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连村联创、抱团攻坚”扶贫模式

2017-05-19 18:45张江
中国扶贫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桥村楠木抱团

张江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在这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流传着一个“谭指挥”的故事。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作为湖南省麻阳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发挥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楠木桥村党支部的旗帜引领作用,大胆探索由9个村党支部、276名党员参与的“党建引领、连村联创、抱团攻坚”扶贫新模式,实施两年来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7年3月,以楠木桥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扶贫产业园为阵地,共承办或举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9期,为贵州等省及本县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760人;孵化培育大学生村官24人,其中有7人成为本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有17人考上公务员,为国家输送了人才。9个村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贫困人口从6400人减少到2426人,极大地促进了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一村富是“盆景” 村村富是“风景”

楠木桥村也曾是一个贫困村。到2015年,这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竟高达480万元!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如此巨变?

原来是被村民亲切称为“谭指挥”的谭泽勇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创办“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才使村域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多年拼搏、努力,曾经无人知晓的贫困村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也成了全国基层党建先进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楠木桥村富裕了,但周边紧邻的8个村庄(咸池坳村、白竹林村、腾紫坪村、竹子坳村、太平图村、梅场村、跃坪村、黄茶村)依旧贫穷落后,其中有4个村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村。

40不惑的苗族汉子谭泽勇,个头高大,长期的风吹日晒在他黝黑的脸庞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作为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曾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荣获国家脱贫攻坚奋进奖。他先后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农业与农村发展村官培训和湖南省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培训,谭泽勇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更清晰了,富村帮穷村的思想更加坚定。在脱贫攻坚中,谭泽勇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贫困地区成功探索出1村带8村、先富帮后富的“党建引领、连村联创、抱团攻坚”扶贫新模式。

然而,将9个村聚在一起抱团攻坚,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初9个村意见都不统一,其中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有抵触情绪。

为达成共识,在乡党委支持下,由谭泽勇带队,9个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群众代表一起,到广东佛山市罗南村等经济强村开阔眼界,统一了“党建引领、连村联创、抱团攻坚”的思想。

经乡党委同意并批复,以楠木桥村党支部为基础,组建了9村联合党总支。乡党委书记兼任9村联合党总支书记,谭泽勇任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其他8村的党支部书记任党总支委员。联合党总支是抱团攻坚的“联合指挥部”,其主要任务是为连村联创、产业开发提供组织保证,发挥党员在抱团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抱团攻坚 共同壮大扶贫产业

抱团攻坚,核心是发展产业。可是当地没有任何工业基础。谭泽勇意识到,还得从整合资源入手,在特色产业用力。聯合党总支下设20个党小组,并把党小组建在产业上,保证了9个村的11个产业都有党小组,33个产业基地都有党员致富能手。谭泽勇依托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组织9个村的扶贫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网罗贫困户组建的扶贫合作组织),联合注册成立了“麻阳宝库岭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发挥山场资源连片优势,共同开发建设扶贫产业园。公司园区与4个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的农户签约,流转山地2000亩,主要种植东红、黄金冠等优质猕猴桃等名特水果。

园区建设于2015年12月动工,2016年12月基本完工,投入资金224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占17.8%;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240万元,占10.7%;其他8村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1008万元,占44.8%;公司银行商业贷款600万元,占26.7%)。园区产业带动和收益分配覆盖9个村的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1户、2426人。

完善连村联创运作模式。成立村扶贫合作社,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由9个村的村集体牵头成立村扶贫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吸纳为扶贫合作社的社员,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扶贫合作社理事长。村扶贫合作社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土地流转,帮助贫困户协调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授信分户贷款,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与产业园区务工,代表本村贫困户股东参与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的管理和经营。

健全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治理结构。组建公司董事会,根据出资多少,由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担任董事长,其他8村的村支部书记(村扶贫合作社理事长)担任董事会成员。推选乡、村两级人员或村民代表组成公司监事会,对公司及产业园的经营管理进行民主监督。

扶贫产业园的注册资本和投入,除了“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作为第一投资主体以外,其余投资主体为各村的贫困户和村集体。9个村的贫困户对扶贫产业园的投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提供的每人2000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本金投入到产业园。仅此一项政府分批扶持485.2万元。二是经过信用等级评定的授信贫困户,每户可获得3年期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作为贫困户的股本金投入到产业园。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谭泽勇创新奋进,勇当改革先锋,带领9个村党支部率先探索“分贷-统管-统用-统还”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模式,9个村的评级授信贫困户都能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情况下获得信用贷款。他们采取四方协议方式(扶贫办、农商行、扶贫产业园、贫困户)由贫困户将贷款委托给扶贫产业园公司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到期时由扶贫产业园公司统一还本付息。

目前已落实贫困户信用贷款184户,投放贷款920万元,还有部分已授信贫困户的贷款在办理中。另外,对9个村中的4个贫困村,县里每村安排38万元扶贫产业扶持资金,以贫困村集体股本金形式投入到产业园。

按照相关协议扶贫产业园公司受益后,利润分配机制为: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占25%(含股金分红,以及提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服务收益);9个村合作社占75%(按各村合作社入股额度测算分红到各村。在此基础上,各村合作社按村集体10%、贷款贫困户80%、非贷款贫困户10%比例进行二次分红)。

一系列创新举措带动9村特色产业发展全面开花。在抱团开发已建成2000亩扶贫产业园的基础上,按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布局思路,9个村先后建成100亩霞飞中药材基地、竹子坳村200亩蓝莓基地、楠木桥村500亩葡萄基地、黄茶村2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吴公桥村200亩黄桃基地等,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9个村共建成四星级休闲农庄2个,民俗文化表演大舞台3个,年旅游接待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元。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谭泽勇作为楠木桥村的“领头羊”,积极发挥了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楠木桥村党支部的旗帜引领作用,打破地域界限,大胆探索由9个村党支部、276名党员参与的“党建引领、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党建引领扶贫新模式。自此,“谭指挥”这个称呼就时常被村民亲切地挂在嘴边。

猜你喜欢
桥村楠木抱团
村慈善工作站是这样壮大起来的
周发祥:“我老了,让我儿子来守护楠木林”
茶盘洲的楠木王
天冷了,让我们抱团取暖
楠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保障集体资产 ,改革不走弯路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金丝楠木不神奇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歇马桥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