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的婉转歌喉是怎样炼成的

2017-05-20 06:47苏光路
第二课堂(小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歌喉睾丸艾伦

苏光路

鸟儿的欢唱提醒我们:生机盎然的春天就要来啦!这使人们的心情顿时变得十分愉快,对大自然充满感激的同时,也对小精灵们产生了美好情愫。

作为世界著名的鸟类学家,艾伦·纽林格对鸟儿的感情当然与普通人不一样。他的实验室里不仅有品种繁多、叫声和颜色各异的小鸟,还有仿生鸟笼、声谱仪、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等专用高端研究工具。20多年来,他揭示了有关鸟儿鸣叫的一个又一个秘密。

一些好奇心很强的人总是向艾伦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与鸣禽比较,谁更善于用声音表达自己?艾伦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再高明的诗人也会低估鸟儿的交际能力与乐感,而自负的人类专家又高估了自己语言的特质及通过声音进行交流的能力。

鸟类所用的发声器官与我们人类使用的发声器官在功能上相同,但它们借此建立了一个与人类生活截然不同的辽阔空间。正是多年对鸟儿的研究经历,使艾伦·纽林格得出这样的结论:每种动物都生活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

那鸟儿的婉转歌喉是天生具备的,还是后天模仿学习的呢?

知道我们在婴儿时是如何牙牙学语的吗?牙牙学语是婴儿的本能举动,出生4个月后我们会把诸如“哒、哒、哒……”或“嘎、嘎、嘎……”这样的音节重复地连在一起,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初阶段,用不了多久我们便会使用声音,并用声音创造出语言,至少是我们自己能懂的语言。

鸟儿的鸣叫不完全出于本能,它们一样需要向父母或同类学习,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纠正完善。幼鸟开始学语时,总会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音,需要反复鸣唱那些“可塑型”歌曲,直至接近成年才能熟练掌握所在族群的一些“定型歌曲”。之后,它們对复杂旋律的识别和应用方日臻成熟。

鸟类具有极高的听觉天赋,幼鸟会很快记住自己亲人和邻居的叫声,一旦听到陌生的鸣叫,它们就会立刻警觉起来。一种叫斑麻雀的小鸟竟然能够分辨声音质量的不同,而人类只能通过和声学才能确定声音的质量。所以说,在区别、学会、记住、发现一个复杂声音的细微变化方面,鸟儿的敏锐与熟练能力,比人类的音乐家一点儿也不逊色。

人们早就发现,像只有雄孔雀才长有漂亮的羽毛一样,鸟儿一般都是雄性才有嘹亮灵巧的歌喉,而雌性便显得笨嘴笨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睾丸激素对歌喉关键部件——鸣管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艾伦·纽林格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十几种鸟类的解剖观察,发现鸟类的鸣叫的确会随着睾丸发育的季节周期而起伏变化,被阉割的鸟将永远失去歌唱的能力。

原来,睾丸激素直接控制着鸟的鸣管发育。换句话说,是睾丸激素激活了鸟儿歌唱的运动神经,并促使这部分神经细胞快速生长和进行更多连接。

马萨诸塞大学的生物学家丹·克鲁巴却认为,睾丸激素对鸟类学习歌唱的作用没有那么大,鸣禽中超过65%的雌鸟都会鸣叫,虽然比雄鸟功夫稍逊一筹,但它们的歌喉一样婉转动听。他对雌性壮丽细尾鹩莺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雌鸟之所以不鸣叫,是因为它们的叫声会吸引天敌和捕食者,增加鸟蛋和幼鸟被捕食的危险,不利于后代的存活。久而久之,它们于是放弃歌唱爱好,连回应雄鸟召唤的声音也变得低沉微弱了。

研究发现,鸟儿鸣唱的主要目的就是划定并宣誓自己的领地,吸引配偶或警告对手,以及对以上叫声做出回应。但让科学家百思不解的是,不同品种的鸟类所掌握的歌曲数量不同。白冠燕尾一生只会一首简单的歌曲,黄莺则大概能熟练掌握10首小曲,沼泽鹪鹩能演唱200多首旋律各异的曲调,而鸟中歌王棕色长尾雉的保留曲目多达2000首,令整个生物界都瞠目结舌。此外,科学家尚无法解释的是:鸟儿是怎样知道它们正在做什么的?它们是怎样获得词汇应用能力的?

艾伦·纽林格认为,鸟类在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声音,与我们人类在不同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欣慰的是,在鸟类品种锐减的今天,艾伦·纽林格正在实施他的科研项目——利用鸟类的声音来保护某些濒危鸟类。为了吸引黑尾海燕重新回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栖息地,他们在那里放置了假海燕并且使用太阳能录音机播放鸟儿的歌声,以便使飞翔的黑尾海燕相信它们的同类已经到达那里了。他们使用相同的办法,成功地使角嘴海雀和燕鸥回到了它们在新英格兰海岸的家乡。

(编辑 孙世奇)

猜你喜欢
歌喉睾丸艾伦
没有歌喉的歌手
吉米问答秀
风之彩
白龙江边
孩子睾丸多大算正常
野餐篮丢失案
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睾丸小是否会引起不孕
警惕睾丸扭转
隐睾、睾丸外伤与睾丸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