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分析与辅导策略

2017-05-19 08:19
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儿童心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长期扎根于城市,这就导致了一个农村特殊未成年群体的产生——留守儿童。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迁移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生活指导和家庭教育,其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发展往往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一个长期性的课题。

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心理健康。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不易被察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以下是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一些普遍性表现:

性格内向 在这些农村留守家庭,父母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谋生,孩子大都是在爷爷奶奶的陪同下成长的。由于隔代教育的局限性,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像其他小孩一样求助于父母,只能一声不吭、无奈忍受,进而导致其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和柔弱,不善沟通,心情沉郁。

自卑心理 孩子在成长时期,往往有一定的攀比心理。留守儿童在面对有父母长期陪伴的儿童群体时,常常会与自己的境况作对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严重时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自信心。这种自卑感在很多情况下会转化为留守儿童长期的心理阴影。

寂寞心理 有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没有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缺少了与父母共处的乐趣,于是将本该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往往选择模仿或结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以致自身成长也受到不良影响,从而使得他们在跟同龄人相比较时,会有一种落寞的心理情愫产生。

逆反心理 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對自己的关爱,因此常常将自己藏在角落里,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对周围同伴产生敌意,不愿意听从长辈和老师的教诲。有的留守儿童会因为父母常年不回家而对父母产生怨恨,对父母的辛勤工作无法理解,从而怨恨父母的无情无义。

综上,如果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得不到良好的改善,就必然会阻碍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因此,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关乎农村整体发展态势的热点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应对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策略

倾情关爱,使之不再孤寂 农村初中学校大都实行寄宿制度,多数学生都寄宿在学校里,其中,也包括了这部分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通常比同龄人欠缺很多;因此,班主任就要承担起对这些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指导,对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应有所关注。在生活习惯方面,班主任应当经常到宿舍区巡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叠被子、洗衣服、物品如何摆放、如何打扫卫生等;在饮食方面,要教会学生合理搭配三餐,为学生讲解食物的基本常识,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效监护,使之不再自卑 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因此教师也应当承担起一部分做“父母”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职业的优势,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来弥补这部分留守学生所缺乏的父母之爱,要有一种视如己出的爱心,用心去感化留守学生的心灵。教师要经常与这类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从而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困惑,进行耐心指导和针对性教育。重要的一点,在于应当将这样的心灵对话加以保密,充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自尊心。在用真情感化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对这部分学生提出一些更加严格的要求,比如不能有逃课、抽烟、赌博、打架等不良行为。

全面疏导,使之不再内向 一是建立留守学生信息档案。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因此,教师应当系统地对每一个学生的父母进行了解和沟通,记录好每一个留守学生及其父母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等。班主任可以经常联系孩子的父母,及时向他们说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引导父母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这样,即便偶发意外情况时也可以尽快联系到父母。二是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做一定了解,并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在校园内设置“心灵邮筒”或开设“亲情热线”,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在家的孩子经常通电话交流,使他们的心理问题能够得以倾诉。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参与集体活动,能帮助留守学生尽快融入班集体,让他们不再有被孤立的感觉。通过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来完成一些课外实践或拓展游戏,可以帮助这群学生建立友谊,保持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四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可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课,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比如,学生在做错题目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用不伤学生自尊的巧妙方式来矫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和沮丧,缓解学生的因犯错而产生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

结束语

作为班主任,应当承担其对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成长三方面的关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纠正学生因缺乏父母关爱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帮助留守学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让留守学生收获友谊,排除被孤立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辅导策略》(批准号:B—b/2013/02/22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