很高,可是以前,我们黎平特色农产品却常常卖不出去,是电商搭起了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讓我们的农特产品直接变成白花花的银子。”黎平56民族特产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安桃说。

通过“农村淘宝”平台,黎平百姓能够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生产生活用品,并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广到电商平台,巩固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实现“黎货出山”、电商助农,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回顾历史,贵州一些地方经历了贫穷与生态破坏恶性循环的发展历程。就全省而言,在经过“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否兼容”的争论、忧虑后,贵州用正确的产业选择,诠释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着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去年,贵州在绿色发展的标志性产业领域再上台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园区完成产值1976亿元,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占比提高到32.6%;生态利用型产业、循环高效型产业、低碳清洁型产业、环境治理型产业“四型”绿色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

旅游业是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贵州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总人数5.31亿人次、总收入5027.54亿元,分别增长41.2%、43.1%,其中入黔游客增长50%,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增长17.1%,新发现未开发旅游资源5.16万处。旅游业是“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产业,是一个民生产业、绿色产业,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都可以从中得益”。

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为贵州撕下贫困落后标签提供了战略行动指引。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终端制造业以及大数据产业,都在以较低的环境成本蓬勃发展。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及时阻止、拒绝了具有潜在污染风险的项目,为产业园区和当地百姓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环境质量:

提升生态颜值和气质

“持续释放环境质量红利。”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着眼筑牢绿色屏障、建造绿色家园,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强力推进磷化工、火电、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提升多彩贵州颜值和气质。

在赤水市,城区、景区污染源治理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污水治理的“赤水答卷”,生动展示了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有效实践。

“我们厂污水收集率超过95%,污水处理率能达到93.5%以上,已经超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要求达到85%的标准。2016年,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超过500万吨。”赤水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厂长喻洪伟说。

赤水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是全市污水处理的“主力舰”。 在此,污水经过打捞、泵房提升、沉沙等一系列工序之后,在一座占地约500平方米的生物池,运用AmOn技术(活性污泥一步法),将清水和污泥进行分离,污泥会被运送至垃圾处理场卫生填埋,而清水则进入监测站房,经过紫外线消毒后排放。

按照环保要求,我们建立了在线监控系统,并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环保监控,保证数据真实。”在监测站房,喻洪伟说,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能极大维护赤水旅游城市的颜值,保护赤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

赤水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独特而丰富,有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赤水丹霞,有见证亿万年历史变迁的植物活化石桫椤,有一碧万顷的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有气势磅礴的赤水大瀑布……

厕所卫生状况是观察景区文明的“一扇窗户”,其污水能否得到有效处理,直接影响游人的旅游体验。“景区平均每天有数千人来游玩,节假日更是达到上万人。四洞沟风景区共有12个厕所,每个厕所都有简易的污水处理设备,2013年以前,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河里,许多游客对处理后的排水是否达标产生了质疑。”四洞沟风景区经理祁登洪说。

为了更好保护四洞沟景区生态环境,赤水市环保、水务、旅游等部门商议决定:每个厕所配套一个小型的生态湿地污水处理池。从厕所流出来的污水,经过生态湿地污水处理池中芦竹、大聚藻等植被过滤,能有效降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指标BOD(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的数值。

据祁登洪介绍,四洞沟风景区成立了一家专门的清洁公司,保障污水处理的运行和维护。

水更干净了,景区的吸引力也更大了,游客也就更多了。

赤水市水务局供水科科长王晓明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市污水项目累计总投资3.39亿元,已建成污水处理设备42个,日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能力近4万吨,辐射集镇及新村聚集点约24万人,1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污水处理100%全覆盖。

“以前污水乱排放,一到热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漫天飞,路人都是皱眉掩鼻。后来实施污水集中处理,每家都修建了污水管道,污水有了去处,生活环境终于变好了。”复兴镇居民李文先说。

复兴镇是赤水河的重要码头,商贸繁荣。以前,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足,居民生活区域污水横流,百姓多有怨言。后来,通过集镇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复兴镇修建了延伸到户的污水处理管网,将污水收集到下游的小河口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目前,赤水市新增污水管网约200公里,污水治理工作逐步向乡村推进。“通过污水处理和环保宣传,生活环境干净了,亲戚来串门也不再捂着鼻子。”居民王芳金说。

目前,赤水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5%,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度达96.3%。

“护一方生态”与“富一方百姓”并非一对矛盾体。近年来,赤水市大力实施工业“退城进园”行动,企业污水实现达标处理,先后“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32家,每年减少城市废弃物近6万吨,通过发展环保、绿色、生态、健康产业,给市民营造一个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优美生活环境。

就全省而言,直接与百姓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治理改善明显。整个“十二五”期间,贵州市州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高于90%,生态红利切实增强了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贵州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3%,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贵州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交出了令人欣慰的绿色发展、生态红利成绩单。(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黎平污水处理污水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AO+MBR工艺在某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地铁车辆段污水处理工艺及过程控制研究
污水罐坍塌
二氧化氯消毒在城北污水厂中应用
简述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黑皮游戏大迷宫
情妇反水引发街头杀戮,公安厅长的“联保阵营”崩溃了
赵黎平警察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