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2017-05-19 08:28
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小标题课文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一线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科学制订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核心地位,所以必须保证其科学性与实效性。如何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呢?

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要展开过程 虽然在教学参考书上每一课都有教学目标的参考,但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面对同一文本,教师制订出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个性的。如何制订出遵循课程标准、符合文本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呢?展开目标的制订过程是一个好方法。笔者认为,以读者角色解读文本、把握主旨是基础,进一步以教者角色来思考编者意图(可借助课后习题),再结合学生实际思考可以达到的程度,这样就大致明确了一篇课文应该制訂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的制订中,我们是这样展开过程的——先以读者角色解读文本,《一夜的工作》讲的是“我”因为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工作十分劳苦;再以教者的角色来研读课后习题,包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谈感动,体会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情感,朗读课文,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然后对照课程标准对中段的要求,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最后预设学情,包括能够读懂、能够达到的程度,以及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学习中会遇到的难点。在此基础之上再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目标:①学会11个生字(包括多音字“觉”)及新词,能用“咨询”“浏览”造句;②默读课文,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感受他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并借助搜集的资料感悟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最后两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情感,对总理产生由衷的敬佩、敬仰之情。经历了学习目标的制订过程,也就整合了学习需求,明确了教学的航向。

规范地制订教学目标要关注叙述 “关注叙述”是指教学目标的叙述要注意表述的角度和程度,要关注学生主体的行为,学习后的结果,适合学生的程度。大家看一位老师拟定的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认读6个字(其中1个多音字);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是一位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从而对鲁迅产生敬仰之情;③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小标题,体会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④能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资料,写出自己对鲁迅的认识。表述的角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没有问题。学习结果的程度合适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第二条却说的是“理解”;习题是“讨论课文的第一部分与其他几部分之间的关系”,而教学目标的第三条是“体会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把“体会”改为“弄清”更妥当;习题是“联系课文,说说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再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来”,而“写出自己对鲁迅的认识”程度是有区别的。

受到学生认知发展和阅读理解的影响,教学目标要体现清晰的年段特点。三个年段隐含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逻辑,只有胸怀“整体”,学段目标的制订才会清晰、准确起来。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北京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美丽的北海公园》一课的教学目标:①抓住“仙境一般”“高大雄伟”“造型别致”等词句,感受北海公园的风景如画,并为北京有这样闻名世界的公园感到自豪;②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内容,初步体会第三自然段的记叙顺序;③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说: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中高年级还要重视词句训练。如上叙述角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较好地体现了中段特点。

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从总体上来说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目标也是如此。对于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有位教师是这样拟定教学目标的:①能规范书写生字“盘”“距”“离”,感受汉字的形体美;②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一自然段;③能找到张衡喜欢观察星星的句子,读中体会张衡对星星的喜爱之情,产生观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目标程度清晰,“能规范书写”“能有感情地朗读”“能找到张衡喜欢观察星星的句子”。三个维度都有要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比如有能规范书写生字“盘”“距”“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比如有“读中体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引导,比如第一条“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三条“产生观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需要注意:不要割裂这三个维度,其内在的统一性是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有效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结果的预设,真正取得教学实效必须要把目标落到实处。

展开目标的落实 无论是在教学设计中,还是在课堂实施中,都要展开目标的落实。重点目标要做到有步骤、有方法、有实效。比如:《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在执教这篇课文时,这样展开了目标的落实:

①本册教材第一次出现拟定小标题的训练,教师要介绍小标题的知识,引导学生抓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一般用词语或者是短语,一篇文章各个部分的小标题在角度或者形式上尽量要一致。

②展开拟定的步骤:让学生们通读课文,想一想每部分讲的是什么?画下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关键性的词句;然后提炼成小标题(用原文或者稍加修改);再统一看一下几个部分是否一致。

③教参示例供给学生:A.萌发、设想、发现、成功;B.培育杂交水稻的原因,培育杂交水稻的关键,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就;C.要驱走饥荒恶魔,要啃这块“硬骨头”,沉浸在蹈海之中成功向挑战者微笑。让学生们进行评析完善更好,比如A“萌发了念头”,“萌发”不如改成“念头”,有了这个“念头”才有后来的“设想”“发现”与“成功”。

④教师下水:如“萌发念头”“构想步骤”“迈出第一步”“世界震惊了”,或者“培育杂交水稻”“‘三系提高优势”“找到雄性不育植株”“杂交稻郁郁葱葱”。在后面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遇到这类训练项目,要在充分自拟的基础上共议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还要安排好教学目标的达成顺序,因为机械地展开往往会破坏文本的整体性,或者是学生学习的连续性,所以提倡随着板块的推进,自然展开,有序进行。还需要注意,有些教学目标要经过几个回合才能达成,注意前后的关联。

检测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要通过展示、观察、测评等方法与手段及时考察,可以在课始通过预习检查,在课中通过展示反馈,或者在课末当堂检测。北京市顺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王瑛玮老师在执教《军神》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的检测题:

①自主阅读课文,写出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②联系全文内容,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句话的含义。

③浏览全文,梳理沃克医生态度、情感的变化,同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④创设情境,“对话”表达。

手术结束后,沃克医生回到办公室,感慨地对护士说:“刘伯承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中国军人!”

结束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说明的是,实际的教学结果往往与预期目标有所偏差,所以我们要像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龙安邦曾经说的那样:“基于预设,设计确定弹性化的教学目标;注重生成,在教学情境中生成教学目标,补充、发展教学预设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用科学有效的目标引领教学,用脚踏实地的过程展开达成目标,用适时适度的反思测评检验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制订与落实。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小学)

猜你喜欢
小标题课文目标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