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童年书写养正人生

2017-05-22 16:19谢廷峰杜若媛
创新时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养正诗画水墨画

谢廷峰+杜若媛

近年来,滨湖中心小学基于养正文化背景,努力构建校本课程,在美术学科中研究中国水墨画。学校全体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学校水墨画教学不断创新。其中,顾文艺、杨丽雯、邹嫣然、陆柯羲、鲍王元、杜婉怡的作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绘画展,在法国巴黎展出,并获得荣誉证书,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这是学生们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体现了滨小过去几年在水墨画校本课程建设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我们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开始了“浓墨重彩绘家乡”,用水墨表达对家乡的爱意,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拓展研究的外延,和语文学科整合推广,把水墨画教学和古诗词创作整合,使水墨畫教学更富有诗意,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在养正思想的引领下,把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科领域拓展到德育领域,把教育升华到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为学生的完整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文化传承,做有根的人

中国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典范。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哲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是世界文化的绚丽之花。中国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包含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内核,它符合时代精神和校园精神。

学校开设了儿童水墨画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巧和技能,吸收优秀的文化元素,如“精、气、意、韵、品”,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把美的种子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逐步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总之,学校回归水墨这一传统艺术,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要让学生扎根于民族文化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做一个有根的人。

学校坐落在古镇南泉。这里南临太湖水,西靠军嶂山,古迹遗址丰厚,湖光山色秀灵。古镇的江南风格,犹如一幅绵延不绝、横贯古今的山水画卷,诉说着浓浓的乡情,深深镌刻在学生心田。水墨画校本课程在这里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浓墨重彩绘家乡”为主题,让学生走在山水之间,感受家乡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水果蔬菜、地方特产、民俗民风......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进行分班教学,一、二年级侧重画家乡的水果和蔬菜,三、四年级着重画家乡的水产品,五、六年级主要画家乡的房子、街道、桥梁、民风。鸟鱼花虫、水果蔬菜、桥梁民居、湖泊山脉……都能成为学生笔下的水墨画主题,让学生爱上弥漫着乡情的美术课堂,从而形成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水墨画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强调童趣和色彩的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更注重趣味性和童趣,更接近儿童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同时,在表现手法上,教师也改变了传统水墨画以墨色为主的风格,加强色彩渲染,达到“水墨重彩”的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童趣。

二、水墨悠悠,做诗意的人

经典诗文是世界上最美丽和优雅的语言,因此,学校语文学科组开展了“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他们精心准备了一套经典诗文校本教材,让孩子们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小学阶段吟诵,以此滋养与厚实学生的学识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这对学校的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迪。他们认为诗中常常有巧妙的画,画中常常有美丽的诗,诗与画是一种最密切的姊妹艺术,诗与画联姻是世界上最美丽和优雅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气质,使水墨画教学更富有内涵和意义。于是他们在“浓墨重彩绘家乡”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墨画和语文学科“经典诵读”相整合,以“诗画联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吟诗作画中彰显经典。学生在富有诗意的水墨创作中进一步培养审美的情操,提高艺术的修养,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栖居在诗意之中。

学校的“诗画联姻”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用水墨语言表达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与感悟,也就是把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吟诵的经典古诗引入美术课堂,通过一幅幅美妙的水墨画呈现出来。二是为自己的水墨画题诗,也就是在用水墨画家乡的基础上,为自己创作的家乡水墨画题一句诗或一首诗。这样的水墨画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优雅飘逸的意境画面,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感受水墨的魅力。

为了让悠悠水墨画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学校每学期从国家艺术课程中整合出10课时,用于全员参与的普及教学;每周从地方课程中整合出3课时,用于培养优秀的特长生,即成立校级水墨画社团,吸引一批热爱诗歌和绘画的学生,精心引导与培育。

五月是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儿童诗歌和水墨画比赛是一个传统赛事,学生展开团队合作,创作诗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水墨悠悠,独具无限诗意。

三、生命成长,做完整的人

滨湖中心小学是以“养正”理念为校训的百年老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更注重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养正教育。多年来,学校的养正教育致力于“以孝养正、以知养正、以情养正、以规养正、以行养正”五大办学策略,努力培养有文化修养、有良好品行、有独立思想、有责任担当,具备孝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四有三心”少年。为此,学校开发基于养正文化背景的校本课程,在“诗画联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把诗词和吟唱结合起来。音乐课上,教师充分挖掘经典诗词、童谣、民歌等,跟学生一起轻吟浅唱。经典的音乐流淌着真,倾诉着善,抒写着美,创造出轻盈灵动的意境,表现出呼之欲出的童心,放飞出深厚隽永的睿思。孩子们拥有一颗诗意的童心,对生活有无限的遐想和憧憬。学校还把校本课程的触角伸向德育领域,开展“三心”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触及灵魂,产生震撼,使孝、爱和责任支持学生品行、个性、人格的和谐发展。

现在,学校已经实现养正教育的初步成效。语文学科组精心编写了一套“亲近经典”的校本教材,一至六年级各一册。阅读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欣赏、模仿写作,汲取中国诗文的精华,丰富知识,启发思维。他们创作的一首首童诗在各级报刊发表。学校的诗意水墨画校本课程建设,更是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越来越多的学生精于水墨画创作。2014年4月,学校承办了无锡市水墨画研讨活动,陆婷老师的水墨画教学得到区市教师的高度评价,学生的水墨画作品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学生的水墨画作品屡屡在区、市、省、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并走出国门,在巴黎展出。这次获奖的学生杜婉怡感慨地说:“在滨小学习、生活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我学到了很多,不断地成长,我为此感到幸福!”

猜你喜欢
养正诗画水墨画
强化“三新”课改 建构“5E”课堂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教学特色
文化兴校担时代之责 养美育正承文院之脉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简介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风景里的大美学校
——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养正文化”剪影
弘道养正
诗画话
诗画话