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与对联

2017-05-22 06:04韩崇文
对联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刘勰文学理论

●韩崇文

《文心雕龙》是出现在南朝齐梁之际的一本文学理论专著,作者刘勰,(约公元四六五———五二零)。《文心雕龙》是既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更针对当时创作倾向,也汇总了历代文学理论成就的一部重要著作。 而这时『对联』这一文体还没有出现,因此,《文心雕龙》中没有专门论述对联的章节。但是有关对联的基因、雏形、灵魂方面的论述,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有关对联前世今生的大量信息, 这对于了解对联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

一,对联是自然之道的客观反映

刘勰在『原道』中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 泉石激韵,和若球锽。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 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这一段话,讲了自然之道和文采的关系; 《文心雕龙》的《丽辞》说: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也使我们认识到了『道』和『对联』的关系。 对立统一的大自然, 成就了一个充满辩证思想的文体———对联。

二,对联文体之演变

《文心雕龙》中从《辨骚》到《书记》的这二十一篇分别论述了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三

十五种文体。 刘勰称这部分为『论文叙笔』, 是把三十五种文体分为『文』和『笔』两大类,而分别列论。刘勰在《总术》篇说: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以有韵或无韵为区别『文』与『笔』的主要标志,所谓『文』,指重在抒情言志,讲求音韵文采的作品, 如楚辞、诗、赋、乐府等;『笔』主要指政治学术性的, 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如史传、诸子百家之文等。

刘勰对各种文体的源始,认为出于儒家的五经: 他说: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 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 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 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 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由此可见文体的演变过程。 这一论点,虽非绝对准确,但却是有道理的。 对联这一文体,当时虽然还没有确立,但在这些属于『文』的文体范畴中,到处可以看到对偶、对偶句的身影,这就为后来演变成对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联的基因和雏形

大惧沦丧社稷。 翦覆四海。』张载《剑阁铭》中的『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高逾嵩华。』等等,中间孕育着对联的基因,看到了对联的雏形。 而这些对偶、对偶句,同时也都是对联生根、发芽、成长的沃土。

四,对仗孕育对联的灵魂

《文心雕龙》中讲对仗,『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 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 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丽辞』的『赞曰: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挚,精味兼载。 炳烁联华,镜静含态。 玉润双流,如彼珩珮。』由衷地赞美了对仗。 由此可见,初始的对仗,虽然不是为对联而设,却塑造了对联的灵魂。 当然, 在对联的形成中, 对仗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 对联把对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声律成就对联的形体

《文心雕龙》用了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声律』,『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 双声隔字而每舛, 叠韵杂句而必睽; 沈则响发而断, 飞则声飏不还: 并辘轳交往, 逆鳞相比; 迂其际会。』另外,在《乐府》中说,『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 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 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赞曰: 八音摛文, 树辞为体』,『镂彩摛文,声理有烂。』认为声律是文章的形体。因此声律不是对联的专利,但是,声律成就了对联,对联又丰富了声律。

『文心雕龙』是一座文学理论的殿堂,是中华文化魅力的展示,是文体论述的集大成者,『吐纳自深。 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对于对联的研究『可谓太山遍雨, 河润千里者也』。 《文心雕

龙》虽然没有专门讲述对联,但是,章章节节都在讲述有关对联的内容,学习《文心雕龙》,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对联的认识,对联是中华国粹的集中体现,是辩证思想的完满表现, 是对大千世界最高度、最简洁的概括, 是先进文化的轻骑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深刻了解、积极创作对联,拿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来。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刘勰文学理论
刘勰的“借力”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舍弃面子的刘勰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追忆黄药眠
文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