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团队“微项目”研究

2017-05-19 08:16
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微项目班级素养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秉承“爱德求真”的校训,努力办“生动大气”的教育。学校不断实践,开展了“关键素养”“儿童立场”“一师一卷”等改革;通过不断探索,转型研究方式,倡导团队进行“微项目”研究,降低了教科研的重心,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研究活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聚焦“微项目”研究,主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

切入主题小

我们曾经遇到这样两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一是毕业典礼倾听力的弱化。比如去年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典礼,在最后的节目表演时,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多数自说自话。二是学生喜欢用媒体学习英语。如今,许多学生喜欢依托网络和电子设备,随时随地满足英语学习的需要。如需要听某段音频,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可以选择不同版本,可以放慢放快。在新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师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开展教学活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对此,我们该如何及时跟进,能否切入到“学科素养”研究中?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切入点在哪里。

现象一的切入点:晨读和阅读节。毕业典礼倾听弱化,应该变浮躁为安静,结合晨读营造安静氛围,结合阅读节认真倾听声音。《听听文字里的声音》的主题活动就应运而生。城中校区围绕“晨读和阅读节”,以“微项目”的形式,构建精度、诵读、表演、创作、培训五个活动,成为一个项目,逐步推进。

现象二的切入点:用新媒体练习。学生们普遍喜欢新媒体,我们可以从简单到多样,有序练习儿歌、歌曲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微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口语素养”培育》,爱德校区英语教研组有方向、有眼光地把问题变成小课题。

这两个“微项目”研究,基于学科素养,切入点小,主题集中,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旨在达成“倾听力”“口语素养”的提升。

理论依据足

理论依据是微项目研究的指南针,方向正确才会有效达成。

例如:太湖校区的微项目《大问题教学,小练习训练,促学生数学素养提升》,以“大问题教学”的切入,旨在通过数学思维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一是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主要考查义务教育末期学生是否掌握参与今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二是STEM教育——近年来美国教育最热的热点。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这四个单词的开头字母的组合。打个最通俗的比方,桌子上的一杯水,首先我们提出问题“这杯水为什么会变凉”,这就是科学;研究怎样才能让水不变凉,这就是技术;然后,制造一个结构,实现让水不凉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工程;最后进行数据采集进行测试分析,这就是数学。三是新课程理念——培养以“解决问题、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素养。三个依据,不谋而合,旨在重视“大问题教学”。这一“微项目”实践,让我们数学教研组有了研究的支撑点,有了操作的引爆点,有了印证的落脚点。

又如:微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口语素养”培育》,主要依据“口语培养”呈阶梯状变化的规律,而且形式是可以排列组合的。英语组结合实际分段实践:小学低年级,以儿歌为主,话题为辅,英语口语熏陶,旨在引发喜爱、熏陶起步;到了中年级,是儿歌、话题并驾齐驱,英语口语训练旨在保持兴趣,适度训练;到了五年级,则以话题为主,儿歌为辅,英语口语飞跃,旨在减少依赖,有所取舍;到了六年级,话题与其他不同组合,质与量的提升,旨在形式多样,有效提升。同时,尝试“我是歌手”“我来配音”“我要演讲”的体验活动。以英语课前一分钟演讲为例,一年级的三言两语,表演“说”;二年级的七嘴八舌,模仿“秀”;三、四年级的图文并茂式“介绍”;五、六年级的长篇大论式“演说”。

团队合作强

微项目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合作,协同攻关。我们主要分三步走,即组建研究团队、协商学科素养培养实施规划、共享“下水”智慧。这三者又好像一块块砖瓦,垒砌成“微项目”的大厦。

组建研究团队 太湖校区德育处的微项目《班级公约,让班风“正”起来》。一开始,组建班级公约“先行族”,从自愿报名的班主任中选取8个样本班级作为试水研究班集体。这主要发挥了三个作用:一是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发挥培训作用;二是召开相关班级任课教师沟通会,发挥协调作用;三是揭开学生行为背后的秘密,发挥达成共识的作用。

协商学科素养培养实施规划 每学期初,教研组协商《吴江实验小学学科“关键素养”学期实施规划》,包含每月目标、内容设计、时间落实、训练策略、活动设想、评价反馈。例如:微项目《大问题教学,小练习训练,促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就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而言,在梳理一下数学关键素养的基础上,定为“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就3月份而言,实施目标是,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理,掌握算法,学会解决问题。内容设计是“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间落实是“于课堂教学和研究中”;训练策略是“掌握方法,灵活运用”;活动设想是“进行口算比赛,积分激励和反馈”。

共享“下水”智慧 例如:数学组根据微项目研究内容“自创”活动载体。低年级有每日一练、阶段素养小练习;三年级有组针对当周学习情况,整理易错题型;高年级组针对关键素养训练设计了练习卷订正本、数学竞赛的奖状。

过程研究实

我们认为,微项目研究过程主要表现为有效果,即学校得到发展,师生得到提高。我们尝试把一个微项目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形成一个系列活动,让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参与其中。例如:在进行微项目研究《听听文字里的声音》时,我们开展了这样的5个子项目活动。

让校园静下来:静默阅读 每天早上7:50至8:05,为全校的静默阅读时间。各班班主任落实班级静默阅读的氛围建设,包括课外书的落实、班级静默阅读时纪律的管理等。校行政流动岗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结果,让学生们逐渐养成进教室即安静阅读的习惯。

让声音亮出来:美文诵读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低年段学生整班参与,学生自主选择整班朗诵的内容,语文教师指导整班学生练习诵读,进行校级评比,获胜班级在阅读节推进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展示。中、高年级进行诵读小达人评比活动,并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进行校级诵读小达人决赛。为此,我们特邀了决赛选手的家长,邀请了当地语委、电台、电视台等专门人员来校担任评委,公平、公正、专业地开展评选活动,最终有10位同学获得“无疆杯”诵读小达人奖。

把声音传出去:表演分享 低段进行亲子共读共演,每班推荐两组家庭进行表演,内容自定,时间为5分钟至8分钟。中段进行英文原版童话剧比赛,每班出一个节目;高段进行英文原版书阅读Red rose经典词汇,英语表演活动中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也领悟了课本以外的很多东西。

我的声音我的书:乐于创作 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中,我们收到了近200件原创手工书,最终评选出11本金质奖、23本银质奖、23本铜质奖和78本纪念奖。其中“金质奖”“银质奖”手工书被学校图书馆收藏。这些书做工精巧、材质多样:有的以立体书的形式呈现一个农场的春夏秋冬;有的用绒布书剪贴成绚烂的海底世界;有的故事温婉细腻,打动人心;也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来本校讲座的儿童文学作家陶丽,看了学生们的手工书,连连称赞,期望这些手工书能正式出版。

你来示范我来学:培训成长 学校骨干教師开展《朗读学》阅读交流会。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的董蓓副院长带来了专题讲座《教学语言的艺术与科学发声》,在聆听互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参与的老师也获得了新的启迪。另外,学校还设立了“德音讲坛”,为微项目的总结完善,提供了传递和碰撞的舞台。我们遵循“素养规划——项目实践——交流展示——专家提问——完善提炼”的流程,展示了团队的成功经验,和大家分享了教育的幸福。走在“微研究”的路上,学校教师更有方向感、协同感和存在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城中校区)

猜你喜欢
微项目班级素养
班级“四小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中职电类技能微项目教学过程评价实践与研究
不称心的新班级
基于微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